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费梅苹 《社会》2003,(5):29-31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多彩而又多变的时 期,其成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父母在 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社会变迁与家庭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成为单亲家庭的子女。单亲家庭青少年与正常家庭或双亲家庭青少年在身心发展与适应上的差异日益受到关注,对陷于困境的单亲家庭青少年的辅导也成为学校辅导的内容之一。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笔者有机会在上海市某中学举办过一个辅导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的小组,虽然不算  相似文献   

2.
肩上的承载     
孩子,是父母、长辈的希望;学生,是学校、老师的希望.家长、老师希望作为子女、学生的孩子们能够成才、成人.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们,家访活动一直在进行着,它就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桥梁. 眼看着班级中可爱的孩子们,我们期待着他们每一个都能够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李锋亮  侯龙龙  文东茅 《社会》2006,26(1):112-129
本文利用2003年北大课题组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考察父母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在高校中学习与社会活动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父母的教育背景对于其子女在高校中的英语过级以及担任学生干部都有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将这种现象归因于高教育程度的家长从小就注重对其子女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在高等教育阶段家庭与学校联合生产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增长,单亲孩子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父母离异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单亲孩子的教育也成为社会、家庭、学校的棘手问题.对于学生中的特别孩子班主任要给予特别的关爱和特殊的教育,下面就我对单亲孩子的教育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家庭的心理气候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生产活动、履行社会义务、发挥各种年龄的人的创造力都有直接影响。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形成有特殊意义。儿童都是从小通过家庭进入生活,了解世界,理解社会道德、社会准则和文化传统的。最近,心理学家愈来愈重视研究儿童的家庭教育特点。研究的课题有: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与社会机构(保育院、寄宿学校、幼儿园、学校)在教育方面的区别;家庭结构(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家庭、多子女的和独生子女的家庭等)对儿童教育的影响;父母和子女在家庭中的相互关系的心理特点;所谓不和睦的家庭,它们的心理特征以及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由于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儿童的影响很大,所以特别重视研究父母的个性及其倾向性、父母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动机等。  相似文献   

6.
一、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外因之一家庭,作为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师,对他们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事实上,许多父母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内在素质和形体发育成长的时期,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得不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北京地区子女移居国外的老年人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子女移居国外而其老年父母留守国内居住的新移民家庭代际情感支持的影响因素。这些老年父母认为女儿、已婚且育有孩子、提供日常照料、收入越高、越孝顺的子女,与自己的关系越亲近。同时,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越好、非独自居住的老人,越趋向认为其与子女的情感更亲密。移居国外的子女与国内居住的子女在对父母情感支持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老年父母与移居海外的成年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并没有由于空间距离拉大而疏远。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对代际关系的影响--从老年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勤  吕繁  伍小兰 《浙江学刊》2006,(2):202-208
在艾滋病对家庭影响的研究中,老年人很少受到关注.事实上,成年子女一旦感染了艾滋病,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如经济贫困、健康损害、精神压力、失去晚年保障等.艾滋病使家庭代际支持链断裂,代际支持方向逆转,隔代关系重构.另一方面,老年父母在艾滋病子女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仅向艾滋病子女提供照料,而且给予精神慰藉,还担负起抚养艾滋病孤儿的责任.然而他们在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中潜在的作用和贡献尚未得到社会的了解、重视和支持.家庭对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机遇具有决定性意义,加大对老年人家庭的投入,不仅将有利于老年一代,而且也将有利于他们所照料的一代.  相似文献   

9.
钟鉴军 《探求》2005,(Z1):120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固有的情感教育的缺失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管束表现为专横而缺少民主气氛,家长要求子女做出适合成人世界认可的、恰当的行为,而不太注意子女自己的情感的表达和观点的表达,家庭中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特别是父线一味地满足子女物质需要的时候,却极少关心他们的精神需要,极少家长具有"倾听子女心声"的素质.在中职生中,无法准确、顺畅地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人为数不少.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在现实仍可找到大量参照物的时候,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主要地集中到"好好读书"上,过度的期望值与不合理的对学业的要求造成他们情绪上的焦虑感、负罪,认识兴趣淡漠、感受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案例]桦林社区位于某市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中的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员各占一半.社区内有学校三所,公办学校、私立学校、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其中外来人员的子女大多就读外来工子弟学校,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很难照料他们.平时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很少来往交流,外来人员及其子女认为小区本地居民看不起他们,所以对社区也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许琪 《社会》2017,37(2):216-240
以往关于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分析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而很少讨论父母对成年子女的帮助,以及这种帮助对传统赡养关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在2012年的试调查数据后发现,现在中国父母正在从经济和小孩照料等方面向他们的成年子女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而且父母的帮助(特别是小孩照料)对是否能够得到子女赡养和赡养的水平均有显著影响。分城乡的比较研究发现,父母的帮助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在城市表现得更加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家庭养老赖以维持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2.
根据25位童年曾有留守或流动经历的90后农民工的口述史资料,考察农民工家庭对子女抚育策略的决策机制.研究发现,子女需求的变化是引起家庭策略变化的诱因,其中以教育需求变化最为明显.父母能否调动足够的资源满足子女变化的需求,是家庭策略发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期亲子离散的家庭结构,削弱了父母对子女决策的权威,子女在家庭事务中的话语权随之有较大提升,子女在家庭决策中开始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研究也发现,农民工在城市的“非市民”待遇,使每位农民工父母决策时都面临着来自于歧视性制度和匮乏的公共政策资源的巨大压力,使得每个农民工家庭的选择都极为有限且相似,带有深刻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许琪 《社会》2013,33(3):111-130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初访数据,着重分析了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需求是导致年轻夫妇与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这种需求一方面表现在经济上,尤其是在住房上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表现在需要父母分担家务和帮助照料小孩。所以,除了父母的养老需求,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选择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在现代化和人口流动的背景下,虽然城市家庭有核心化的趋势,但由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大家庭在未来依然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于父母一方去世或双方离异而造成的子女和父母单方共同生活的家庭模式。目前 ,我国城市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单亲家庭 ,即由于各种原因 ,父母一方(通常是父亲)长期离家在外 ,由另一方(通常是母亲)和子女居家生活 ,形成了与单亲家庭实际类似的家庭生活方式。这一现象的出现 ,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广泛推行 ,使得跨区域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日趋频繁 ,促使社会流动增加。哪里有市场 ,哪里有机遇 ,哪里有财源 ,人们就往哪里去。人们为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 ,不得不放弃守家在地、安乐平和的团圆日子 ,而去异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陆续发生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恶性事件,这些家庭悲剧都牵扯到父母对子女的高期待问题。一般来说,父母的期望越高,越容易对子女不满,一旦孩子犯了过错,就越难以容忍,遂导致父母因责打过重失手伤害子女的悲惨事件。另外,父母的高期待对子女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会导致子女的人格扭曲、心理变态,遂导致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期待型的家庭易滋生出反社会型人格。  相似文献   

16.
王甫勤  时怡雯 《社会》2014,34(1):175-195
家庭背景通过子女教育实现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以往国内研究认为,这种代际传递主要通过教育分流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机制得以实现。本文根据威斯康星教育获得模型的研究成果,引入大学教育期望作为家庭背景影响子女大学教育获得的中间机制。研究采用2010年“上海居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少年时具有大学教育期望的人,最终获得大学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而个人大学教育期望的产生又主要同家庭背景和父母期望有关。具有优势地位的父母(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对子女上大学的期望较高,并激发了子女上大学的期望。同时,具有优势地位的父母能更多地参与到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为子女创造更多的支持条件,这些都有助于子女维持和实现自己的教育期望。因而,整个代际传递的逻辑可以表述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子女,其上大学的期望也越高,这种期望最终会转化为大学教育获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长间隔生育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化和家庭功能的异化,具体表现为:生育家庭内部头胎子女与父母之间代际关系和头胎子女与小二胎之间关系的紧张;以及大龄父母小二胎抚育压力、 小二胎教育断层和代际支持不足等.为使长间隔生育家庭维持正常的家庭功能和良好的家庭关系,避免长间隔生育的风险转化为"社会问题",基层卫生健康部门应对长间隔生育家庭给予高度关注,从育前引导、 育中服务和育后政策支持等角度妥善解决长间隔生育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抗逆力视角,从青年自身角度,探讨他们在父母冲突的家庭关系下遇到的困难及其如何应对和调试.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运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深入访谈了五位曾目睹父母冲突的青年.研究发现,目睹父母冲突给子女身体、性格、人际关系、恋爱婚姻、与父母关系等方面带来挑战;个体能够努力应对父母冲突带来的挑战,应对方式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早年更多被动、单一的应对方式(如哭泣、简单的劝说、回避等),随年龄的增大,会表现出更主动、多元和更具能动性的应对方式,包括对父母冲突本身、家庭关系的应对和协助改善,如更灵活的调节和劝说、帮助父母把引发冲突的事情解决等,还包括对于家庭冲突带给自己的影响和困难的觉察和应对.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国教育追踪(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2013-2014学年的调查数据,运用多项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从父母职业阶层差异、 城乡差异、 子女性别差异、 子女数量差异四个方面,对步入重点初中与获得影子教育的机会程度进行分析后发现,无论是在重点初中的教育机会还是在影子教育机会的获得上,农民阶层家庭、 非独生子女家庭均可能性最小;蓝领阶层家庭子女在获得影子教育机会上与白领阶层家庭并无太大差异,但在重点初中的教育机会上处于一定劣势;进入重点初中的性别差异未受到城乡户口的调节作用的影响,但在影子教育机会获得上,女性的教育受重视程度逐渐凸显出来,除城市重点初中外,在城市普通初中和农村地区学校中均已超过男性,且农村中的性别不平等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的领养法案为渴望领养孩子的美国父母们提供了机会。领养法案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上的已婚或未婚者只要无子女,或者愿意接受有残疾的儿童都可以领养。同时,国际领养要求领养父母必须十分投入,具备很强的献身精神。当美国的父母们要前去中国领养时,根据美国移民局的规定,这些父母不仅需要提供社会工作者对其家庭情况的调查结果,证明他们具备做父母的各种条件;还要提供地方警察局和联邦调查局的指纹审查报告和犯罪记录报告,证明真没有任何犯罪记录。此外,他们还要提供健康证明,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