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所撰《铁围山丛谈》,是宋人笔记中较有价值的一种 ,中华书局 1983年出版了校点本 ,列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为文史工作者提供了方便。但校点工作中偶有若干疏忽与失误 ,现对此提出了校订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鹤林玉露》是一部校点质量很高的著作,但仍有些疏失之处。文章对其进行了审慎的辨正,以期更加方便于读者的阅读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校点本《开元天宝遗事十种》,辑校者在《开元天宝遗事》的《后记》中说是“以《顾氏文房小说》本为底本,参校《五朝小说大观》本、《唐代丛书》本”校点而成今本的。因为所据版本不多,故在校勘、标点中不免疏失。我参校明刊《续百川学海》本、据元明善本影印的《历代小史》本、清顺治三年宛委山堂刊印的《说郛》本、清道光二十三年序《唐人说荟》本、民国四年上海文明书店石印的《说库》本、发现今校点  相似文献   

4.
《四婵娟》是清初伟大戏剧家洪升的戏曲小品,实为四个一折剧的合集。《四婵娟》仅有抄本传世,郑振铎《清人杂剧二集》据以影印,流传始广。今刘辉先生校笺《洪升集》卷六收入此剧,加以校点,无疑对读者是一大方便。但原抄本时有错讹,校点本又增加了一些麻烦,  相似文献   

5.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5月以万历本《金瓶梅词话》为底本出版的校点本《金瓶梅词话》,经过校勘,其衍夺讹舛之处,多数得到勘正,大大便利了对该书的阅读。然而,书中有些地方也还未能做到尽善,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考察研究。我在拙文《读〈金瓶梅词话〉校点本札记》(载《古籍研究》1988年第1期)中,曾对该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标点本《史记》。此书由顾颉刚先生亲自主持整理,选用经张文虎校订刊刻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加以分段标点,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校改了一些文字讹误。就总体而言,校点本体例科学、内容完整、校勘精审、标点正确,体现了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成就,为读者、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史记》的版本、史料都非常复杂,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加之成书较为仓促,所以在标点、校勘诸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深深感到,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需要集思广益。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即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者在校点《史记》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基本认识,期望能对《史记》校点的相关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由河南省中州古籍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的《授堂金石跋》校点本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比较便于利用的版本。但该书在校点方面标点舛讹、句读失误、或因袭旧本之讹而不悟、或又有旧本不误而校点本非者不一而足。本文只是就校点本中新出校语有严重错误的部分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8.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代文人学者认为《阅微草堂笔记》有明显的劝惩教化功能,在对《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比较研究中,推崇《阅微草堂笔记》,这与纪昀当时的文化地位有关,但许多人对纪昀讥讽宋儒不满。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维护封建道德的笔记小说,这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研究影响有关。1979年孙犁的《关于纪昀的通信》一文引发了学者对《阅微草堂笔记》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学者们对《阅微草堂笔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层面:《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比较研究、伦理研究、纪昀对理学的批评研究等。随着文艺理论的发展,《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层面会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史的校点工作,由于能集全国专家学者的力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部校点本的出版,“大大便利了这些年来的历史研究工作”。不过要使这套校点本臻于完善,还要待大家作进一步的努力。本文即抱此目的,对校点本《后汉书》在校勘、标点上的失误漏略之处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大致分文意,层次,文倒,引号、问号与书名号,语词,数术六个方面进行讨论,共20例。这20例是举例性的,都与史书内容的理解有关,有其讨论价值。一、文意1.“令卓与边章等战无功”《董卓列传》:“时太史望气,言当有  相似文献   

10.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但对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的《子不语》却颇为偏爱。而《阅微草堂笔记》也做不到内容单纯和完全真实。其实纪昀最不满的是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而《子不语》作为一部随意之作,则是纪昀可以容忍的。  相似文献   

11.
《祖堂集》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本文以岳麓本、中州本为例,对《祖堂集》在校点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察《法苑珠林》的异文,并利用其所引用《续高僧传》原文及异文,运用对勘与理校的方法,对中华书局版的《法苑珠林校注》中的10条校点作了商补。  相似文献   

13.
《右台仙馆笔记》在晚清文言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身处新旧交替时代,家乡浙江又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之一,该书作者俞樾深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一近代思想在《右台仙馆笔记》中有着充分的反映。文章从危机意识、重视小说实用功能和较为进步的妇女价值观等方面,阐释了《右台仙馆笔记》所体现出来的近代意识。  相似文献   

14.
虽然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论述性的文字很少,但他以大量详实的材料和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事实,记述了许多重要问题。马克思晚年以严谨的治学方法和不懈的追求精神为我们留下了180万字的《历史学笔记》这一思想丰富的伟大著述,这驳斥了一些人所谓的马克思晚年“慢性死亡说”。虽然内容庞杂,读起来相对费劲,但是这部著作价值很大。因此,笔者对近年来《历史学笔记》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综述。这里以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的《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为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有一些词语的书证晚出,今选取26条已经在明代笔记中出现但《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晚出的词语,提供其明代笔记中的例证,以补《汉语大词典》之不足。  相似文献   

16.
《老学庵续笔记》未在绍定元年和《老学庵笔记》一起刊刻,《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中也未见著录,很可能是1345年以后由其他人伪托陆游所作。“续笔记”中的4则--“白打”、“退红”、“王元之诗”、“刘太简荐苏洵”都存在明显的错漏。“白打”是蹴鞠游戏中的一种,宋代非常流行,而“续笔记”的作者却不知晓;“退红”是染色的意思,且陆游本人也在诗歌创作中使用过“退红”这个词,而“续笔记”却误解为“粉红色”;“续笔记”作者对王元之诗中“和莺吹折数枝花”一句之理解胶柱鼓瑟且极为浅陋;另外“续笔记”还将“雷太简”误为“刘太简”,并对苏轼父子妄加批评。“续笔记”体现出来的学术水平较低,且与陆游本人的诗作和生平有矛盾之处,当系伪作。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今人点校的《老学庵笔记》一书,未能对“续笔记”的真伪加以甄别,应属失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晚年《笔记》主要收集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中。它的价值之争,这次在我国始于1986年,集中表现在同年12月召开的“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学术研讨会”上,并汇编为《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第11期,《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论文集》特辑(以下简称《特辑》)。 《笔记》意义之重大是无疑的,问题是如何恰如其分地加以评价。国外学者对此众说纷纭。兴起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研究热,是从美国人劳伦斯·克拉德在1972年编辑出版马克思这些笔记就开始了,他说:“在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在他的晚年重新捡起了青年时代所关怀的问题:对自然状态的人和文明条件下的人的批判。可是他早期的方案是从哲学人类学(人本学)的抽象概念出发的,而后期的著作是从有关人的现代意义的科学观点来考察问题”.可见他出版这些笔记,目的是要把马克思晚年思想和早期人道主义联系起来,使马克思成为“前后一贯”的人道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中央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我校最近成立了《八旗通志》校点组,进行该书的校点工作. 《八旗通志》初集是清乾隆四年修成的官书,共十六函八十册二百五十卷,约三百万字.全书主要取材于《清实录》、《清会典》、《上谕八旗》等书,也收录了许多有关八旗的文书档案.内容包括旗分志、土田志、营建制、兵制志、职官志、学校志、典礼志、艺文志、封爵世表、世职表、八旗大臣年表、宗室王公列传、名臣传等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词典》有一些词语的书证晚出,今选取40条已经在明代笔记中出现但《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晚出的词语,提供其明代笔记中的例证,以补《汉语大词典》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报》第二、第三期刊有《张廉卿先生论文书牍摘抄》42则,其中22则未被王达敏校点的《张裕钊文集》收录。本文将这22则书札进行分类整理,并作必要的注释考辨,以供同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