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监察官吏的选拔制度古已有之。在封建监察制度建立初始的秦汉时期,封建王朝是制定了监察官吏的选拔、任用、奖惩等办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增设了一批如校事刺奸、丞相左丞等新的监察职官。唐代对以卑察尊的体制作了重大改革,泛监察官吏分为高、中、低三类。对于高级监察官员,提高他们的官等。如御史大夫,其官等起初为从三品,提高到正三品。宋朝建立以后,在吏部之外另设一个考课院(后改为审宫院)“以分中书之权”,与此同时,废除了唐代宰相推任御史的制度,改由皇帝亲自选任。明朝的官吏铨选机构大都是都察院和吏部共同管理,台官的任用则主要由都察院掌握。清承明制,制定了《钦定台规》,对严格选拔监察官吏有了很大发展。由此观之,历代监察官吏的领导体制虽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王朝的国家监察制度 ,具有监察系统的独立性与垂直领导性 ;监察官吏的任职官小、权大、赏厚、罚重 ;监察权与检察权分离 ;监察系统内部实行互察制度 ,外部又被其他中央机构监察 ;固定监察与巡视监察相结合 ;建立谏官系统 ,实行对最高统治者的监督等若干特点。这是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封建制度的条件下的权力制衡制度。其设计的得当与运用的有效性 ,使官吏的腐败速度与皇权的滥用受到一定控制。延续二千多年的御史监察系统及其运用 ,是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期的监察制度,虽多因袭前代的制度,但在前朝的基础上,经过益损,更趋于完善,组织更加严细,权力更为扩大,在维护封建专制主义集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由于监察官兼职过多,监察官吏不重视政治品德,因此,监察组织不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一、宋代的监察制度。 宋代的监察组织虽沿袭唐制,但在许多方面与唐不完全相同。宋在中央设御史台,御史台长官是中丞而不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多为兼职,无正员,无实任。如《宋史职官志》记载:御史大夫,“宋初,不除正员,止为加官,检校官带宪衔有至检校御史大夫者,元丰官制行,亦并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庞大封建帝国的最高控制器和调节器,唐中央政权必须随时了解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动态,以便及时作出准确的反应,这是中央政权决策过程中极其关键的环节。为此,唐中央政权建立了由下至上的地方情况上报制度。但是,仅仅依靠地方各级官吏向中央作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还是远远不够的,仍然可能出现虚报、隐瞒等行为,使中央得不到真实的和完整的信息,从而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唐代中央政权在建立由下至上的地方情况上报制度的同时,又建立了另一个从上而下的出使监察制度,即由中央直接派出各种使臣到各地了解监察地方州县的情况,以作为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和肃整朝仪为主要内容的监察制度,是我国封建官僚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在封建王朝的政治体制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监察制度的主要功能作用是维护皇权,督促各类各级官吏效忠皇室,忠诚贯彻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的意图,维护封建秩序,对人民实行统治。其间问题,值得研究。一、历代皇帝对监察制度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其两大支柱是军队和官僚,如果开创新的王朝,主要是靠的军事力量,而巩固统治则主要靠官僚。正因为如此,每个王朝建立后,都十分重视吏治。在封建官僚制度中,基本的两环是选官和监察。选官得当,封建统治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6.
宋代惩治官吏贪赃对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双 《中州学刊》2007,(2):182-184
宋代为惩治官吏的贪赃行为,制定了严格、详细的法律规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监察监督机制,并实行了有关犯赃官吏告发和包庇的奖惩政策,对遏制封建官场的贪腐之风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几千年,为了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使文武官员尽忠职守,我国古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所属官吏的监督工作。古代御史监察制度是整个官吏制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从战国开始创立,两汉大力发展,使之从国家行政系统独立出来,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8.
唐代监察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代之后,监察制度不断完善。到唐代,监察制度已基本完备,不仅监察机构和职责分工更细,而且监察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和全面。唐代监察制度为此后中国历代监察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只能是封建专制皇权的附庸和工具。  相似文献   

9.
唐律中关于官吏罪责追究的严密而有鲜明特点的制度,是唐代吏治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研究唐律中关于吏治的内容,对于深入了解整个封建吏治,乃至了解整个封建法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唐朝官吏在法律上处于既享有特权同时又受从严监督的双重地位。唐代统治者根据封建地主阶级传统的宽猛相济的法律思想,刑律对违法犯罪官吏处置的制度及原则都明显地表现有软硬兼施的两个方面。唐朝的官吏在法律上确实处于享有特权的地位。以“八议”为主要内容的特权制度,不但保证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的回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自从进入封建社会,统治制度逐步完善,但是,封建官吏腐败现象的不断产生,又严重地危害着封建统治制度的巩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政府除了改进官吏的选拔制度,又逐渐地在任用官吏时实行回避制度,以期减轻腐败现象,澄清吏治,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的回避制度,萌芽于汉代,成熟于唐、宋,完善于清代,其间虽有继承关系,但从这三个时期之间的关系来讲,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主要是从自己的统治经验中产生和完善的。 一、回避制度的萌芽时期——两汉时期 差不多二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建立了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社会是否真正起到了协调与制衡权力的作用?监察体系中言谏制和御史制截然相背的运行轨迹根源何在?封建监察制对我国现代监察制度的完善有何借鉴意义?本文拟就沿循言谏制的演变过程剖析封建监察制度,希望对社会主义监察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有所裨益。 一、中国古代言谏制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封建官吏的俸禄制度,是战国秦汉时期统治集团在酬给方式上进行的一项重大变革,这项制度确立之后,奴隶制度时代授民授疆土的世卿世禄制遂告废止。这使俸禄成为封建君主驾驭和控制封建官吏的一种主要手段,从而在君臣之间形成了“主卖官爵、臣卖智力”、“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封建雇佣和依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而且,由于封建官吏的俸禄不再由本人直接敛取于民,而由封建国家在全国范  相似文献   

13.
元代江西官吏制度管窥袁志筱元代官吏制度,由于民族、文化等诸方面原因,与历朝有所不同。元地方政权实行台、省、院三足鼎立。辖江西的台、省、院分别是: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关“御史台”的派出机构,除监督江西地方行政外,还监察浙江、湖南两省的地方行政...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先秦及秦汉的监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历代国家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部门和官吏的公职活动实施监督、纠察、检举其玩忽职守行为,弹劾国家机关和官吏中违犯朝廷纲纪和法度。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国家和官僚机构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的监察制度 我国原始社会,经过尧、舜、禹的“禅让”制度,从夏朝传子开始,正式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夏商周时期,随着阶级统治的建立及其不断强化,“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的现象日益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势必引起阶级矛盾的激化,动摇统治者的基础。我国的监察制度,就是在这种前提下萌芽、产生和形成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嬗变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官吏制度早在古代即自成体系,并且其内容之丰富、其体系之完备是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所绝无仅有的。在西方众多的政治学论著中,都把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推崇为鼻祖。在这官吏制度的延绵发展过程中,监察制度的内涵也日渐丰富,其效果也非常显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结构体系、政治价值、思想价值和理论价值都弥足珍贵。我们开掘这一宝贵财富,对于依法治国、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于促使国家各级机关和工作人员廉洁高效地履行人民所赋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统治者惩治官吏腐败注重法制建设 ,一方面制订严刑酷法打击贪赃枉法官吏 ,另一方面依法建立了较为严密的制度 ,诸如财政经济制度、官吏任免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等 ,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客观性 ,限制了官吏的腐败行为 ,保证惩治腐败法律的贯彻执行 ,加强了封建社会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清代承继前朝诸代遗风,创设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官吏制度。然而,其选任制度,虽然以科目考试为取士主途,严格监考,不容幸进,但考试方式和内容则在一定意义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其监察制度,虽有详备的法典规章供官吏遵守、御史监察,但由于缺乏保障措施,御史往往不愿或不敢履行职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制度形同虚设;其奖惩制度,虽说对功臣义民皆有褒奖,但由于皇权至上、喜赏怒罚,则影响了奖惩制度乃至整个官吏制度的合理实施。对清代官吏制度及其实施之得失进行辨正厘析,对于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以及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强调依法治国、高度重视廉政建设的重要时刻,一部特色鲜明的、系统研究我国历代监察制度的著作面世。由知名学者关文发教授和原广东省监察厅厅长于波同志主编的《中国监察制度研究》(37万字,以下简称《监察》)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8年正式出版发行。监察制度,无疑要落实在监与察之中,其目的就是要整饬法纪和吏治,达到廉政和惩治官员的贪与腐。由于国家政权的建立,便必然存在一个人数众多的官吏队伍,这些官吏代表国家和政府在各级政治架构的各个环节和层面行使其法定权力。在基本要求上,官吏必须奉公守法,清廉…  相似文献   

19.
唐朝的吏治法律制度,表现出体系严密、注重监察、整处严厉等特点。唐代的吏治法律制度内容丰富,涉及到官吏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得唐朝的官吏日常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至今仍具有相当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产物,形成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初具规模,以后各朝相沿承袭。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它处于中国封建政治和经济的末期,统治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因而有可能进一步比较全面地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因此,清代的监察制度也在明制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历代监察制度相比较,清代监察制度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