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马克思那里 ,意识形态批判是一种科学的批判 ,这种批判不是逻辑的归化和非历史的谴责 ,它是通过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实现的。而这个上升过程同时也是把意识形态的现实具体及其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结构展现于人们面前的过程 ,即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和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阐述,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篇构想密切相关.“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的原则有两个层次的意蕴:理论叙述的先后顺序与经济学范畴所表现的关系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一致的;经济思想的成熟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程度.“从后思索法”意在提醒人们:要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处,“俯瞰”较为低级的历史进程.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与猴体(低级)和人体(高级)的关系是有差别的,不能混同.马克思在自己著作中运用的叙述方法并不只限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核心命题在于指明:资本是劳动产品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的产物.“抽象”在思维中上升为“具体”的过程, “理论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范畴并不是抽象同一的,而是包含着思想发展的创新与质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一般”逻辑形成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中,但由于其作为哲学普遍性范畴而残留着抽象一般性形式,因而被扬弃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作为具体总体的“生产实践”逻辑;与此同时,“生产实践”也成为了马克思构建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枢纽性范畴。马克思的实践观之所以能够获得深化发展,一方面源自其早年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即“政治经济学—哲学”持续融合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与现实深入结合的思想取向;另一方面得益于第二阶段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即《布鲁塞尔笔记》后期摘录与《曼彻斯特笔记》中所获得的具体思想环节与经验内容。从思想发展和理论建构逻辑来看,马克思实践观从“实践一般”逻辑到“生产实践”逻辑的上升发展,恰恰表征了其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4.
科学抽象法的出现是在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被研究以后的事情。借助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对抽象和具体关系的分析,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逻辑范畴运动的一般形式。在此基础上,他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改造抽象和具体关系的思辨形式,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找寻到社会存在的基础,摆脱了形而上的唯心主义外壳。《〈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具备典型性、总体性和历史性的科学抽象法,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曾把黑格尔逻辑学的最高成就和实质归结为辩证的方法 ,我们同样可以说邓小平理论的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 ,确切地说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辩证法要求人们的思维从事实出发人的思维是从事实出发还是从抽象的观念出发 ,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从而也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教条主义思想路线的分水岭。在马克思看来 ,唯物辩证法也就是思维过程两条道路的方法。从事实出发是一条唯物主义的思维道路 ,运用概念范畴 (规律 )于客观实际则是辩证思维道路。他说 :“在第一条道路上 ,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 ;在第二条…  相似文献   

6.
尤金 《理论界》2009,(6):106-107
马克思在<导言>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通过"劳动一般"这个抽象规定,既是后来<资本论>中决定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基础,又同时向我们说明了"直观并不能迭及"、 "存在但不直接显示"的"历史的科学抽象"的客观性,这种"历史的科学抽象"恰是"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真实起点.在<生产之镜>中,鲍德里亚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点,对此展开了形而上学地批判.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阐述建立经济学科学理论系统的方法时,精辟地概括了思维发展的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并且指出:“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些关于理论思维的过程,特点和方法的科学论断,不仅给了我们打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宝库的钥匙,而且对我们解决一切认识领域的问题都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教学从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世界观来说,是属于认识领域的。因此上述光辉思想对我们研究教学理论、改进教学工作,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正确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的内在结构,马克思在写作<1857–1858经济学手稿>时确认了以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法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一辩证法的完整结构包括从现实具体到思维抽象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环节,前一环节凸显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后一环节则将历史观消化并形成了社会批判观.长期以来对抽象与具体辩证法的探讨因没有澄清前一环节的历史性内涵而导致了对后一环节的曲解,并在经济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9.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对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的概括。这种方法,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一种运用形式。始终如一地贯穿于《资本论》这部博大精深的巨著之中。一、马克思科学分析方法的总体马克思说,当我们从政治经济学方面观察某一个国家的时候,思想运动有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讲的这两条道路:从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再从理性的抽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作为人类认识运动的一般规律,正是马克思科学分析法的根据。这样两个过程,前者解决着抽象的物质性问题;后者在于综合关于客体的各侧面的反映,造成概念和逻辑的系统,在思维中再现客观整体。二者以实践为基础,辩证结合,相互为用,就构成马克思科学分析方法的总体。《资本论》的科学分析是从商品开始的。而商品,已经是一种抽象物。从搜集、分解、研究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量材料,到析出商品范畴,这一过程正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运动。然后,回过头来,从商品分析开始,逐步上升,把物化为资本、利润、工资等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呈梯形地显现出来;后一范畴凭借前一范畴而上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只限于在浅层指认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论的批判,即认为马克思揭示了后者对“思维与存在第一性”问题的颠倒回答.然而,马克思的本意绝不仅限于此,他的深层批判在于解开黑格尔“何以颠倒思存关系”之谜,答案则是黑格尔用思辨的形式反映了现实个体被抽象资本所统治的现实.“抽象思维统治存在”只是黑格尔唯心论的浅层蕴意,“资本统治个人”造成抽象思维统治存在才是其深层蕴意.这两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所说的黑格尔使“帽子变观念”的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指出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小提琴手是马克思而不是恩格斯.因为,第一,《德意志意识形态》遗稿的手笔主要出自谁,这只是形式,而马克思主导两人写作的思想才是实质;第二,马克思自1843年11月加入共产主义者行列后,对共产主义的态度始终是坚定的,他与恩格斯的思想并不矛盾;第三,马克思对"抽象的人"的学说的科学而彻底的批判无疑早于恩格斯,之所以能如此,关键在于马克思是从实践去理解人的.文章还指出,不理解马克思从实践去理解人和事物的新思维方式及其重要意义,是广松涉作出错误判断的根本原因.文章还提供了一些被广松涉所忽视的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曾分别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需要。目前学界对人的本质的传统解读方式或是过分强调人的社会性,或是将其定义为这三种特性的总和。实际上,上述三种结论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相反它们呈现为一种不断扬弃和提升的进程。马克思对于人之本质的探索采用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最终在人之需要中实现了对人本质的全面、具体、历史的把握。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抵制后现代哲学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实质.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逻辑叙述顺序,可以使人们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地弄清复杂经济形态的结构,全面地认识经济形态中各个层面的经济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最科学的叙述方法.马克思的<资本论>与黑格尔的<逻辑学>在方法上有着某种明显的内在联系,有着一种批判的继承关系.马克思的<资本论>叙述方法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李佃来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105-123+206-207
《资本论》的创作方法是研究者们不能绕开或回避的重大问题。《资本论》创作方法的内核,是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基础上予以唯物主义改造的辩证法。马克思之所以对辩证法给予了高度重视,与他向纵深不断质询、追问和探索的问题意识和致思路向分不开。马克思对辩证法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在他对从抽象到具体这一逻辑方法的贯彻上。从抽象到具体不是演绎逻辑,而是辩证逻辑,它构成了《资本论》创作方法的逻辑形式。《资本论》的创作方法既包括研究方法,也包括叙述方法。这两种方法构成一个整体,对于它们的理解,都要落脚到从抽象到具体。另外,《资本论》的创作方法作为一个方法论和认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涉到如何把握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问题。以从抽象到具体为逻辑形式的辩证法所通达的认知层面,正是我们把握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最该到达的本体界面。在这个本体界面上得到展现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思隽 《社会科学》2001,23(12):33-37
方法的创新是任何一位治学大师所赖以建树丰功伟业的最重要的根据与核心。马克思建树以剩余价值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 ,在该领域不啻是一场革命性的转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是对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继承、批判和创新 ,也是对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及其运用。一、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  马克思在 1 859年写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 ,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有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 ,是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它从实在和具体开始 ,从现实的前提开始 ,初步得到的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人的理解是其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科学精神与人道精神的统一。青年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的心路历程是从黑格尔主义的抽象的人过渡到费尔巴哈的形式现实但内容抽象的人,进而过渡到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现实的人,再发展到阶级逻辑中的具体的人,这个过程也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哲学到费尔巴哈哲学,进而到一般唯物史观,再发展到具体唯物史观的思维模式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提出的具体——抽象——具体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但这一思想,同时又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对逻辑科学的探讨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本文特就这一方面,对马克思这一重大贡献试作扼要的论述。一马克思在《导言》中,关于具体——抽象——具体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如下的一段话中:“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一段话不但具有方法论的内容,而更重要的是,同时又具有认识论的丰富内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中的抽象—具体方法是一个直至今日仍充满张力的经典论题,聚讼已久.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从抽象到具体”阐释为正确的方法,而反对从“具体”出发.但是,这种表述的实际含义却十分复杂,它并不是对具体—抽象—具体认识过程的排斥,所针对的特殊批评对象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而且,抽象—具体具有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双重属性,它从属于具体—抽象—具体的完整过程,同时又是后者合理的叙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不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不是因为经济学,而恰恰是因为哲学革命,正是那个“一定的”历史哲学语境,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一切细节上超过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天然的经验的社会唯物主义,但只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才真正走出一条科学道路,这使他所进入的一切思想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并且,也正是在马克思所从事的伟大政治经济学革命中,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这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面对社会历史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将哲学的批判理性与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张鋆  赵磊 《天府新论》2018,(2):8-14
经济学在考察现象世界与分析经济运行时,向来主张从事实出发。但是,如何理解“从事实出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着不同的认识。厘清两种不同认识,关键问题是如何认识“事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事实的认识,有着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界定的事实,既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想象事实”,亦不同于经验主义的“直观事实”,又不同于新实证主义的“推理事实”,它是一个能动的社会历史过程。刻画“一个能动的社会历史过程”,即是以劳动实践为逻辑方法上的起点,采用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揭示这个历史过程的内部联系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