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末启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后,我国高等教育急剧膨胀,随之出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生态的视角提出了高等教育人才资源生态化配置的思路,以期为缓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问题、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寒冰 《学术探索》2012,(7):165-168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在东西部地区之间、高等院校之间、高等院校内部都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针对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且浪费严重的现状,我国应采用促进社会投资教育、培养优质教师资源、教育资源共享、资源配置市场化等方法,增加高等教育资源的总量,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读书无用论"和"学术腐败"是"反文化"的典型,如果任其滋蔓,会导致我国高等教育风险.我国高等教育文化认同程度不高,由此引发的"文化分歧"会诱发风险.我国高校出现的一些不良文化倾向,会造成偏离文化导向的高等教育风险.高等教育观念亟需改善,应理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关系,应理性认识高等教育文化风险.  相似文献   

4.
窦影 《兰州学刊》2007,(1):206-208,83
目前我国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同时也出现了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这种产业化应该是部分产业化,否则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从文化公民权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强调保障公民平等使用物质与符号资源的权利,同时提倡文化权的实践,要以公民的身份而非消费者的身份参与到高等教育中,以人民的基本权利而非市场权利看待人民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平等,多元的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承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体现了高等教育在承接社会文化、加深社会文化底蕴,促进文化繁荣上的重要价值.高等教育文化受理念、物质、制度三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种风险性主要表现为反文化现象的警示、文化方向的模糊、文化分歧的弊端.规避高等教育文化风险,必须努力实现高等教育文化创新,充分做到“根”、“承”、“创”、“传”,即要牢固把握“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合理传承与吸收内外文化精髓,勇于创新、标新立并,逐步加强文化交流与传递.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资源属于稀缺资源,民办高等教育在办学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其生存之本.本文分析北京市10所民办普通高校资源配置的现状,指出其在师资队伍、筹资模式、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春明 《社会科学家》2001,16(3):106-110
文章从我国高等教育扩大办学规模这个角度出发,揭示了高等教育的扩张与高校内部资源不足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并提出了充分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同时对如何利用社会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途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莉英 《云梦学刊》2008,29(2):129-130
近代西方和中国大学发展的历程说明,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相辅相成.每一次大的社会文化转型必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视野出发再探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是以教育本体论及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分析为基础的.本文认为现有的大多相关研究存在站在"教育自身"之外研究教育的缺陷,因而从文化世界出发对高等教育质量现实、高等教育质量观念等加以重新反思,并提出应通过培育观念文化、审慎选择课程文化、创新教师管理文化以及构建学生交往文化等从改善"教育自身"的角度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36-241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文化产业就是通过对文化资源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将其文化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当前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和庸俗开发等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破坏了文化资源生态。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根本,借助多种现代技术,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和配置不均,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功能的发挥、科研及其成果转化以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丰裕程度又影响了其积聚教育资源的能力。教育资源欠丰裕地区应该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吸纳社会资源、加强内涵建设等方式,缩小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等教育资源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炯  王飞全 《阴山学刊》2004,17(4):125-128
在社会资源中,高等教育资源是一种综合性的资源,这种资源对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对高等教育机制的正常运行起到重要作用。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应当摒弃传统计划经济的作法,按市场经济规律来配置。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文化的空间建构角度,探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动因,是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途径.城市文化空间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主体同构性,因此探究主体的同构性是研究两者互动关系的理论前提.主体从精神和物质角度建构自身及城市文化空间,一方面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创设所需的城市精神文化空间,并保证其历史延续性;另一方面,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创造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城市居民、城市景观、科研、艺术机构和活动等物质基础,并反过来作用于主体和城市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李强 《学术论坛》2006,(12):184-186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迫切需要高等学校资源的支持。在社会文化资本理论视阈下,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高等学校在知识、文化和关系等资源上对终身教育体系建构具有独特优势,但开发经营不够。发挥这些优势需要树立新的高等教育观和建立资源服务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必须要抓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促进高校走以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绩效评估的法律法规,缺乏高校之间不同规格学生的教育资源配置标准,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尽合理。因此,要加强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与改革,深入开展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深入研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体制与机制。要科学、高效、务实地开展绩效评估,除了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外,还应做好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绩效评估专家库,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绩效定期评估制度,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绩效数据处理技术,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绩效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出现,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膨胀.但是,相对有限的政府财力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旺盛的需求,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社会力量投入高等教育,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局面,同时,对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72 -1976年间中国高等教育的过渡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2 - 1 976年间的高校恢复招生是“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的一个转机。1 973年恢复文化考查 ,是对“四人帮”极左教育的抵制。由于“四人帮”利用张铁生“白卷事件”大做文章 ,文化考查的改革失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是“文革”期间关于高等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出台遭到了周恩来等人的抵制。恢复招生部分改善了高校知识分子境遇 ,使文化知识的学习重新受到重视 ,缓解了人才短缺的状况。所有这些 ,均体现了“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彭勃  张明 《江淮论坛》2013,(2):63-66
自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出现了一批弱势高校;弱势高校的存在,会严重削弱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活力,阻碍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在高等教育资源的视阈中,弱势高校的实质有二:一是已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效益低下,二是竞争高等教育资源的能力弱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理念落后和制度缺陷。因此,从理念创新与制度变革角度探寻弱势高校的解决之道,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对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与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资源短缺的矛盾,高校应加强制度建设,防止现有资源的流失与浪费,同时与企业开展多方面的产学研合作,既可以做到双方优势资源的互补,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又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获得企业资金,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资源禀赋的多维构成与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文化资源禀赋独特丰厚.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到文化资本优势上来,这不仅是改革中国文化体制与调整文化产业结构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