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犬养毅是孙中山的日本友人。一次酒宴中,孙中山向犬养毅坦言,革命外最喜欢的是女人,并作深情的解释。他说:"千百年来女人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或玩物,充其量做个贤内助。然而我认为,她和‘母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早在1956年毛泽东即指出,孙中山先生“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孙中山政治思想方面有益的东西是什么?这是致力于孙中山研究的学者们多年潜心研究和思考的重要理论课题。《孙中山政治学说研究》一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该书由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邵德门教授主编,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与日本的交往时间最长,而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曾寄希望于日本的外援上,但其结果均遭失败,不过是几度幻想而已。诸多教训使孙中山先生认识到:中国的事情,不但不能依赖日本军国主义,而且必须反对它的侵略才能办好。  相似文献   

4.
与孙中山先生邂逅于船上当张静江往返于东西方之间,为他的贸易和出版而辛勤奔波的时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相遇出现了,这就是在茫茫大海上的一艘轮船上,他与孙中山先生不期而遇,时间是1906年春天(一说是  相似文献   

5.
1991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80周年。毛泽东同志说:“辛亥革命是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的革命,(《新民主主义论》)又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青年运动的方向》)本文将先回顾一下辛亥革命的历史,然后反思其失败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为了推翻清朝和军阀的专制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共和国,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奔走海内外,宣传革命理想,广交中外朋友,组织革命同志,为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行了广泛的活动,其足迹遍及包括台港澳在内的全国各地及欧洲、美洲、日本、东南亚等地。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与云南傣族土司、同盟会员刀安仁之友谊,颇具传奇性,且是研究孙中山民族思想、对待少数民族态度的生动例证,很值得一书。笔者曾著《孙中山营救傣族志士刀安仁》一文,但重要史料未注明出处,今特再加论述,并注明主要材料之来源,以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一 我国的第一位傣族同盟会员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与日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从一八九四年组织兴中会,到一九二五年逝世,三十多年间,先后踏上日本国土十五次,居留的时间共达八、九年。他在日本渡过的时间占他革命生涯的四分之一还多。他在日本结交的朋友不下数百人。因此,孙中山对日本和日本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多次说日本是他的第二故乡。更为重要的是,他一生的事业和日本结下了不解之  相似文献   

9.
笔者发现,与鲁迅有过关系的当代日本名人中有两桩子侄关系被中国学人误置了。 一桩是将父子误作叔侄。鲁迅1906年在日本东京求学和从事文学活动时,曾两次拜会孙中山先生的忠实朋友、反清革命的功臣宫崎寅藏。1931年,寅藏的儿子龙介偕其夫人柳原烨子来华旅行,在上海会见鲁迅,鲁迅先生书《无题》二首(《大江日夜向东流》、《雨花台边埋断戟》)以赠。50年代初,周作人写《鲁迅的故家》,称“宫崎的侄儿龙介”(《鲁迅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在完成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伟业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和他的亲友》一书(马庆忠、李联海著,花城出版社1988年2月出版),以翔实的史料和流畅的文笔介绍了孙中山的亲属3人,海内外友人20人。  相似文献   

11.
陈遵妫先生在《中国天文学史》中,将中国历法史划分为古历时期、中法时期、中西合法时期和公历时期,指出:“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元”,施行阳历,“和旧历根本不同”,“可以说中国历法的一个革命”。孙中山先生也说过,“改用阳历一事,即为我们革命成功后第一件最重大改革”。的确,首次在全国境内实施阳历,不仅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革命性变化,也是孙中山先生长期致力  相似文献   

12.
王摘 《今日南国》2006,(11):62-62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两省兴起,孙中山乘机在广  相似文献   

13.
从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失败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15年间孙中山先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外度过的。其中时间最长的是日本,辛亥前进出日本十余次,居住5年多。其次是南洋(包括今东南亚的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也进出多次,居住4年左右。日本和南洋成为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进行革命活动最重要的两个海外基地,对辛亥革命的发动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以世界眼光和亚洲视角,从历史事实出发,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于孙中山辛亥前在日本和南洋的革命活动,作一番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叶挺同志字希夷,广东省惠阳具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童年时,依赖亲友资助,读了几年书。后来,进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军事。毕业以后,一九二二年任孙中山先生卫队团的营长。当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时,叶挺同志率领他的部下,英勇反击,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保护了孙中山先生安全脱险。  相似文献   

15.
汪精卫的"大亚洲主义"渊源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反动理论,它的奴才气和虚伪性证明它是与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背道而驰的汉奸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权能分治理论是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权力结构的一个重要设想。孙中山先生说:“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这是关于政权与治权最简明的解释。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也说过:“政府只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政权与治权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者和它的执行者的关系,这是任何形态的国家、政体都具有的和无法回避的国家政治结构当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孙中山先生抓住了这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一) 在君主专制国家里政权与治权完全由皇帝一人独揽。法王路易十四说:“皇帝和国  相似文献   

17.
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研究,海内外已有不少精辟的论著。本文着重探讨作为“主观”社会主义者的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他在革命实践中与苏俄和中共的关系。一、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孙中山先生留下的辉煌财富中,民生主义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受到欧美社会主义学说影响而创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知识之窗     
孙中山与我国植树节 三月十二日是我国植树节。这一天实际上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逝世纪念日。 在我国近代史上,极力倡导植树造林的政治家,首椎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他的故居生长着那棵年已一百一十岁的檀香山酸豆树,是年仅十七岁的孙中山,在一八八三年从美国檀香山留学回乡时,带回并亲手栽种在故居院内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民主革命报人景梅九(名定成 1882—1961),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积极进行民主革命活动,办报撰文,揭露和抨击清王朝及反动派的罪行,为推翻封建帝制和促进民主革命建立了功业。他的文章犀利尖刻,富有逸趣,常不胫而走,曾有“南推章太炎,北推景梅九”之谚。景梅九先生一生创办过许多报刊,《国风日报》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国风日报》的存亡兴衰,与景梅九先生的民主革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国风日报》创刊于1911年3月,孙中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的前程。当时的条件导常简陋,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为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成立所题写的校训是孙中山德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结合孙中山先生有关国民教育的论述,深入阐释了校训所蕴涵的道德教育的丰富内容,并结合现代教育的实际,阐明了孙中山先生德育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