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岳飞[满江红]词,为历来传诵名篇,明清人从来没有怀疑它是伪作。近人余嘉锡氏《四库提要辩证》卷二十三,考证明嘉靖徐阶编《岳武穆遗文》,始疑其为明人所伪托。后来,学初《岳飞[满江红]的真伪问题》(载《文史》第一辑,1962年版),对余氏所疑提出异议。文中检查了载入岳飞[满江红]词的《草堂诗余》的早期版本,其中有一种版本说:“《精忠录》载岳武穆二词,皆佳作,浙本《草堂词》附录于后。”  相似文献   
2.
吴承恩书《甲午秋宿金山寺》诗扇面,藏扬州博物馆。诗云: 十年尘梦绕中泠,今日携壶试一登。醉把花枝歌水调,戏书蕉叶乞山僧。青天月落江鼋出,绀阙鸡鸣海日升。风过下方闻笑语,自惊身在白云层。甲午秋宿金山寺射阳承恩为沫湖先生书。此诗不见《吴承恩诗文集》(刘修业辑校术。集名原称《射阳先生存稿》,刻于吴承恩卒后),当为吴氏伕诗。甲午,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据近人苏兴著《吴承恩年谱》,时吴氏年约三十一岁。诗首联写初登金山喜悦心情。第三句“歌水调”:吴氏喜为声诗,集中存词和散曲多首。卢冀野  相似文献   
3.
《四婵娟》是清初伟大戏剧家洪升的戏曲小品,实为四个一折剧的合集。《四婵娟》仅有抄本传世,郑振铎《清人杂剧二集》据以影印,流传始广。今刘辉先生校笺《洪升集》卷六收入此剧,加以校点,无疑对读者是一大方便。但原抄本时有错讹,校点本又增加了一些麻烦,  相似文献   
4.
杨显之杨显之是元代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的“莫逆交”,曹本《录鬼簿》记载:“杨显之,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凡有珠玉,与公较之。”《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仅作“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天一阁本有增补:“大都人,关汉卿莫逆交,凡有文辞,与公较之,号‘杨补丁’是也。”从这极简略的传记中可知,关、杨两大杂剧家都是大都人,关汉卿在剧本创作中经常征求显之意见,杨氏亦颇精于此道,从而获得了“杨补丁”的雅号。杨氏作剧八种,今存《酷寒亭》、《潇湘雨》。作为代表作的《潇湘雨》,写一个丈夫背亲弃旧,妻子被遗弃、虐待而终于复合的故事。剧中,先是父女失散,后来父亲做了肃政廉访  相似文献   
5.
元代杂剧的突起和繁荣,促使我国文学从上古、中古阶段加速向近代过渡,从此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作家便是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由于文献不足,关汉卿生平的探索。成了文学史、戏剧史工作者既感到困难而又充满兴趣的课题。探索关汉卿生平的途径有三条:一是旧有关氏传记资料的考证,二是关氏交游和同时代人的考证;三是关氏作品创作年代的考证。因为留传下来有关关氏生平的记载,不仅数量少,而且叙述简单,于是从外围资料去求旁证,从关氏作品本身去求内证,综合贯通,以求一当。  相似文献   
6.
徐渭《四声猿》在戏剧史上早有定评:“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无往而不奇。《四声猿》包括四个杂剧,长短不一:一出者一本,二出者二本,五出者一本,打破了元人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二本用北曲,一本用南曲,一本用南北合套,打破了元杂剧纯用北曲的格律。再具体到套式和词式上,也都在很多地方突破旧的矩矮而又不逾矩,新奇而又出奇制胜,显示出瑰丽的色彩,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自《四声猿》出,戏曲史上便以南杂剧代替了北杂剧。《四声猿》明刊本多种,以《盛明杂剧》本最为流行,今有影印本,但对于广大读者仍然感到不甚方便。近年出版了两种整  相似文献   
7.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由来已久,并不自今日始。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对此有所反映,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作品选》)下编第一册元代部分,共113页,而所选戏曲和散曲则占88页;诗歌、散文两者相加,亦只25页。新版《中国历代文论选》(以下简称《文论选》)第二册和第三册,也选入了钟嗣成、贾仲明的[凌波仙]曲。这些都说明了元曲的被重视。因为入选的都是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和普及性的作品,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一些名篇,对于这些篇章的校勘,注释以及标点等方面,必然要受到编选者的重视,决不会把戏文小曲视为小道而掉以轻心。这是我们对教材编选者应该怀有的敬意和信赖。我本着学习的态度,对《作品选》和《文论选》两部教材中元曲部分的校勘、标点和注释,提出几个例子进行商榷,以就正于编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8.
一王季思先生于1980年7月在吉林省召开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座谈会上发言中有这一段话: 要研究古代戏曲,还应对古代戏曲剧目来一番清理,下功夫校勘,注释,这项工作,是进行戏曲研究的基础。十七年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例如,我们刊印了《元刊杂剧三十种》,可是没有人认真进行整理,似乎也还没有人能把它读通读懂。王先生这番话真是语重心长,慨乎言之。我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一书,虽说是“新校”,其实是1966年完成的“旧”稿。最近我又辗转读到郑骞先生所著《校订元刊杂剧三十种》,此书出版之后二十年,我才能读到,真有相见恨晚之感。郑书  相似文献   
9.
一孔尚任的名著《桃花扇》中,第二十三出《寄扇》点明“桃花扇”的来历,李香君唱了一套哀婉动人、酸心刺骨的北曲。续四十出《余韵》是全剧的总收场,苏昆生以弋阳腔演唱的《哀江南》套曲发抒了强烈的亡国之痛,是全剧的主题所在;文辞艳绝,色彩凄迷,音节哀响,三百多年来传诵人口。然而,这两套在全剧总体构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北曲,其作者仍有争议。三十年代,卢冀野首先发现孔尚任的友人徐旭旦的《世经堂诗词抄》卷三十有《北双调新水令·旧院有感》一套,与《桃花扇·余韵》中的《哀江南》套曲只在某些字句上稍有差异。十年后,他撰写了《〈桃花扇·余韵〉出哀江南曲之本来面目》一文,肯定《哀江南》是孔尚任借用徐旭旦的《旧院有感》点染而成。此文发表在上海铁路系统办的  相似文献   
10.
李修生同志辑录元代散曲大家卢挚现存的,文、诗、词、曲,成《卢疏斋集辑存》一书,给元代文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完整的专集资料。这是继《关汉卿戏曲集》、《白朴戏曲集校注》之后的又一部元曲家全集。元曲家如马致远、乔吉的杂剧和散曲都极有名,王伯成有杂剧、散曲和《天宝遗事》诸宫调,他们的创作才能有着多方面的发展,并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散曲家在卢挚以外,如张养浩存有较多的诗文著作,贯云石、刘时中都有零散的诗文遗留,张可久除作大量的散曲外,还存词六十余首足以成家,如都能辑成专集,那将是多么可观的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