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族问题,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不可回避的、直接的、现实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探讨宗族问题,化解消除宗族势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甚为重要。一、宗族活动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了在宗族很盛行的广大农村建立基层组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并根据广大农村的实际先后建立基层政权。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稳定,宗族、宗族势力几乎绝迹。但要使广大农民改变过去的惯性思维,走出宗族、宗族势力的思想束缚是不容易的。近年来,宗族势力在部分农村中死灰复燃,有所抬头,亟需引起重视。其主要表现是:①寻根问祖。随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生活中的宗族势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族势力作为宗法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曾经是中国历史上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所有统治阶级借以维护基层乡村社区统治的重要社会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宗族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曾一度销声匿迹。但是,近年来农村社区的宗族势力再度抬头,并有继续扩展之势。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前往位于江汉平原上的仙桃市某镇所辖的五个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一种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性力量。一、自然村——宗族势力形成的环境基础宗族是以父系血缘为特征的同宗同族人构成的群体。自然村就是由这些具有相同血缘关系的宗族群体聚族而居逐步发展起来的。直到今天,自然村依然是我国农村社区的主要居住模式,同时,自然村也是农村社区行政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是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保证。然而,笔者在某些农村地区调查发现,农村的宗族主义日渐抬头,宗族势力已形成一定气候.对基层政权构成强烈的冲击和影响。表现1.宗族的凝聚力比较强。部分群众由过去的一心依靠组织、依靠政府,开始转变为对基层政权不信任。他们对乡村的工作不支持不关心,对计划生育、各项上交采取抵制的态度,而对宗族活动则热心组织参与,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个别的群众上交不交,父母不养.而搞起宗族活动的劲头比谁都大,出钱比谁都快。还有一部分群众虽本心不愿进入宗族的圈子,但由于宗族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两汉的宗族土地所有制与宗族的生产组织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宗族势力的重建和发展,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尤其与大庄园经济的发展相同步.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来源一般有买卖、国家授赐、豪取强夺等几种途径.一方面,宗族势力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势力获得土地,形成规模越来越大的大土地所有;另一方面,大土地所有者又利用手中的土地作为团结宗族的手段,纷纷采取庄园经济模式,组成一个个宗族的社会经济集团.两汉宗族土地所有制成为东汉以后土地制度的重要形式,宗族组织在社会生产方面也逐步表现出重要的生产组织与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5.
雷洪  奚春华 《社会》2004,(2):56-59
1949年以前,宗法组织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宗族势力也一直是国家权力的延伸和补充,两者处于一种同构状态。1949年以后,我国农村经历了一系列的合作化、集体化运动,农民被各个时期的种种准行政性组织予以重组。由此,在广大中国农村延续了千年之久的宗法组织被不同程度地予以摧毁或瓦解,宗族活动基本处于停止状态。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在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在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上世纪80、90年代之交,农村宗族势力再度抬头,宗族组织活动逐渐呈现出活跃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在苏区,宗族势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乡村中一直存在着.在赣东北苏区,农民往往以族为单位,参加革命或者反对革命.在分配土地过程中农民"封建的宗族观念很严重,整村瞒田".即使在中共组织内部也有严重的宗族势力存在.毛泽东就曾指出:"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就是家族会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是政党功能在农村基层的延续,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较长时间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客观上不断受到弱化,主要表现为传统执政功能的流失,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滞后,宗族、宗教和帮派权威对基层政权的争夺。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强化与实现途径主要有四条:一是建立善治党建思维,为功能强化打好思想基础;二是明确社会变迁趋势,科学谋划功能强化;三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现有功能;四是以应对宗族、宗教和帮派争夺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宗族复兴现已是不争的事实,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宗族复兴的作用机理进行全面透视可以得出:传统宗族具有社会组织功能与特征的品质即传统宗族的社会资本特性,其内含传统宗族的社会资本信任机制、规范机制和网络机制;当代宗族正是在当代社会现代性的发展面临困境的社会背景下,基于传统宗族的社会资本特性,出现了"路径依赖"的社会现象而勃兴的;当代宗族是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获得重生的传统,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宗族的某些性质,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农村现代化大潮的涤荡与洗礼而发生异质性的变化,从而带有某些现代性的气息;因此,复兴的当代宗族是一种传统嵌入现代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存在的不稳定因素1、宗族派性、非法宗教、封建迷信问题较突出。一是宗族势力严重。大家族欺负小家族,大姓村欺负小姓村,小家族、小姓村却设法与大家族、大姓村建立“联盟”。这样,往往因矛盾激化酿成群众械斗事件。二是非法宗教在农村滋生,一些非法信徒散布异端邪说,他们利用一些农民的愚昧无知,有的骗取钱财,有的拐卖、奸淫妇女,有的则蛊惑人心,攻击基层政权组织,扰乱社会秩序。三是封建迷信死灰复燃,一些巫婆、神汉在农村婚、丧红白喜事中,甚至在村民生病时,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诈骗钱财,有的还误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宗族活动回恢与蔓延的状况分析陈祖耀,郭席四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我国早已消声匿迹的农村宗族活动,迅速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回恢与蔓延开来,并且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农村社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社会现象。因此,用历史...  相似文献   

11.
自然村落中的亲族聚居现象,是中国农村许多地区居处形式的突出特征,为捉村宗族活动的发生提供了土壤。亲族聚居有三种基本类型,每一类型都有之相对应的一种宗族组织形态。在突出父权和夫权的原则下对亲族中的血缘亲属关系进行有意识的“重组”,即形成宗亲范畴,是亲族聚居向宗族形态转化的关键。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为宗族活动发生所需的各种物化的和智力的资源,是农村亲族聚居向宗族形态转化的重要社会条件。但从整体上说,当前农村宗族组织的发育程度还是低水平的,只要控制住宗族资源的生长,就可以减弱这种转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层政权组织权威下降、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不清以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滞后等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制约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难以协调发展,相关机制不够健全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难以保证。为此,我们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体制问题;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权组织整合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偏低的问题;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友庭 《社会》2006,26(4):85-107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中的祭祀圈理论出发,以福建寮村民俗中的“张公信仰”为切入点,结合当前中国东南宗族重建的农村社会背景,描述了作为祭祀对象的“张公”从“私家神”到“角头神”再到“村落神”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张公信仰”祭祀圈的扩大和巡神仪式中村落轮值制度的研究,提出了“现代宗族”的核心概念和“现代宗族家族化”的分析模式,讨论了在村落范围内公社集体主义体制解体以后,宗族集体主义和村落集体主义的共生共变所呈现的村落文化形态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尝试展望村落集体主义文化整合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铃铃 《社会工作》2011,(20):94-96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土地的流转在某种程度上促使着农村利益分配和重组,进而导致农村既有的阶层结构发生分化和重构。所以,土地流转已经或者说正在成为农村社会成员实现社会流动的一个阶梯,这一社会现象对农村基层民主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历时态的角度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村阶层结构重组的影响过程,并且借助阶层结构变化这一中间机制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村基层政治带来的契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明清遂安、徽州房地产商品,是商品经济和宗族势力互动中的普遍现象和特殊商品。笔者运用时空比较等方法,辩证地揭示两地家庭、宗族在买卖中房地产商品范围扩大,类型、数量增多,房地成品、材料商品化程度加深,及其异同原因。试图从行为和观念论证其使用价值形成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封建宗法性。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事务,是在政府、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作用的网络中展开的.本文从农村公共事务的治理需要出发,反思我们应当在何种意义上思考这三种组织的作用.政府虽然在家庭联产承包以后改变了在农村的治理角色,但农村的公共事务依然需要政府提供制度、理念和资金支持.只是这种支持应当以提高地方治理能力为出发点.村级组织在政府的制度设计和监督下成为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角色.但缺乏积极性推动公共事务治理的进程,在动员村民方面也能力不足.农村社会组织也慢慢被关注,并在公共事务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农村公共事务治理是政府、村政权组织和农村社会组织共同努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冯再翔 《探求》2002,(Z1):53-54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影响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 ,从新的实际出发 ,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五偏”现象(一 )部分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偏软农村部分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 ,处于软弱和比较软弱的状态 ,因而威信不高 ,缺乏凝聚力 ,致使党的各项方针…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山西洪洞刘氏与当时南方的宗族一样,从明中后期开始组织化.刘氏从默默无闻的家族崛起,成为当地的望族,发展起宗族组织,并从明中叶维持到清末,主要原因在于科举的成功,农商结合的经济以及响应政府的教化活动,此外与大族联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洪洞刘氏虽然经历了明清鼎革,但是其宗族建设进程并未断裂,在清朝继续保持其优越的政治地位.刘氏宗族在清代通过进一步加强宗族建设,使宗族组织化,宗族经济增强,反映了明清华北宗族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杨沛英 《唐都学刊》2005,21(6):74-76
解放后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经过了多次改革,特别是税费制度改革后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此,通过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财政体制,建立精简高效以服务社区和经济建设为目标的农村基层组织,以便解决经费来源困难、组织软散无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农村实行村组合并,行政村因管理范围扩大而出现组织管理不适应、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层社会组织断裂等问题.南京市六合区八百桥镇新光村赵坝组的农民,在自然村创建自治性组织--"农民议会",管理本村公共事务.这有效地整合了民间治理资源,构建了农村基层治理的新型组织载体."农民议会"将村民自治制度从行政村下延到自然村,扩大了村民自治的范围,弥合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管理的断层,对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和组织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