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在当前全面参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时代呈现出新的特征,社会变迁也有了新的特点.以当代青年知识分子这一社会变迁的敏感集团作为观察视角,以这一群体的伦理关系、道德生活和伦理道德素质作为分析框架,浅析当代中国伦理方式的变化,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当代中国的伦理方式是古代、近代、现代的混合体,既有农业社会静态下的"人伦观",也有工业文明变化状态下的"人际观",还有信息社会交织状态下的"场际观",呈现出"三代同堂"即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家庭夫妇伦理近代变迁的民间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一般认为,中国以男女平等为基础的近代家庭伦理是维新时期明确提出的,主要是西方社会平等观念影响的产物。本文则通过考察后指出,维新运动以前一些通商城市里首先出现的单身化和小家庭化,以及妇女走上社会谋生的生活方式变动,是中国近代家庭伦理萌生的启动条件;而男耕女织劳动分工、夫妇对等的传统民间生活伦理是中国近代家庭伦理演生的主要内在源流,由此演化萌生了男女并立、夫妇为友的近代家庭伦理。由此表明,中国近代家庭伦理的最初演化萌生,主要不是受西方观念的影响,而是城市化、商业化社会变动带来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动的伴生物,具有中国社会内部民间生活变动的社会基础和民间生活伦理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3.
吾淳 《文史哲》2006,(3):144-149
犹太教社会的伦理,通常称之为宗教伦理;与此对应,中国宋代以后社会的伦理,我们可以将其叫做宗族伦理。在犹太教中,伦理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各种律法,比如摩西十诫;在中国宋代以后的社会,这种律法即体现为族训和族规。换言之,这样一种伦理与法律密切相关,符合伦理的生活也就是符合法律的生活。同时,这样一种亦伦亦法的生活准则又通过教育得到落实。普遍伦理只有在法律和教育的担保下才能够实现或成为可能。这样一种伦理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已为犹太民族的历史经验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所证明。  相似文献   

4.
教育对伦理精神的培育既涉及教育本质、功能、作用的基本理论,也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一是教育在原初意义上培育伦理精神二是教育在人性基础上培育伦理精神三是教育在家庭伦理基础上培育社会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变革所带来的政治观念和文化取向的转变都反映到了敏感的法律教育中,并赋予其新的使命。近代中国官办法律教育的发展史,折射出了近代中国法制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商德及现代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商德是古代商业活动实践和传统伦理文化哺育的结果。中国古代的义利观、公私观、群己观、职业道德观是传统商德的理论基础,诚信经商、取之有道、敬业勤业、爱国济民是传统商德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商德所倡导的伦理精神,推动了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近代商德的进步;继承和发扬传统商德的优秀思想成果,挖掘其现代社会价值,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应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商业伦理建设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袁志萍 《青海社会科学》2007,2(5):153-155,183
中国传统伦理作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文化形态,其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于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等级社会结构。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建构,它是以"家族本位主义"为基本价值原则,服务于封建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维系宗法关系、巩固社会等级秩序需要的重要思想工具。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是其鲜明特色。中国现时代伦理建构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从制度伦理、公德建设和强化道德赏罚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下教育伦理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民主化过程中教育权威的失序,市场经济对教育伦理结构的冲击,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对教育伦理的挑战。教育伦理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教育伦理的转型指明了方向,其基本点是"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和协调教育伦理关系。建立与社会转型期适应的教育伦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教育公正,关键是教育伦理体系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伦理话语权源于文学对社会伦理教化功能的理论自觉与实践,并随社会的变迁而流变.近代以降,社会动荡下的文学更是充当了倡导社会伦理和人文精神启蒙的重要角色.20世纪的中国文学履行着文化启蒙、政治代言、革命鼓号等功能,经历了“文学革命”、“革命文学”时代变奏而获得了显赫一时的社会伦理话语主导权,但也一度因政治强权和伦理专制而异化、疏离了文学本身.新时期,“新启蒙文学”为时代代言,但旋即在社会大众文化和消费伦理的冲决下走向“死亡”、“失语”.社会转型时期,文学伦理话语权的倡导和回归已然成为当下文学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0.
高丽敏 《理论界》2010,(12):112-115
近代教育的核心精神在伦理导向之变化。伦理训练先于中小学教育可见其效。本文的关注主要在此:通过对近代中小学伦理教育思想及其课程变化的轨迹描述,试图说明伦理教育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摇摆的原因,以期对时下的伦理教育现代转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教育是针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严重恶化,人与自然发生关系时伦理道德极其匮乏的现状,从教育的角度来重建人与自然伦理文化,以期从根本上提高人们保护环境自觉性的过程。它是在工业社会环境伦理一片空白,而生态社会的环境伦理又没有被人们广泛了解、接受、认同的背景下提出的。环境伦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环境伦理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即在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12.
论墨学复兴与近代民间世风伦理的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代民间世风伦理转变中体现的伦理价值观与墨家伦理价值观有许多相通之处,在近代墨学复兴潮中,它与一些新的风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近代民间世风伦理转变的内涵,并促进了墨学在近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是后工业社会的治理形态,它以信任与合作机制的生成为基本特征,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根本目的,强调对社会的整合治理。该模式对行政伦理提出了公益至上的公平正义、勇于承担道德责任、实现最广泛的合作与信任等要求。为了有效建设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的行政伦理,可从内部与外部控制入手,加强行政伦理立法;强化行政伦理监督;进行行政伦理宣传,开展行政伦理教育与职业道德培训,培育伦理性的公共行政文化,实施道德激励。  相似文献   

14.
慈善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它包括实现道德分配,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价值;弘扬人文精神,拒绝道德冷漠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中的价值。为了推进对慈善伦理的研究,必须对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慈善伦理的理论建构可以分为慈善伦理基本问题研究、慈善伦理与文化传统研究、慈善伦理与现代公民教育研究三大板块,以及"慈善伦理的本质与社会作用、慈善行为的伦理评价、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施助者与受助者的伦理关系;慈善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慈善伦理与西方文化、慈善伦理与宗教精神;慈善伦理与志愿者活动、慈善伦理与雷锋精神、慈善伦理与现代社会公民意识"十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谭嗣同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派思想家,在追求变法图强的社会理想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他以"仁-通"为哲学基础,从价值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对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了系统的伦理辩护,并提出了"申民权,抑官权"和"均贫富"的经济平等观。他一反传统社会中"崇俭黜奢",旗帜鲜明地提出"崇奢黜俭",在近代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制度与伦理融合、分离的关系是历史地展开的,在古代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中,制度与伦理杂糅不分、合二而一共同发挥作用;近代以来,随着传统社会共同体的瓦解和个人的觉醒,制度与伦理开始相互分离为两个独自发挥作用的领域。制度伦理即制度的伦理化与伦理的制度化,其实质是古代制度与伦理一体不分关系模式的现代表现,人类社会的演进告诉我们:它曾经是,而现在不应再是一种合理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传统伦理当中包含经典伦理与世俗伦理两套伦理系统,而目前的传统伦理教育则主要是经典伦理教育,忽视了世俗伦理教育。在古代,经典伦理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上,人们主要受到世俗伦理的影响,所以,世俗伦理反映了当时真实的道德状况。经典伦理之所以不能在社会中广泛流行,是由于其理想主义的特征导致它脱离了人生与社会的实际。正是由于世俗伦理在传统伦理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传统伦理教育必要对它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教育制度伦理公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治乾 《中州学刊》2004,(2):148-150
教育制度伦理公正是通过对教育制度伦理的价值论证,为教育制度伦理确立起一种可能的实践伦理基础和普遍性的伦理基础规范,进而构成社会(制度)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教育发展确立起以公正为基本走向的价值定位.它有三个判断标准:一、增加全社会的教育总量和每个人的受教育量;二、不减少一人受教育量而增加全社会的教育总量;三、增加一人的受教育量而不减少别人的受教育量.  相似文献   

19.
吕安兴 《学术论坛》2003,4(4):109-112
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作为一位大实业家 ,却偏偏“言商仍向儒” ,走上了“教育救国”的艰辛道路 ,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无悔奋斗了一生。张謇办学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支撑他办学的动力是什么 ?文章从伦理视角探讨张謇的教育思想 ,旨在继承先贤的人格风范 ,发扬其对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从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行为实践审视,大国形象的建构不仅要依靠实力说话,还要依靠结构性伦理规制内生的道德力量.伦理规制是建构国家形象的内在要求.站在新的时空方位,中国恪遵政治伦理、全球化伦理、国际社会伦理等伦理规制体系,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树起了面向21世纪的具有和平、正义、文明、担当、自信、友好等大国特质的崭新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