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资”企业的用人制度一般是实行人才招聘制,这给懂外语的人提供了多种择业渠道;时下,通过报纸、电视、因特网获得企业招聘信息并参加应聘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如何使自己的求职简历能够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人事部门关注的对象呢? 一份卓有成效的个人简历是开启事业之门的钥匙。 一、英文简历的种类 1 中式。中英文简历一起递交,建议中文不写政治面貌,因为如果去外企工作,背景中的政治色彩少越好,起码没必要让老外知道。 2港式。香港出版的简历书写技巧书籍中都要求写年龄、婚否,报纸的招聘广告中还要…  相似文献   

2.
一天;某大出版集团的老板收到一封信,该信是一位求职者写给他的,信上写奢:“不请我是你的损失。”于是老板决定要见一见他。且不说这位求职勇士的面试结果如何,就目前而言,他已胜过其他数百位循规蹈矩的求职者,获得了一个难得的面试机会。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找工作怎样出奇制胜,怎样胜人一筹。 现实生活中,有些资质、学历等诸多方面条件相差不大的求职者,谋得的职业却相差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不同的求职方法和求职策略。 据一项统计显示,有五种求职方法成功率最高。 创意求职洁──成功率86% 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为求职者提供面试费用 澳大利亚为了吸引国外人才,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为求职者提供面试的交通费用就是一个创举。一般来说,用人单位看完求职者的简历或推荐信后,如果感到满意,用人单位会及时发出面试通知。如果求职者在外地,用人单位往往会主动打电话与求职者联系,通过交谈确定是否需要面试,如果确定需要面试,用人单位不仅会负责飞机票、出租车费等,还会派专人去机场接送。采用减轻求职者的求职费用这种方式.澳大利亚吸引了大量的精英人才。  相似文献   

4.
刘强 《人才开发》2007,(5):49-49
“求职包装”已经是个不太新的名词。花钱将自己的求职介绍信和简历精美地装订成册,这已经是每一个求职者的起码装备。今年,在一些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中,又有了更新的“装备”。为了在求职应聘中增加取胜筹码,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在原来仅仅“包装”简历证明信件的基础上,真正大把大把花钱“包装”自己了。  相似文献   

5.
本下文所述是一些大型现代企业人事部经理对如何撰写个人求职简历的几点看法,供广大求职者参考; 顾名思“简”忌冗长 现在的大学生个人简历普遍都太长,有的长达十几页,甚至厚如书册。其实,简历内容过多,面  相似文献   

6.
离毕业的日子不多了,职场招聘也近尾声。为了赶紧落实岗位,赢得面试机会,不少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们可谓使出浑身解数来推销自己。用视频、写博客,直冲单位人事办公室……求职“旁门左道”可谓层出不穷。招数一简历后面特别标注博客地址特长展示求职手记统统搬上不少求职者都会在简历后面特别  相似文献   

7.
英国人不看大报看小报尽管大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但英国人普遍认为大报上刊登的职位求职成功率不高。因为同一个职位可能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竞争,他们宁愿选择小报上的招聘信息,以提高求职成功率。澳大利亚人落聘也写感谢信在澳大利亚,很多求职者接到落聘通知书,也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公司给他们提供笔试、面试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求职经验。这一方面体现了求职者的礼貌,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表明自己仍有到该公司就业的诚意。很多公司保留落聘者的简历,当他们临时需要人才时,会从中挑选。那些写有感谢信的人往往在首选之列。某…  相似文献   

8.
楚喆 《人才瞭望》2016,(14):57-58
当今社会,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试是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必经的一个环节,如何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影响面试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外部形象气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求职者的外在形象和气质,增强求职者的自信.因此,高校开设空乘化妆课程对毕业生求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人:落聘也写感谢信在澳大利亚,很多求职者接到落聘通知书,也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公司给他们提供笔试、面试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求职经验。这一方面体现了求职者的礼貌,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机会,表明自己仍有到该公司就业的诚意。很多公司保留落聘者的简历,当他们临时需要人才时,会从中挑选。那些写有感谢信的人往往在首选之列。某杂志社招聘五名记者,有三十多人面试,几个月后,五名录用者中有两人因为个人原因辞职,两位写有感谢信的入围者随即被补充录用。法国人:垂青团体求职在法国,一些大学常常会通过媒体发布团体求职广告…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招聘工作愈益科学化、严谨化。招聘过程一般包括筛选简历、笔试、面试及试用。近年来.面试测评挑选方式尤其受到重视。面试在求职中至关重要,若求职者面试发挥出色.则可弥补笔试或其他条件的不足。然而,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面试中却常遭挫败.那么,大学毕业生就业面试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1.
求职者自我保护五法■长台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在竞争大潮中求职已经不是一件偶一为之的事情。有些单位,利用求职人员急于求职的心理,花言巧语,以介绍工作或提供信息为名,收取求职者的钱财,少的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给求职者造成很大损失。面对众多的非法中介,一方...  相似文献   

12.
在求职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选择主动还是被动?除去少部分求职者有意识或愿意主动出击外,相信大部分求职者还是把求职当做了一个等待和被选择的过程,选择了被动。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应该选择主动还是被动呢?职业顾问们一致认为:求职时主动要比被动有优势,但把握分寸很主要,绝不能过火。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镇下岗职工的巨大压力极大地刺激了择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由于广大求职者渴望得到一个称心满意的工作,不少见利忘义之人挺而走险,在求职路上设下道道陷阶,这些违法现象让求职者防不胜防。以下几个案例,旨在呼吁完善有关法规...  相似文献   

14.
无须置疑,对求职者而言,薪酬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谈到待遇,几乎没有人不关心。在求职时,薪酬问题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好谈的问题。薪酬与一个人的能力、作用、表现、贡献等息息相关。求职时,怎样谋取理想的薪酬呢?你可以听听下面的十条忠告。  相似文献   

15.
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因为顾此失彼,犹豫不决而导致择业失败的现象,统称为求职过程中的“艾尔维斯”干扰。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一步到位与循序渐进的矛盾。许多求职者希望一开始就找一个最理想的工作,大学毕业就想应聘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助理。不愿意从基础性的工作干起。这样就会高不成低不就,还未就业就挫伤了自信心。 二是理想职业与现实需求的矛盾。这两年,新经济产业成为求职者的热门,但这些行业的门槛也是很高的,大多要求博士生、硕士生,有的要求有各种各样的附加能力,如市场开发能力,营销经验等等。真正在这个行业取…  相似文献   

16.
王维 《人才瞭望》2005,(11):105-106
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比较被动,必须按用人主体的要求作出一定的行为,其安全、健康、财产等权益不可避免地要受一定影响。规定用人主体的特别注意义务,非常有利于求职者求职过程中权益的保护。如求职者在面试中受到伤害,如果是用人主体未履行注意义务所致,用人主体就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缔约过失责任的提出,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么一个问题:劳动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由于一方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或者违反法律规定,致使另一方当事人遭受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许正 《人才瞭望》2013,(3):50-51
为简历"注水"渐成一些大学生求职的通病。真实诚可贵,诚信不可抛。相关专家建议——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跨行业和多领域的实习经历、在多个学生社团"官居要职"、文体活动样样"突出"……简历可谓是毕业生求职应聘的第一块敲门砖,可如此光鲜的简历是否全部可信?新华社记者近日通过调查发现,为简历"注水"渐成一些大学生求职的通病,真实诚可贵,诚信不可抛,带着"注水"简历又能前行多远?"谁的简历还没有些‘水分’呢?只是多与少的问题罢了!"这是哈尔  相似文献   

18.
面试前准备什么?当你被通知将到某个公司接受面试时,你必须做好的准备是:一份既完整又概括的简历,一封诚朴、恳切的求职信,接受面试的良好心理态度和一套适当的服装、发式。1.简历的写法简历通常包括:基本情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特长及爱好。要特别注意这份简...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尼克·科尔科迪洛斯于20年前开始在一家物色高级人才的部门工作, 眼光锐利的他颇能发掘人才。以下是他提出的求职成功的几条新原则。一、简历作用不大职业介绍人都知道应聘者的简历作用并不大,仅凭简历未必能让公司聘用。简历的全部功能就是概述一下你的过去——很大程度上和现在毫不相关,因为它显示不出你能否胜任经理要求完成的工作。“简历只是让雇主自己估量一下,你对其公司有多大用处。”科尔科迪洛斯说,“这可不是推销自己的方法。”联想到市场营销的格言——免费样品激发顾客更多的需求,因此他建议你也采取这样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牛金海  王维 《人才瞭望》2005,(8):100-100
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比较被动,必须按用人主体的要求为一定的行为,其安全、健康、财产等权益不可避免地要受一定影响。规定用人主体特别注意义务,有利于求职者求职过程中权益的保护。如求职者在面试中受到伤害,如果是用人主体未履行特别注意义务所致,用人主体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