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后半期,美国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众彩纷呈,蔚成繁荣的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局面。本文重点结合对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的研读和思考,展现和认识美国中国近代史观的嬗变,并在此基础上构思新世纪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取向。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史学界,美国近代史是研究较多且有一定深度的领域,但在今年11月13日至18日在郑州、开封两地举行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美国近代史作为年会四大专题之一,仍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讨论中所提出的很多新观点对美国史的研究与教学都有直接帮助,因此,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视角"的兴起,既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积极"以史经世"回应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动举措,也是完善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又是上承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近代化话语",下接新时期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思潮输入中国的结果。现代化视角引入中国近代史研究后,中国近代史学界系统探讨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现代化视角的引入,在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创新价值,推动了新时期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完善,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21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霍震教授     
霍震,了93E年1月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1957年毕业于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于沈阳师范学院、辽宁大学历史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辽宁大学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理事。自执教以来,讲授了世界通史、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专题研究、美国近代史、西方政治制度史、世界近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课程。近十余年来,在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尤注重于美国政治制度、近代世界军事经济史的研究。发…  相似文献   

5.
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二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廷黻认为近代史是全世界的欧化史,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近代化的历史,也即是中华民族接受欧洲文化的历史。由此出发,他以中西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来建构他的中国近代史话语。蒋氏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有很强的西方思想背景,特别是马士对他影响很大。蒋氏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又是中国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的产物。1930年代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及《独立评论》的政治取向是蒋氏言说中国近代史的具体语境。蒋氏希望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能为当时的抗战建国作贡献,他所写的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三十年前的基础三十年前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学传统,一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洋人研究中外关系的传统。所谓汉学传统,注重考证,讲究事实。美国啥佛大学的《哈佛亚洲学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科学地学习与研究中国近代史,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方法论,体现出勤奋、求实、创新、虚心的治史精神,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从现实革命与政治实践的需要出发,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矛盾、动力、过程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研究,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史的科学论断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之一。同时,显著的政治烙印是毛泽东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特点。我们对待毛泽东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也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态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线索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重大课题,对其深入讨论,必将加深对中国近代史本质过程的理解,促进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繁荣和发展.一、问题的提出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线索问题,当前史学界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从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认为“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  相似文献   

10.
报刊史料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种类也极其众多,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报刊史料能很好地弥补相关史料的不足,因而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不可或缺的一项史料。利用近代报刊史料研究中国近代史,需要加强对近代报刊史料的研究工作,要将报刊史料和其他史料结合起来利用,此外利用报刊史料也要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中国发现历史”一语近年在中国颇流行 ,但不少接受者像李大钊所说 ,待之如“通货” ,虽不断流通传播 ,却很少认真审视作者之原意 ,以至于其“形象”有些模糊失真。那一取向本是针对西方 (特别是美国 )的中国研究 ,不一定特别适合于中国大陆的“学情”。至少中国学界对近代史的研究 ,向来注重本国内容而忽视“冲击”中国的外国因素。针对中国大陆多数近代史学人的实际 ,或不如提倡去揭示或发现“在中国发生的历史” ,即从提问层面关注特定时段里“在中国之人 (包括在华外国人 )”的所思所虑所为 ,并探索其解答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榴栽培历史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榴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是人类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自汉代传入中国内地,东汉魏晋时期由长安传播到洛阳,进而扩展到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至唐代已遍及南北。石榴引种各地后,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地方品种,并积累了系统的繁殖、栽培和贮藏技术。古代石榴除栽培以供观赏和鲜食外,还被用作药物、染料、饮料等,得到深入广泛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革命历史记忆的建构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叙事的问题,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关于革命历史的叙事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的现实反映到革命的历史化讲述,再到历史的革命化讲述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建立革命历史的整体记忆。革命历史的外在时间谱系和内在逻辑结构的确立,成为革命历史叙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研究的心理史学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新的心理史学研究范式,是摆脱精神分析心理史学束缚的积极有效策略。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可以尝试建立一种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研究的新的心理史学研究范式,其基本操作程序是:界定教育家和确立取样标准;明确史料选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定研究范畴;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口述史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中国口述史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分析了中国口述史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中国口述史学的出路在于既要完善自己,又要善于以己之长补他者之短,从而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并为史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苹果源流     
苹果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果树,迄今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史,但是人们很少注意在不同的时期,苹果有不同的品种和名称.早期栽培的苹果品种主要是原产我国新疆西部的种类,古人称之为柰和林檎,其中林檎是比较受欢迎的种类.唐以后又增加了楸子、频婆果、海红等种类.频婆果可能是原产新疆的红肉苹果,其名称来源于佛经,它是元代以后人们喜爱的种类,并被简称为“苹果”.19世纪下半叶以来,我国栽培的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品种,虽然仍叫苹果,但与历史上的苹果差别很大.与此同时,柰、林檎等名称也逐渐为人们所遗忘.由此案例研究可看出,轻易地以今天的名称推断古代同名栽培植物是非常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繁荣 ,史家辈出 ,史籍浩翰 ,历史教育发达。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发挥历史教育的“借鉴”功能 ;历史教育已成为古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古代历史启蒙教材的编撰对普及历史教育和传播历史知识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教育也在摆脱经学的束缚中得到曲折发展 ;古代历史教育中秉笔直书、寓论于史、文史不分和史家标准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值得我们今天加以继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在改革开放后步入了平稳发展期,遵循城市化逻辑增长模型,利用1973-2008年的数据进行估计后得出:中国城市化年均增长速度为0.0412,远远快于0.01729的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左右,中国将结束高速城市化过程,此时的城市化率将达50.11%;中国城市化的饱和值约为84.98%,而67%左右可能是中国未来20年城市化发展的顶部,此后城市化水平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维持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9.
着重阐述了在中国近代史中实施情感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也说明了如何挖掘中国近代史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在情感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