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中,"目的性"辩证法与人的实践活动的思想、"目的与手段"的"人"和"工具"作为生产力的思想、"理性的狡计"的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的思想等,均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通过恩格斯、列宁的评价,黑格尔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萌芽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黑格尔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前驱者的代表人物,黑格尔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要的和直接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其中总体性范畴作为历史辩证法的存在论基础是卢卡奇哲学思想的核心。卢卡奇把总体性看作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以及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科学的区别所在。然而,就其存在论境域的整体而然从属于黑格尔,未能决定性地终止存在论建构的知识论路向。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责难,针对他们的主要观点进行批驳并阐述马克思与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揭示出自然辩证法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存在的衰微而使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担负起支撑人们生活在世界中的大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概念的强化,解构了纯思辨的存在与时间的虚无化关系,使人们始终拥有改变世界的勇气,还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以清白;多层面厘定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这就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需关注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嬗变中历史辩证法的逐渐露面在场;而挖掘掩映在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必然回归马克思原生态、本真的新唯物主义,从而远离解释学似的苍白无力的纯教条式诠释;从而才能使被当代西方哲学弄得混乱不堪的思辨哲学在新唯物主义中的维度得以走向澄明。  相似文献   

5.
在《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通过多元决定理论,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历史观和黑格尔思想的区别,批判了将马克思主义简单地解释为经济主义的观点。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不是对黑格尔辩证法含义的颠倒,而是对其结构的改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决定了其辩证法的结构,并且这种多元决定的辩证法集中反映在了其历史观之中。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作为杰出的辩证法大师,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辩证法直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本文试从黑格尔辩证法产生的理论前提、他的辩证法的特征及正、反、合与对立统一的关系几个方面,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历史和阶级意识》以历史为逻辑起点,以总体性原则为核心,以物化批判为主题,以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主体拯救为归宿重建了历史辩证法。它强调辩证法的历史性、总体性、革命性、批判性,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主张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释,开创了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从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体系中拯救辩证法、建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体系,是恩格斯晚期哲学研究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也是其未竟的哲学遗产.如果说恩格斯与马克思早期的哲学贡献主要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颠覆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而建构了唯物史观,那么恩格斯的后期哲学贡献则主要是试图依据19世纪的时代精神及其科学发展构造系统的唯物辩证法体系,为唯物史观奠定本体论的理论基础.随着时代的更替与科学的发展,辩证法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理论形式,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卢卡奇、葛兰西等人试图以革命实践的辩证法取代恩格斯的辩证法,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内部不同辩证法发展内在张力的显现.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通常被标示为一个从总体性的创立到瓦解的过程。卢卡奇被认为是这一理论思潮的创立者,而阿多尔诺则是终结者。这一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黑格尔的统一性哲学虽然对卢卡奇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明显受惠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阿多尔诺的非同一性思想则继续深化了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阿多尔诺虽然强调辩证法的否定方面,但是这种否定并非是彻底的大拒绝逻辑,而是有规定的否定。在摒弃了黑格尔和卢卡奇的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是辩证法的前提假设后,阿多尔诺把思想的有限性和社会存在的冲突性作为有规定的否定的动力。阿多尔诺的批判并没有走向自我矛盾的境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并没有走向终点。  相似文献   

10.
论黑格尔的历史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是举世文明的历史哲学家。他的历史发展思想博大精深 ;其中的历史辩证法理论可谓登峰造极 ,包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 ;没有它 ,马克思主义将不可设想。探讨黑格尔一些遭人误解的历史思想 ,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