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以下简称《汽车年鉴》)。创办十多年来,真实地记录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规划、计划、生产科研、新产品开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汽车年鉴》的编辑工作始终贯彻以质量为中心的原则,为此在全面系统、精炼真实、快捷及时、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年第3~4期刊登了国存丰先生的文章《简析综合年鉴与部门年鉴之间的关系》(以下简称《简析》),提出了正确处理综合年鉴和部门年鉴关系的问题,并且以《浙江年鉴2008}和《浙江外事年鉴2008》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观点。笔者从事年鉴工作多年,并且非常凑巧,担任过这两部年鉴的编辑工作,既有编辑综合年鉴的经历,又有编辑行业(专业)年鉴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年鉴?《辞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为“年鉴是以编年体书写的,按年度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那么,年鉴工作的内容包含哪些呢?有人说,年鉴工作不就是编编稿子、发发书。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完整的。我认为,年鉴工作有其特定的内涵,具体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1.文字的组稿、编校。年鉴是大型综合年刊,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字组稿、编辑、校对则是年鉴工作的基础。其工作进度如何,尤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和《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共同编辑的《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年鉴》,自2002年创刊以来,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备用户行业、国内外制造企业、贸易公司、咨询机构的普遍关注,并受到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年鉴》具有系统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企业分析市场、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参考依据,并对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编辑的《中国妇女研究年鉴(1996~2000)》即将出版,这是继首卷《中国妇女研究年鉴(1990~1995)》(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出版之后的又一成果。在编辑过程中,我体验到年鉴对妇女研究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局年鉴》编辑部周宏《加强企业年鉴编纂刍议》一文,分析了企业年鉴的编辑现状,并就企业年鉴编纂如何再上台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世纪里,年鉴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必然受到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年鉴实现电子化、网络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校园网的开通为学校年鉴实现电子化、网络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使年鉴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年鉴由传统编辑模式逐步向电子化、网络化转型,转型后的年鉴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程序在以下四个方面有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年鉴事业机遇与挑战、发展和危机并存。年鉴事业的改革创新与持续发展,是我们年鉴界的当务之急。结合《南通年鉴》编纂实践,笔者认为,年鉴应在意识、篇目、内容、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年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籍也正以制作快、传播广、资源省的优势发展着,冲击着传统的纸质书籍的编辑、出版和流通的渠道和市场。年鉴的编辑、出版和流通也面临着这一变革。近年来,上海的年鉴编写部门纷纷把触角伸向电子书籍的领域。从上海综合年鉴的编辑情况看,《上海年鉴》编辑部在编辑出版纸质版年鉴的同时率先出版《上海年鉴》电子版。《静安年鉴》、《长宁年鉴》、《黄浦年鉴》、《宝山年鉴》等编辑部相继编辑出版了电子版。从2004年起,卢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在编辑《卢湾年鉴》纸质版的同时,编辑出版了电子版年鉴。我们在吸取《上…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中国金融年鉴》(以下简称《年鉴》)自1986年创刊以来,深受广大经济、金融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者的喜爱。《年鉴》汇集了当代中国金融事业改革与发展历程中的大量的史料,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它在编辑指导思想上,既遵循年鉴学所要求的按  相似文献   

11.
从2001年8月起,笔者开始参加《惠州年鉴》(2002)经济部分的编辑工作,负责工业、国内贸易、财政·税务、金融·保险·证券、对外经济贸易、综合经济管理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附录等8个栏目。在专家教授的指点下,遵循年鉴编纂的科学性和综合资料性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开拓进取,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化的年鉴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天地,使年鉴编辑工作进入现代化的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年鉴编辑工作中的应用,是年鉴编辑工作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年鉴如何顺应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是年鉴界亟待解决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年鉴社执行主编卢晓华《筚路蓝缕 鉴往开来——〈中国民族年鉴〉发展回顾》一文,结合其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论述了《中国民族年鉴》12年来求新图变、不断进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一文认为,《中国儒学年鉴》是具有学术性、专业性、资料性、综合性的人文年鉴,必须有其独特的追求和思考:要在年鉴框架设计、组稿乃至稿件取合、编辑的过程中,有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雅量和气度;儒学本身具有与时俱进,应时趋变的特性,儒学年鉴的编辑工作与时俱进,应时趋变是理所当然的;注重发挥人文年鉴的优势和长处,突出特点,务实创新。  相似文献   

15.
如何增强年鉴实用性是每个年鉴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海城年鉴》的编辑实践谈一点看法。 一、不断调整更新框架结构,体现时代的特点,增强实用性 编纂年鉴的首要环节是框架结构的设计,它决定年鉴内容的取舍。年鉴框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指从连续历史的角度而言,但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年鉴框架也必须随着历史的变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合作编纂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2005年卷(总第5期)于2005年10月正式出版。作为《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系列之一,《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秉承了其全面、系统、客观的特性,详细地记载了工程机械行业的运行情况、产品状况、市场分析、产销情况及发展趋势,全面地提供了工程机械行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数据。数据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及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科技年鉴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科技年鉴》编辑部主任张芝慧《创新是科技年鉴发展的动力》一文,结合编辑部编纂工作实际,记述了《上海科技年鉴》在内容与形式、组织管理、编辑手段现代化、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从事编辑工作已有18个春秋了。春去秋来,随着18卷《中国电子工业年鉴》的问世,回首18载笔墨春秋,我有一些感受与收获。“编辑”这个职业在社会活动中的定义是什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中国定义:“编辑工作是指新闻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收藏年鉴(2002)》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和纪念的大事。因为它标志着经过全国收藏界的精诚合作,顽强奋战,终于使编纂《中国收藏年鉴》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参与编纂任务者有20位分编主编,40多位撰稿作者,10名编辑人员(其中有些是《收藏》杂  相似文献   

20.
《常德年鉴》总纂齐绍正《年鉴创新琐谈》一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着重记述了《常德年鉴》的编辑工作在创新方面所作的一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