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毛泽东一生重视到群众中、到社会基层去调查研究。1941年,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全党推行调查研究方法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3月17日,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一书写了第二篇序言。这本书是毛泽东从1927年北伐战争至1934年离开中央苏区这一时期所作农村调查的集子。毛泽东很重视这本心血之作。第二篇序言的重要之处是提出了"眼睛向下"的调查研究方法。他提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以下简称《方法》)。《方法》是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时总结讲话的一部分,"从那时到现在已过去半个多世纪,毛泽东同志这篇文章的基本思想历久弥新"。长期以来,这篇光辉著作对于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党委会的组织性、纪律性与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评战犯求和》、《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南京政府向何处?》  相似文献   

4.
訾其伦 《领导科学》2012,(23):53-54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十分重视人才,他把人才视为"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墨子·尚贤上》,下引《墨子》只注篇名),认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亲士》);把推崇、任用贤能之人视为为政之本,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上》),主张"尚贤事能为政"(《尚贤上》).墨子在《尚贤》篇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关于人才选拔、使用及管理的策略和举措,在当时的人才思想中可谓独树一帜,对历代统治者选拔人才、治理国家有很大的启示,对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墨子的选人标准和原则 1.崇德尚才的选人标准 墨子在选人上坚持崇德尚才相统一的标准.墨子认为,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尚贤上》),即包括德行、能力和学问三个方面.三者中,墨子把德行视为首要的、根本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建议统治者"列德而尚贤"(《尚贤上》).在墨子看来,其一,人才应该德行敦厚,怀兼爱之心,行仁义之事,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  相似文献   

5.
<正>总结经验,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任何一项工作要想不断提高,就必须坚持及时总结,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深化认识,不断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地使认识升华和发展。《学习时报》曾刊登过一篇张珊珍写的《"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学习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文章(2017年2月27日党史党建版)。文中说,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刚从海外归来的李宗仁和夫人时,突然  相似文献   

6.
正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阕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孔子的陈国学生子张请教怎么能当官。孔子说:"多听听别人怎么说,把有疑问的地方放在一边,谨慎地谈论其他更多的东西,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看看别人怎么做,把没见识的事情先放在一边,谨慎地去做除此之外的事情,这样就能减少懊悔。基本不说错话、不做错事,就能去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的将帅之道,以孙子所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最为精辟。王皙解释:"智者,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令一也;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勇者,徇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五者相须,缺一不可。"张预注解:"智不可乱,信不可欺,仁不可暴,勇不可惧,严不可犯。五德皆备,然后可以为大将。"(《十一家注孙子校理·计篇》,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8页)王皙和张预说得很有分寸,具备了上述五德,只是  相似文献   

8.
正孟子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修养、工作能力能否适应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要求,能否能满足担当新的历史任务的需要,将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产生重大影响。2016年2月2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对领导干部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经典著作提出重要指示。刘玉瑛所著《工作讲方法领导有艺术》(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以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十二种有效而正确的工作方法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的工作实例为佐证,对领导干部应掌握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1945年11月14日在《新民报》晚报副刊上发表气吞山河的词作《沁园春·雪》,引起全国轰动。重庆街头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购买《新民报》,罕见的抢购潮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奇观。重温这一事件,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当有裨益。毛泽东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词中表征的伟大革命情怀激活了民族的灵魂,让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曾对他的几个学生做过这样的描述:"闵子侍侧,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论语·先进篇>)讲得就是每个学生各有特点,彼此不同.因此,孔子讲究"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一文是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一篇讲话稿,后经修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奠定了哲学基石。《正处》一文的发表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但由于改造过程中的工作方法过急过快,再加上  相似文献   

12.
<正>陈独秀喜欢毛泽东的韧劲:"我喜欢湖南人的奋斗精神。"毛泽东追忆陈独秀:"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他对我的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毛泽东说,陈独秀是思想界明星青年毛泽东是《新青年》的热心读者。他在读过陈独秀的《今日之教育方针》后,深受启发,写下《体育之研究》。他的老师杨昌济读后,十分赞赏,将此文推荐于陈独秀,并发表于《新青年》,这是毛泽东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此文与陈独秀的《今日之教育方针》如出一辙,都提倡武勇刚强的世风和朝气蓬勃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1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 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 而立之乎群臣之上。"(4)迂。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5)谪。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12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宣布将废除《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决定重新制定《城市拆迁条例》。这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重要决定。须知毛泽东也有论拆迁的名句:"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  相似文献   

15.
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 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2月,美国智库"外交关系理事会"(CFR)举行研讨会,探讨习近平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美国重要政客如前财长保尔森、奥尔布赖特、洪博培等感叹,习近平犹如毛泽东或邓小平,展示出了"前所未有"(unprecedented)的领导风格。按照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的说法,习近平以相当"单边的、进取的、自信的"方式领导,并取得巨大成功。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认为,习近平将以反腐让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正>张树军,现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党史人物研究。主要承担中央交办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重要著作的编写修改任务。已发表文章数十篇,出版《毛泽东之路——民族救星》《红军长征史》《张国焘》《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录》《延安整风实录》等著作。学术成果曾获"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  相似文献   

18.
更好的选择?2012年2月,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斯瓦茨空军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海军上将联合执笔,在《美国利益》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空海一体战":在不确定的时代促进稳定性》的文章,系统地阐述了空海深度一体化作战的设想。文章指出,受军费等因素的制约,美军已无法通过武器数量或质量的扩张来保障现代化"反介入/战区拒止"(A2D2)战争的胜利,而必须依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曾经说过:"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他的"虎气"主要表现是:气壮山河的豪气,不怕鬼、不信邪、敢作敢为的勇气,倔强刚毅、百折不挠的犟气。毛泽东诗词,表现"虎气"精神的数量偏多,大多数豪放风格的诗词都体现了这一精神。但是,直接写到"虎"字的诗词不多,只有四首:《七绝·咏蛙》《七  相似文献   

20.
漫画二则     
正悬而未决英国迈着"愚蠢步"(上世纪70年代由巨蟒剧团出演的英国讽刺喜剧片《踩八字步的部委》广受欢迎,其中部委扮演者约翰·克利斯发明的各种愚蠢的步伐风靡一时——本报注)走在"脱欧"钢丝上。(原载美国政治漫画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