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已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究其失范的原因 ,有多方面。因此 ,有必要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研究 ,丰富学校德育内容 ,加强网络伦理培养 ,针对网络伦理弱化的现象 ,做好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 ,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 ,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 ,加强学生道德自律 ,建立与时代同构的大学生网络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以其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世界。就伦理领域而言,网络给人类道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伦理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目前,网络伦理建构问题已成为伦理学研究的热点。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应当从网络伦理的制度建设、技术完善和网络道德建设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凸显出来的政府不作为伦理问题备受关注。研究政府不作为伦理现象对构建社会公共行政,建设以人为本的伦理职能,形成良好的行政道德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不作为伦理现象的根源是传统官场文化的浸染,行政人员职业精神、社会价值观的缺失,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够完善。其治理途径主要有:加强体制伦理建设,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加强行政道德管理,构建行政立体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负面问题及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明的到来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信息欺诈、黄色泛滥、信息安全受损、网民人格异化等网络负面问题.产生网络负面问题的伦理根源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弱化了传统伦理的约束力;网络空间的道德冲突使网民陷入道德相对主义之中;网络法律和道德建设的滞后使网络负面问题有可乘之机;网民自我宣泄和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促使了网络负面问题的形成.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整合传统伦理资源、扬弃西方网络伦理理论、强化网民的内在道德自觉,是消除网络负面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的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以其特有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为人类生活提供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因此,建构恰当的网络伦理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网络伦理应该通过约束主体的道德失范性来实现网络主体承担道德责任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伦理建设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要规范人们的网络伦理行为,必须进行网络伦理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从网络道德意识、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知识产权、道德规范、隐私权、网络责任、网络伦理的维护机制、网络行为监管机制、网络立法和执法、网络伦理建设的国际合作等方面来加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主要力量,具有正确的网络伦理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化对大学生传统道德认知及道德标准形成的冲击,致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成为必然。为此,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重视信息立法,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主体观;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强化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广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抵御信息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人的重要生活领域.网络流行语以一种异军突起的方式占领网络,吸引大众的眼球.但由于内在的道德自律不够、外在伦理他律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多重伦理困境.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观察这种现象的出现及演变,针对网络流行语面临的伦理困境,将分别从大众传媒、政府、个人等方面进行伦理救赎,从而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9.
构筑“网络社会”合理的伦理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人们自由民主意识、个性意识、互助意识、责任意识的提升和养成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对既有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方面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提出了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对策:上网者要不断加强网络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信息鉴别能力;社会则应该不断制定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加强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网络立法。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现状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因网络发展而出现了诸多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网络伦理问题。本文从网络伦理的内涵及功能出发,主要就大学生网络伦理中诸如迷恋网络、道德失范、情感淡漠、信仰危机等主要现状进行阐述,并循着网络客观上的开放性、虚拟性与主观上的教育缺失、法制淡薄等特点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