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教育的缺陷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当今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匮乏.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道德情感.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2.
8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群体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大学生对于父母的感恩意识最强,其次是社会,再次是身边人。可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姚娇娜 《现代交际》2015,(2):120-121
感恩教育是一种完善人格的人文教育,励志教育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感恩励志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作用在于唤醒人性的回归,在传承传统美德的同时实现教育的当代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感恩励志教育在探索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方式,剖析德育教育中的感恩文化,显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现状出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自身感恩意识淡薄、家庭教育的偏失、高校教育人文关怀的不足和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应提倡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四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不断从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五个层面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6.
潘海涛  崔延心 《职业》2012,(21):55-56
"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在现今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社会中,对当代在校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情感教育、思想教育,更是一种人性教育。它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唤醒被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促使其采取感恩行动,以达到爱心社会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感恩教育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高职大学生自身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为理清当前高职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笔者通过随机发放问卷形式,调查了当前高职大学生的情况,分析了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感恩表达现状、感恩意识缺失产生的原因,认清了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感恩情怀缺乏的主要表现有:淡忘父母养育之恩,忘却他人救助之恩,漠视母校和国家的培育之恩等。高校持之以恒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有助于改进传统德育模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应从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感恩资源、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育校园感恩文化、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感恩教育、在社会实践中融入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90后"大学生诞生于多元文化勃兴的时代,本文从四个维度入手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提出改进所存在问题的对策。强化"感恩"的德育意识;打造"感恩"的隐性课程;丰富"感恩"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于我国社会的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之中。感恩是社会文明的精神体现,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然而,社会生活的现实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视社会的资助、家长的养育、学校的扶持为理所当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道德真空",学生的这种冷漠、自私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试图从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感恩思想切入,在充分挖掘我国古代感恩思想内涵及其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呼吁社会、学校、家庭对感恩及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并试图为学校有效实施感恩教育提出相应建议,以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恩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前,部分大学生所表现的冷漠和忘思,令人担忧。文章剖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与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对教育日益重视,逐步加大了对大学生的资助额度。但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日益淡薄,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容易产生道德标准滑坡,进而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阻碍人才培养。本文在分析现有受资助大学生感恩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以体验式教育模式为例,帮助大学生提升其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培养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感恩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中开展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符合高校德育的需要,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完善的身心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感恩教育与外语教学联系起来,使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德育渗透点,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寻求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吴浩 《现代交际》2010,(12):270-270
让孩子学会感恩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校以"感恩自强、快乐成长"为基点,形成了"在体验中学会感恩,在感恩中快乐成长"的特色体系。通过感恩体验,使学生完成情感-行动-实践-回报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今大学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这与缺乏孝道教育不无关系。笔者分析,主要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严重忽视了传统道德教育,尤其是孝道教育。本文根据对《论语》孝道思想的分析,再根据大学生感恩心态现状,分别提出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孝道教育,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与个体价值观、家庭教育、学校范式、微时代覆盖不无关系。为提高广大青年信仰教育质量,从信仰始端的感恩教育切入,从时间、空间、载体等多维度探索感恩教育贯穿于信仰教育的实践途径,使信仰教育接地气、有内涵、有温度,确保高校立德树人取得成效,坚守高校社会主义办学的神圣使命不动摇。  相似文献   

16.
师范生是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承担着教育青少年的重任,他们的感恩意识对培养我国下一代青少年的感恩情怀至关重要。但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当前许多师范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表现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个方面。为此,从优化社会环境、强化学校教育、健全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师范生个人素质四个方面入手,对探究师范生的培养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文中从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具体内容以及具体做法等方面。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迟文超  胡娜娜 《职业》2016,(12):152-152
职业院校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体,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一切都不太在意。所以在职业院校中开展感恩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从职业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现状、如何开展感恩教育以及感恩教育的意义三方面入手,分析得出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在我们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奋斗不已的今天,在各种西方、现代思想、文化复杂渗透于人心,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今天,感恩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变得更为重要。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感恩意识缺失或淡漠现象令人担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陈志荣 《职业》2013,(32):44-45
本文描述了当前技工学校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技校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结合笔者学校的活动实践,提出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培养感恩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