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人较为重视孝道,特别是“善事父母”。由于权利的严重畸变,皇族内部少有孝慈亲情,皇帝为孝子者少,但不倡孝者无,二者并行无碍。  相似文献   

2.
明代乡贤传“孝”的书写形式分为两部分,即明代以前孝子的“哭亲守墓”模式与明代孝子的“现世奉养”模式。“哭亲守墓”源于晋唐正史人物传记的书写手法,“现世奉养”则是明代士人对本朝孝子的“形塑”。这两种模式被乡贤传作者整合于一本传记之中,既统一于“孝”又具有各自的时代性。《金华先民传》对浦江郑氏孝义一族的书写正是“孝”表现形式历时性变化的代表。这种“孝”书写形式的变化,通过乡贤传记的传播及其教化作用影响了明代地方乡里实践。  相似文献   

3.
那年腊八,受尽了病痛折磨的老父亲,终于解脱了在人世间的痛苦,安详地闭上眼睛,去了永无痛苦的世界。按风俗,父母故去之后,孝子要理"孝头",否则在"满七"以前不能理发。我想这大概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故吧,连忙抽空去理"孝头"了。理发师他也许并没有注意到我哀伤的表情,一边为我剪发,一边却大谈"美食经"。邻座的理发师问:"你发得来猪蹄筋吗?"一听到"猪蹄筋"三字,我浑  相似文献   

4.
孔子追求的是“仁、礼、中庸”,而其基础则是孝.孝子思想的升华是突破家庭的藩篱,为社会作楷模,使自家成员都作表率,带动大家一道敬养父母,尊上敬长,维护社会和谐.孝子要反对愚忠愚孝,要做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乃高境界之孝.  相似文献   

5.
作为志人小说的经典之作,《世说新语》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很多孝子形象。这些孝子形象受魏晋特殊的时代风尚影响,表现为以礼尽孝和以情尽孝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虽然其社会精神内核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中国古代孝子形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同凸显了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的德孝观念。  相似文献   

6.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的含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以<论语>为主要文本,把关于"孝"的记述加以系统的贯穿,会发现孔子用"敬"和"仁"对"孝"的内涵进行提升,既把"孝"收束为内心的"敬",又把"孝"散发为外在的忠、友、信."礼"只是"孝"的外在表现,"仁"才是"孝"之本."孝"中的"敬"之说以及"孝,人之本与"是理解孔子的"孝"的关键."孝"的现代价值不在于养老,而在于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关怀.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孝的思想包括很多内容,本文重点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孝不违礼;孝是让父母少忧;敬是真孝;善谏父母为孝。最后还简要概括了孝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了孝的观念,孔子在继承西周孝道的基础上,在《论语》中论述了关于孝的思想,并对如何做到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孔子在弟子问孝时,提出了无违谓之孝、善解父母谓之孝、对父母奉养且恭敬谓之孝、对父母和颜悦色谓之孝等思想。而且给予孝很高的价值定位,认为孝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尽忠之始。孔子的这些思想有利于唤醒当代人行孝的紧迫感和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利于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在研读《论语》的基础上,探讨《论语》中孝的内涵、价值定位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善事父母"是传统儒家思想中家庭伦理"孝"的本义。"事父母"标示了"孝"的伦理德性维度,而"善"使"孝"内显为实践品性,这种实践品性以"善事父母"展开为儒家思想中的"孝生以敬、孝老以顺、孝病以忧、孝死以哀、孝祭以思"五个向度,"敬、顺、忧、哀、思"成为"善"的实践内质。  相似文献   

10.
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了"孝"的观念,孔子在继承西周"孝道"的基础上,在<论语>中论述了关于"孝"的思想,并对如何做到"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孔子在弟子问"孝"时,提出了"无违"谓之"孝"、善解父母谓之"孝"、对父母奉养且恭敬谓之"孝"、对父母和颜悦色谓之"孝"等思想.而且给予"孝"很高的价值定位,认为"孝"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尽忠之始.孔子的这些思想有利于唤醒当代人行孝的紧迫感和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利于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在研读<论语>的基础上,探讨<论语>中"孝"的内涵、价值定位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8,(2):10-19
汉代的儒家思想在不断地强化父权观念。但是,概览汉代文献,汉代的孝道实践却是孝母现象远远多于孝父现象。在性别视角的分析被引入史学研究后,研究汉代孝行中的性别问题,将有新的发现,即汉代的孝行有两个性别特点:一是孝子人数远远多于孝女和孝妇;二是孝子多孝母。究其原因,一是与男女的家庭角色不同有关;二是儒家的孝道观强调的是对父亲的礼尊,而母亲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辛勤抚养与慈爱,则使孩子更多地私尊母亲。这样就使得孩子对父亲的孝多体现在丧葬的礼制中,而对母亲的孝则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的侍养中。  相似文献   

12.
正史中的孝子传以叙述孝子及其孝行为主要内容,是宣扬儒家传统孝道观念的主要阵地。与早期孝子传不同的是,中古正史孝子传在叙述孝子行孝的过程中开始掺入诸多佛教元素。除却中古时期佛教逐渐发展壮大的背景影响外,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与佛教的主动适应和儒家文化的包容性有关。为弥缝儒释双方在孝道层面的争执,佛教元素自始至终以助孝手段出现于中古正史孝子传,且并未动摇儒家的孝道地位,因而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带有佛教特色的孝行通常给予正面的评价,这为孝子传接纳佛教元素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融入孝子传的过程中,佛教元素也充分借助了已有的且日渐成熟的孝感叙事模式。中古正史孝子传中对于佛教元素的接纳,为我们认识佛教本土化提供了一个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13.
"孝"缘起于原始社会,在远古社会已出现了"孝"的萌芽.孔子把"孝"纳入了他的"仁"学系统,对"孝"做出了伦理价值的规定."孝"涵盖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之意.以后孟子对"孝"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打破了"孝"的血亲关系的限制,"孝"不止是孝亲,也包括了对非血亲老人的孝顺,赋予了"孝"的普遍意义,儒家孝文化形态得以形成."孝"是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孝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弟子问"孝"时,提出了"无违"谓之"孝"的思想;在回答如何做到"孝"时提出了"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的论断。有人由此认为,孔子提倡的"愚孝",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压制了子女的开拓创新精神、阻碍了子女的发展。本文试图诠释《论语》中孔子有关"孝"的思想,消除人们对其中"孝"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阿谁 《北京纪事》2010,(5):68-69
大导演以孝传家 公众往往了解的是作为“国家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的翟俊杰,殊不知翟俊杰还是“第一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称号的获得者。其实,翟俊杰的孝顺是在圈里出了名的。  相似文献   

16.
孔子在弟子问“孝”时,提出了“无违”谓之“孝”的思想;在回答如何做到“孝”时提出了“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的论断。有人由此认为,孔子提倡的“愚孝”,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压制了子女的开拓创新精神、阻碍了子女的发展。本文试图诠释《论语》中孔子有关“孝”的思想,消除人们对其中“孝”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对于儒家的‘幸”历来是众说纷法,歧义颇劣,既有人领之为众善之始,也有人斥之为万恶之源。笔者认为,儒家的“孝”,内容庞杂,良分杂读,优劣并存,由运用辩证否定视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充实其内涵,使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广大,成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孝”,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范畴。孔子是儒家倡导“孝”的第一人,在(论语冷有许多关于‘哮”的论述,他把“孝”看作是“为仁之本”,孟子则把“孝”看作是人伦之本,并把“父母…  相似文献   

18.
杨昆  黄永东 《老友》2013,(12):30-31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双桥镇粮管所职工李云却是一位非同一般的“床前孝子”.他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身瘫痪的母亲:他为了照顾母亲。今年35岁了还未结婚。今年年初.在南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李云荣登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中,老莱子八十高龄孝双亲的故事久为人们所称道。今天,在山西省永济市石桥村,年过古稀的杨成才孝敬继母的感人事迹也在广为传颂,人们誉他为“老孝子”。  相似文献   

20.
孝字从教、从学。孝的涵义有三个层次:养、敬、顺。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做到奉养,核心的内容是敬,高层次、高境界是顺。《孝经》认为,孝对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地位高、权势大的人,其孝的外延更大一些,对社会所负的责任更重一些,“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