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赵孟頫甲戊年所写四条屏是他早期人物画作品.本文从创作的时代背景、立意、构图和绘画技法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探讨.赵孟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画思路宽广,-生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和形式的作品.该文也从其它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从而对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及表现形式进行了阐发,对他的艺术人格进行了揭示.这些将有利于对赵孟頫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提倡古意,有的美术评论家认为他是复古派.纵观赵孟頫的一生,他的艺术理论和主张是借复古以倡创新,在理论上和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北宋的文人画,发挥了承上启下、扭转一代画风的作用,使得中国画的"文人画"性质明晰起来,为后世的文人画蔚为大观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与书坛巨擘赵孟頫齐声并置,二人关系甚密,可谓至交.在赵孟頫眼中鲜于枢为人豪爽脱俗、其书妙入神品、他的诗也足以和大诗人鲍照、谢灵运相媲美.  相似文献   

4.
以赵孟頫的鞍马、人物、竹石三科绘画为中心,探讨赵孟頫的出处与绘画的关系。赵孟頫喜欢画马,善于画马,源于他对中国唐宋以来文化高度繁荣的追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赵孟頫是通过画马而谄媚于元廷;追慕陶潜,却选择了朝隐生活,是赵孟頫出处矛盾的表现;以竹自喻,以竹比德,融文人气节于画卷,是其寻求精神解脱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1 元代画家注重师传,其中尤以赵孟頫及其影响下的元四家为突出。赵孟頫的绘画起步于李思训、王维、李成,而成熟于融汇唐、宋诸家之法并加以变通发展中,最后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始开元季画坛一代新风。赵孟頫的这一创作道路,决定他对传统的看法有着明显的倾向性。举“贵有古意”说为例,赵孟頫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  相似文献   

6.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艺术大家,他在诗文、书画等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赵孟頫不同门类艺术背后的共同艺术观:第一,托古改制,以求新变;第二,魏晋风韵是其艺术和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艺术大家,他在诗文、书画等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赵孟頫不同门类艺术背后的共同艺术现:第一,托古改制,以求新变;第二,魏晋风韵是其艺术和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赵孟頫以唐五代画风为法鉴,纠正南宋险怪霸悍和琐细浓艳之风,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各种现代主义此起彼伏的当代中国画坛,提倡高举复古旗帜的赵孟頫绘画关学思想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世界文化艺术发展趋同的潜在危机,突显了文化艺术保持民族特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文章试图从分析赵孟頫绘画美学思想入手,思考其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孟頫这位杰出的书家,从元代书坛言,称雄一世,正如鲜于枢在《困学斋集》中云:其“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从整个书史言,他卓然与右军正脉相接,可与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相提并论,正如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其“元之有赵吴兴,亦犹晋之右军,唐之鲁公。”赵孟頫在其颖慧的心灵耕耘中作出了卓越的书法审美创造。本文即择取这一视野,剖视其书法审美创造的动机、构思、表现及其成就等一系列过程。超越:审美创造的志旨在人生的坐标中,赵孟頫几乎由多元的“独特”因素决定了他的运动轨迹。独特的时代:元替代宋是异族对汉族的统治,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处于激化阶段。独特的家世:赵孟頫是宋太祖第四子秦王德芳九世裔孙,其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曾祖师垂、祖希永、父与(?),仕宋皆至大官。独特的才华:自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  相似文献   

10.
《松雪斋文集》是赵孟頫入元后的心灵记录.他应征出仕,颇有用世之志,骤受恩遇,则进一步激发了其参政意识,然而宦海浮沉,感慨良多.赵孟頫对自己出仕的叙述有着"捉来官府"、"误落尘网"、"诏举逸民"、"擢自布衣"四种解释模式,追忆中的自我美化和强化,是现实境遇影响的结果,也是其自我心理的需要.而他对仕元生涯的慨叹,则由钦羡逸民与自述本志、有意用世与渴望归隐两种叙述框架交织而成,其心理特征是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交战.他的归隐田园、官事尘杂、蛾眉见嫉、贪恋君恩四种描述归隐之志的视角,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归隐之志.而这正是南宋遗民文学所呈现的共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