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许多多的意象描绘 ,如 :明月、高楼、秋千、芳草等 ;黄昏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 ,内蕴是丰富深刻的 ,积淀、丰富了千古文人的审美情趣。诗人们“以情观物”、“寓情于景” ,即将诗人之情投入自然之景 ,使自然之景融会诗人之情 ,在心境与物境的交融中 ,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透过黄昏意象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
“黄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自然意象,在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20年代诗歌作品中频频出现。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各类社会运动,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投射在新诗作品中,便呈现出“朝阳”与“黑夜”这两大意象的对立。这种狂热的社会氛围使得因在外留学而与当时社会产生一定隔膜的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们难以彻底融入其中。“黄昏”作为白天与黑夜的过渡时间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伤感颓废色彩。这与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的情感意蕴不谋而合。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在对中国古典“黄昏”意象进行继承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颓废诗风,并结合个人的现代感受和人生经历对该意象进行改造。这一改造体现出当时诗人对新世纪到来的焦虑和对时间静止的渴望,“黄昏”意象也由此成为中国早期象征派诗歌中一种具有时间意识和现代意味的诗性载体。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自然意象中,黄昏意象颇为突出.作为一个自然时令,黄昏所代表的生命意蕴,在诗人眼中,特具社会人生的隐喻.本文认为,黄昏意象起源于对温馨、圆满的渴望,发展于诗人们找不到人生的归依,类化于诗人之普遍不得意.从该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形成,我们可管窥出自然意象在古诗中嬗变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4.
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将中国诗歌表达方式由意境的审美观照转向意象观照。在意象内涵表现上,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采用现代象征主体性意象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象征化的“死亡枯败”意象、“荒原”意象、“黄昏”意象等意象群以证合现代人的主体意识及精神状态。在意象营构上,他们“随意造象”,并用象征主义的通感手段与意象的连接手段构造主体意象,从而使新诗意象具有玄秘性、变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倪瓒题画诗具有冲淡之美,这种冲淡之美在他的题画诗里表现在诗人对“无我之境”的塑造,诗人对自身宁静的心灵、闲适的心态的描摹和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形成这种冲淡之美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以及受佛教、道家文化的影响;二是社会文化心理与文人心态对诗人创作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审美范畴。在创作过程中,境是感发作者的客观生活,象是作者之意与客观之境心物交融而形成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物态化为文本意象。在接受过程中,直观性、整体性、空白性是文本意象应具有的质素,体现出不同层次的物我合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超越意象达到回味无穷的心灵之境。在整个文学活动中,言、象、境经历了实境──心象──实象──心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所谓“意” ,主要是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宋诗往往不是以一个特定的客观物境来寓托情感 ,而是以主体之“意”作为统摄 ,将一些并不联属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宋诗善于言理 ,但其佳作并非枯燥言理 ,而是以“趣”含“理”。诗中之理 ,也并非是抽象的哲理 ,而是诗人对事物的独特体认 ,又带着诗人的天才智性。意与理的审美化 ,构成了宋诗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8.
黄昏意象是古典文学意象群里运用最频繁的原型意象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具备农耕文化的情感归依意向特征,具体体现为上古婚俗文化、血缘伦理纽带的理性支配等集体无意识理念的浸润。从先秦一直到唐代,黄昏意象经历了复杂而多变的嬗变过程,其在文人的表述中已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范畴而被主体情感化,心灵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现代派"诗人创造了一个与心理内容高度吻合的意象世界,也同时创造了具有原型意味的艺术模式,其中蕴涵着具有普泛意味的艺术母题。这些由于现代派诗人共同体普遍运用而反映群体心灵状态的意象性母题,一端折射着诗人们的原型心态,一端联结着诗歌内部的艺术形式,从而使一代年青诗人内心的冲突、矛盾、渴望、激情呈现为一种在意象和结构上可以直观把握的形式。本文选择了"扇"作为一个切入现代派诗歌意象体系的一个微观化艺术视角,把"扇"描述为具有形式感的审美中介物,是诗性想象的艺术化媒介,反映着诗人与审美物象之间物我相契的关系,从而成为一种经过诗人主体投射的对象物,是"思想与质料"的融合。同时,作为一个"客观对应物","扇"的意象积淀着古典内涵,昭示着现代派诗人对古典趣味的选择性。最后,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把原型意象母题理解为一种观察诗歌艺术的形式,从中探究现代派诗人内在的生命体验和心理形态,进而勾勒现代派诗人观察与表现世界的艺术原则,以及现代派诗歌中所蕴涵的关于"生命的艺术"的艺术史观。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人喜爱并擅长营造荒寒意境。宋诗中的荒寒之境蕴含着丰富、复杂、深微的情思意蕴,有政治性、现实性很强烈的,但更多是超越尘世、闲逸淡泊的,饶有诗情画意尤其是萧疏淡雅的水墨韵味。诗人造荒寒之境以写实为主,虚写亦妙,无论用笔工细或简淡,都能致力于创造新奇独特的意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还有不少借象征性意象深化诗意的。但与唐诗相比较,宋诗荒寒之境在感情基调和艺术表现上也有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