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影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136-137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20世纪特别是近50年来,化学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温室效应、臭氧层的被破坏、全球资源短缺、有毒化学物品和危险废弃物的堆积、排放等等,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进入21世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涉及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走向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工业文明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并施行了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响应并借鉴联合国《21世纪议程》,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趋势,根据国情,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性的政府纲领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与环境白皮书》。这个纲领性文件给出了中国面对21世纪而必须妥善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的框架。作为现代十大基础科学之一的地理科学因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理论与方法而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多重关系,蕴含着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多种利益关系和复杂矛盾.本文从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稳态拓展、能态激活、形态更新、质态跃升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整合与超越是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和研究整合与超越,做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4.
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防灾减灾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缩小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自然因素,论述了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确保实现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我国海洋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短缺、人口膨胀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但海洋经济的发展中,也日益凸显不和谐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需要我国海洋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运行机制的逐渐健全。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是迈向21世纪的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经济发展决策中,重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地区,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城市建设、经济建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步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正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社会信息的变化使得信息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图书馆的重任。为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利用图书馆资源、环境和文化氛围等方面的优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已成为许多国家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政策、法律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确立以循环型社会为目标的环境立法导向,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我国循环型社会立法体系,已成为21世纪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开始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青壮红利"渐减,引发部分学者对老龄化的担忧,"人口红利"骤然成为学界与社会的流行话语和政策意识形态的主流话语。"人口红利"基于"不断增长的人口所形成的庞大的自然人劳动投入和大规模消费促进社会生产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一理论,但这一过程必须以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为假设前提,这就引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安全问题。中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发展愿景,提出了人类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平衡发展的全球议程,也提出了以人类文明史的"长时段"视角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安全的中国立场,这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人口—资源环境安全问题的议程设置。随着21世纪30年代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革命性创新将极大冲击单纯依靠人力(体力和智力)劳动投入的传统理论,并重构未来人工智能环境下汉娜·阿特伦所说的"人的条件",也将深刻改变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基础结构。因此,应该重新审视有关人口增长理论的逻辑前提,总结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经验,并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下建设全球协同性的"人口—资源"平衡机制,同时为全球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预留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将是一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劳动者和创造者,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决定着我国在未来一个世纪中是否高智能、高科技、高水平管理以及高品德的社会.这就是说,时代向教育提出了素质培养这个严峻的问题.我国的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是当务之急.而这里说的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以及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素质,是人的素质才能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学校基本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地理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可取代的重要环节.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环境意识培养和科技知识熏陶方面,地理学科担负着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为主线,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协调论”的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生态观的教育,以《21世纪议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地理教育的中心目标的.这是面对21世纪的挑战,面临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民地理素质及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确定的.因此,任何忽视中学地理教学,任意削减地理课时,降低教学要求等等做法都是没有理由的.另一方面,中学地理教学亦要转变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