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948年5月,茅盾和沈从文同时写文章表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仔细阅读中,我们发现:茅盾和沈从文这种评价是他们不同的“五四”想象。茅盾侧重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和五四的政治意义,显示出“毛文体”“毛话语”对茅盾的潜在影响;沈从文侧重五四精神与文运的重建、五四学人与新北大人的思想探索,显示出作为思想者的沈从文的独特思考。两种不同的“五四”想象,导致他们的思想分野。1948年,是他们这种“五四”想象的最后展现。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茅盾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文化背景 ,认为茅盾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时代条件和家庭影响使他在接受传统文化影响时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五四”时期的时代条件 ,为他以后的政治事业和文学事业的双重定位准备了条件。大革命失败后 ,茅盾走上文学道路既是历史的必然 ,又有时代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茅盾“五四”文学理论与“五四”文学的关系,是一个颇有现实深长意味的话题.“五四”新文学运动能够健康运作,向前发展,就与茅盾的“五四”文学理论建树作成相关。1.茅盾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发展到关键时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倡导建设新文学的理论体系.2,茅盾提出了当时最切实可行的“为人生”的”进化的文学”观。3.茅盾在如何创建新文学这一重要问题上.持有当时最先进的态度与方法。4.茅盾是“五四”新文学创作的最早扶植者和宣传者之一,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拓荒者。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激烈冲撞中,“人的发现,即发展个性”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目标”(茅盾《关于“创作”》),随之茅盾提出了“人的文学”观念;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开始致力于小说创作,并把研究“人”他作为“写小说时的第一目标”(茅盾《谈我的研究》);尤为可贵的是,在他接受唯物史观后不仅深  相似文献   

5.
邵伯周的《茅盾评传》已于1987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不但溶进了作者几十年寒窗所积累的丰富资料,所得的独到见解,并且还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成为迄今为止一部最全面、系统、深刻的茅盾研究专著。《评传》有如下特色。首先,《评传》将茅盾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评述。卷首前言的标题“伟大的时代孕育出伟大民族的优秀儿女”便是这个广阔的历史背景的高度概括。前言里,作者从戊戌变法谈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从政治变革谈到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发生的巨大变化;又从孙中山谈到陈独秀、李大钊,从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谈到鲁迅、郭沫若和茅盾等一代巨人的产生,作者引用列宁的话说“历史早已证  相似文献   

6.
<正> 茅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家,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可算是学兼中外,涵盖古今。“五四”以来,新文学受西方文化和思潮影响很大。茅盾是主观上自觉吸收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一个杰出代表。但我们认为,茅盾对于西方文化与思潮的接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和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和它的文艺理论,20年代初,就通过《新青年》陆续传入中国,到了30年代初“左联”成立前后,得到大量的传播。作为“毕生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茅盾,他很早经历了革命斗争的锻炼,实际的政治活动与斗争,造成了他在政治上较早的成熟,而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使他在思想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也比较早比较多。在《我走过的道路》(上)一书里,他回忆说:“1919年尾,我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1年入党后,他不仅系统地学习过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而且译撰了许多学习宣传马列的文章,到了1925年,茅盾编写的《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他的世界观和文艺观的同步发展。在这篇文章中,他就很明确地提出了文艺创作,要经过“个人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由于中外文化的强烈碰撞与交汇,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蜂拥而入,以及一些文坛回忆录的发表,茅盾从政治、人品直到文学创作遭到全面冲击,并在学界引起了论争。这些论争或正面或负面地影响着茅盾研究的发展。此文就其中较重要者,如胡风、秦德君等人的回忆录和“重写文学史”以及重排文学大师“座次”等思潮中对茅盾及其作品的贬抑、否定而引发的论争,作了较为具体细致的爬梳,以期茅盾研究得以健康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作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直到“左联”时期,他的文艺思想和理论批评活动,对于我国的新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概述茅盾前期(主要指从“五四”运动到“左联”初期)文艺思想的发展以及他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建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爱国运动。以民主、科学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激励了“五四”以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我们今天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继承“五四”先驱者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开创历史新局面的传统;学习“五四”先驱者“铁肩担道义”,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五四”先驱者勇于在中国推进民主政治的决心和勇气,积极开拓进取,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茅盾现实主义理论,是同公式化概念化创作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茅盾的批评,起于“五四”时期,经过二、三十年代,抗战时期,以及解放后,计六十余年,他根据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文艺创作出现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深刻、持久的批评斗争。表现出茅盾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过人胆略和博大精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瞿秋白分属“五四的一代”和“大革命的一代”,他们具有类似的家庭背景及早年经历;在现代中国“革命”路径的选择中,鲁迅一生坚守文化批判和思想革命的入世向度,瞿秋白则由思想革命走向政治革命并为之献身;作为现代中国的两位杰出人物,鲁迅和瞿秋白的主体世界具有勃郁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特性,表现出“战士”气质和反思性特征,他们以各自的入世方式承负沉重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2.
五四精神并非仅仅体现为反传统,而应归结为五四文化转型时期那一代知识分子在推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进程中所共有的民族责任感和文化批判精神。“五四”后期的梁漱溟就已经跳出文化问题上欧化与东化之争的圈子,以一种文化多元论的眼光来处理中、西、印文化间的关系,也实际是处理世界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步入“新时代”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茅盾是‘五四’新文学的第一个评论家”,这是符合实际的。早在二十年代初叶,茅盾就曾发表过《春季创作漫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创造〉给我的印象》等重要文章及多篇《通讯》和《文学界消息》,及时地评沦了“五四”时期陆续涌现的大批作家作品,热诚地  相似文献   

14.
从思想史角度,对茅盾小说中两大形象系列——知识女性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重新解读,认为茅盾对大革命前后知识女性人生悲剧的描写,意在反思和批判“五四”启蒙的思想与历史局限,同时也流露出对“五四”启蒙的眷恋。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国悲剧的叙述,在政治意识层面力图对他们进行现代性否定,但在思想史层面实际上描述和表现了他们在追求现代性的中国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作为实际承续和完成着单纯的思想启蒙所不能完成的现代性启蒙,构成着对思想启蒙的互补与完善,而且这种物质层面的现代性诉求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物质层面,对人与精神的现代性改造和再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重要性和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15.
楚清 《百姓生活》2011,(9):63-64
地处浙江嘉兴桐乡市的乌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著名的江南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的故乡,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曾在此驻兵以防越国,故有“乌戍”之名。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以來的文学战綫上,茅盾是傑出的作家和坚强的战士。他址新文化运动的光輝旗手——魯迅的战友,在許多年代里,为实踐、坚持現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为文学服务于民族解放和人民大众革命的方向,坚实的奋斗着。象周揚同志說的:我們傑出的作家茅盾,是三十年來新文藝运动战线上的老战士,他对革命文藝創作是作了很多貢献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秉持人性的、审美的、历史的三条原则,编写出这部新文学史.上编分五大板块,分别是“五四”文学、左翼文学、国统区文学、延安文学和台湾文学.“五四”文学的主要代表为周氏兄弟,他们承接晚清而有发展和变异;左翼文学的主体是一种政治文化思潮,茅盾代表了其成就和不足;国统区文学主要包括京派和海派,他们显示出“文学的启蒙”的实绩;延安文学不同于左翼文学,主要是“讲话”以后日益成型的以政治为导向的一种体制化文学;台湾文学是国统区文学在台湾的延续,并在新的条件下产生裂变,后果之一就是离散写作现象.总之,百年新文学表现为文学与现实牵连不断的一场跋涉,更是以“人”为最高目标和最后归依的美学升华之旅.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前夕,茅盾为探索十月革命的“动力”与“远因”撰写了第一篇文学论文——《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直到晚年,茅盾仍怀念托尔斯泰这位“天才的艺术家”。茅盾与托尔斯泰——这两位属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现实主义大师,从文艺观到文学创作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其爱国救亡和思想启蒙两方面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它对于中华民族近化进程的深刻影响,一再引起人们常忆常新的反思。作为爱国救亡运动,“五四”门政治目的在其后三十年便告实现;但是作为思想启蒙运动,“五四”的文化目的在其后七十年间却并未取得应有的进展, 以至于今天人们遗憾而惊异地发与现,自己竟然面临着与“五四”先辈们本质基本相同的文化障碍与困惑。改革、开放已经十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科学文教的发展,遇到人们传统的守旧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势的顽强阻碍。另一方面,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又面临湮没不彰的厄运。在这样的时候,对“五四”精神进行深入的文化反思,无疑是大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茅盾研究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1年 4月 2 3日至 2 4日在牡丹之乡菏泽召开。与会学者约 40人围绕“茅盾与中国新文学”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现将主要学术观点作一综述。  一、茅盾既是自成体系的文学理论大家 ,又是创作实绩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其在中国新文学建设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显著的  与会学者认为 ,中国新文学自五四发其端 ,已走过了 80余年的历程 ;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固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相应的文化思潮和文学思潮引发的结果 ,但也是与新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