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虚写与实写,是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两种辩证统一的艺术手法。虚写就是用间接的方法,借助于铺垫、映衬、伏笔等,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气氛的渲染,或其他人物的言行来更加鲜明地刻画人物性格;实写就是用直接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和外貌等,来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在文学作品中,虚写与实写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2.
“三”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民间叙事文学中“三”的运用形成了循环往复、意蕴丰富的艺术手法。《怀念狼》较为成功地将民间叙事的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手法:人物塑造三段论在社会背景下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在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人物悲剧性命运的美学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单纯的意象性情节变化强化作品的可读性,探寻人物心路历程,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病症。  相似文献   

3.
人物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塑造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历来的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写好人物语言,都是使用语言的能手。古人说:“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 1.刻画人物性格。古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只有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上的特点,才能让人物说出切合情境的话来。如《红楼梦》中尤三姐怒斥贾珍、贾琏的调情:“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  相似文献   

4.
许多文学作品,根据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的需要,为了表现新英雄人物,往往采用正面的矛盾冲突形式,即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其对立面进行面对面的交锋.这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的艺术手法.这里,我们姑且用“面对面”冲突这一说法.艺术贵在独创.《创业史》的可贵之处在于作家能吸取前人的成功经验而又独辟蹊径,进行了大胆突破.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而人物的语言又是小说的“第一要素”里的第一要素。所以,写好人物的语言,对于写好小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语言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之一。而这种艺术手段的高低,其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所达到的性格化程度如何。鲁迅小说的人物语言,达到了高度的性格化。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鲁迅小说人物语言性格化的写作手法.其手法有四:一是抓口吻,二是写情态,三是借话说,四是代陈述。前两点是人物的直接语言;后两点是人物的间接语言.  相似文献   

6.
对比是刻划人物形象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艺术手法。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都十分重视运用这种方法表现人物性格。莎士比亚的辈剧的特点之一,就是崇高与卑下,可怕与可笑,英雄与丑角的奇妙的混合。鲁迅先生也异常重视这种艺术手法,他总结运用这种方法的经验时这样写道:“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以其追魂摄魄的笔力,借助花妖孤魅的容颜,极写怪导瑰奇的事境,折光地反映顺、康时期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精神风貌,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特征,从而把人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显得真实丰满、韵味无穷。一善写人者必善写心。《聊斋》的写心艺术“妙在人情、物理、世态上体会入微,各具面目”①,恰到好处地揭示出人物心灵中的隐秘。蒲松龄在揭示人物心理方面,喜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在人物的矛盾纠葛中,通过直接或间接、正面和侧面等多种手段,把描写对象的内心活动和语言、行动紧紧地交融在一起,来达到展现人物性格的目的。这种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塑造出了正邪两赋、美恶并举的人物形象。曹雪芹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研究,表现了深藏在人物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组合。他改变了以往的才子佳人的俗套,把人的性格深层的矛盾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从艺术的角度,对路遥作品中的悲剧美学,概括其三点特征:一是对比手法展现生活环境的无限悲苦;二是反讽艺术揭示人物性格的严重扭曲;三是圆形结构绘画人物命运的深重灾难,它们共同构织出路遥作品中悲壮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0.
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作为典型的“五老峰”小说 ,重复 50年前《火光在前》、《政治委员》中的题材和人物类型 ,重复《长江三日》、《日出》等“红色共名”时代的政治宣传内容 ,重复自 40年代以来惯有的写作手法 ,并且由于作者对长篇小说文体把握的艺术功力欠缺 ,在人物性格描写、人物性格语言设置、以及作品叙述语言等方面 ,都呈现出诸多失误。这与“茅盾文学奖”的规格极不相符。这种荒谬的文学现象 ,将导致虚假的“红色情结”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多视角地探讨了《史记》的写人艺术。《史记》描写人物的视角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写人及对比中写人等等,其具体手法则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2.
从艺术的角度,对路遥作品中的悲剧美学,概括其三点特征:一是对比手法展现生活环境的无限悲苦;二是反讽艺术揭示人物性格的严重扭曲;三是圆形结构绘画人物命运的深重灾难,它们共同构织出路遥作品中悲壮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3.
姿态语与人物内心──《红楼梦》人物描写艺术探微耿光华写小说高不开写人物,写人物必然要写性格。写人物性格,实质上就是表现出人物的感情特色。而人物的内心宇宙,绝非仅靠大块内心独白的组合,也非仅靠作者的陈述,它主要靠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传导出来。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写实手法,讲了一个发生在客车上的故事,故事中三个人物:“我”、“尖厉声”者,抱婴儿的妇女都是简笔白描,但人物性格品德却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15.
隋彬 《南都学坛》2003,23(5):121-121
<正> 白描,是中国文学艺术创作手法的传统特色。对小说创作来说,就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行动、言语,从人物的行动、言语中体现人物活动的时代、环境,体现人物的心理和外形。除了对人物的行动、言语的直接描摹,不用或少用解释性、评价性的语言,而作者对他所反映的生活的理解、对他所刻画的人物的态度,却已融入有血肉、有生机的艺术形象中。白描手法概括起来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以动写静,一是以形写神。下面,我们试以《水浒传》的人物性格的刻画、心理的揭示、肖像的凸现及景物的描写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樱桃园》中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舞台艺术,戏剧只能用人物口语,而不能用作者的叙述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展示生活画卷。和小说相比,戏剧在刻划人物,特别是描写人物心理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如何揭示人物心理,塑造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是戏剧家们最关心的一个课题,契诃夫是俄罗斯“最卓越的戏剧家”(高尔基《论文学》第71页)之一,他以自己独创的戏剧作品大大扩展了戏剧文学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可能性。他的经典剧作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出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写作导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把人作为主要的叙述、描写对象的,它一般是通过对人物在事件中的行为、活动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所描写的人物的精神、品格和个性的。写人的记叙文一般借助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其内在的性格,在具体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表现出这个被塑造的人物是“怎样一个人”,而不是作者抽象地给人物作“鉴定“”评价”。同时,所塑造的人物也应力求突显其个性,应多写人物的特征,切忌千人一面的、无个性的、无特色的一般化描写。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一组人。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  相似文献   

18.
<正> 《左传》被刘勰推崇为“记籍之冠冕”①它比较详尽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是当时新型的历史散文——史传文学的第一部杰作。“文学是藉语言文字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②《左传》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凝炼,叙事状物各具特色。尤其是外交辞令,“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③变化无穷,委婉尽致,从而增添了这部历史散文著作的艺术魅力。南宋陈骙曰:“辞以意为主,故辞有缓急轻重,皆生于意也。”④《左传》正是“以意为主”来写人物语言的,《左传》中的外交辞令,和说话人所处的环境地位十分吻合,细致地表现了人物心情,鲜明地刻划了人物性格,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其特色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郭老的历史剧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屈原》、《蔡文姬》和《武则天》都有代表性。《屈原》以浪漫主义见长,《蔡文姬》表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武则天》又以现实主义别开生面。这种表现方法的差异,就使它们各自的人物语言(台词)显示出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屈原》和《蔡文姬》侧重于主观抒情,《武则天》侧重于精细刻划。《屈原》、《蔡文姬》侧重于以抒情表现思想,《武则天》侧重于以议论表现思想。因此,探讨《武则天》的语言艺术,会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郭老历史剧的艺术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话剧剧本是说话的艺术,或者说是人物对话的艺术,或者说是通过对话写人的艺术。所以,高尔基就指出“用来写剧本的口语对于剧本具有多么巨大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剧作家创作剧本,总是服从主题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在认真开掘题材和编织故事情节的同时,还必然要十分注重人物语言的锤炼。郭老谈他写《武则天》的体  相似文献   

20.
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思想,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几乎所有的艺术典型,都离不开它.那些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典型形象,一般都是以其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而流传于世的.《杨修之死》中的细节描写就是如此.它在展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