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力资本异质性对于区域产业升级日益重要。人力资本异质性表现为不同群体的人力资本存在技能、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的差异,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存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差异。除了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分割也是人力资本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人力资本异质性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影响就业和企业选址,改变产业空间分布。人力资本水平通过影响区域的技术选择,决定了技术进步路径;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状况决定着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带来的人力资本异质性,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最优比例、在区域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机制问题及其空间经济效应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梳理人力资本的作用机理、差异化和协同性对产业结构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力资本通过要素配置、功能发挥、供求作用、产业价值链环节和技术进步等方式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结构对不同的产业升级路径存在着差异化影响;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性或匹配度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3.
环境规制强度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产业升级,现有文献的研究存在分歧。文章首先从波特假说和壁垒效应两个维度探讨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2003-2015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如下:静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意味着环境规制强度提升并不利于长江经济带产业的转型升级;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强度直接效应及其空间滞后项系数在各模型中均显著为负,表明本辖区及邻近区域环境规制的提升都会一定程度抑制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升级,意味着忽略环境规制的溢出效应,将会导致其对产业升级影响的过高估计;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对产业升级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资源禀赋和政府干预均会不同程度地抑制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区)1997-2014年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就产业升级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自1997年以来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经济质量不断提高.但不同省域的增速有差异,具体而言,青海、广东和江苏三省(市)经济效益显著,经济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而广西、福建和河北三省经济效益不佳,经济质量还有待提高.(2)从差分广义矩估计回归结果可知,解释变量产业升级、人力资本及创新系数为正且都高度显著,表明产业升级、人力资本提高及技术创新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变量制度系数为负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制度变迁在短期内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3)产业升级、人力资本及创新等解释变量对相邻空间单元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且产业升级程度每提高1%将使经济增长质量值提高0.256%,表明了产业升级改善了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衡量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定量分析了FDI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产业结构升级水平、FDI与环境规制三者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还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二,FDI与环境规制均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但FDI与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一定的负向影响。三,经济增长、产业规模、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税收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较大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人力资本结构(专业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为研究视角,选取中国2003年-2012年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特别是两类人力资本的技术外溢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技术外溢性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服务化以及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东部地区,企业家人力资本负的技术外溢性会抑制产业结构继续向高级化与服务化发展。但是,其专业人力资本能够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与服务化发展;此外,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言,西部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服务化、高级化以及层级合理化受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影响更大,但其专业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的非均衡性,制约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使用,这种非对称性的形成,既有人力资本投资偏离了现有产业结构的轨道,也有产业结构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服务外包中人力资本投资对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层面研究人力资本投资对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指出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对于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比较大连市与其他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状况,并针对大连市的比较劣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2006-2014年的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的空间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城市群产业升级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对带动城市自身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升级效应随着空间经济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城市的空间演化与产业升级过程表现出复杂的交互成长关系,建议按照空间价值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引导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时空变动过程,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事实证明,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将不断凸显。文章在系统总结人力资本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分析重庆市在人力资本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质量不高、空间集聚度不高以及各种制度性障碍制约着重庆市产业结构升级中人力资本集聚效应的发挥。因此,重庆市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使之适当超前于产业结构的变迁;建立促进人力资本空间集聚的体制机制;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搭便车”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30多年持续保持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是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密不可分的。城市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产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而城镇化进程又会对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新型城镇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投资和环境规制等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研发投入、居民消费等也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分地区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变化影响不明显,而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且结果为正。我国的人力资本优势不明显,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没有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力资本支持。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快推进城镇化模式创新;尽快形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城市结构;结合各地情况制定不同的环境政策;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以区域联动推动产业协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等。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的演进变化是社会分工和科技专业细化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而教育是分工和专业化的催化剂,并影响产业结构演进变化的进程.可以使用受教育年限法来核算教育人力资本,建立我国2002-2010年分三个产业的人力资本量实证模型,并计算出第二、第三产业部门GDP占总GDP的比重.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教育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弹性系数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教育人力资本.目前,我国还处于产业结构的初期到中期演进状态,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着重加快第二产业人力资本积累.只有第二产业产出比重不断增长,才能逐步接近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由第二产业占主导演进为第三产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扩大就业的背景下,环境规制能否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绿色就业与高质量发展等多重目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构建一种操作便捷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将其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及规制效应,在统一框架内剖析环境规制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本机制,并使用联立方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探究在各类人力资本因素调节下环境规制对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能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途径影响高质量发展。(2)环境规制通过与人力资本溢价的动态匹配,能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助益高质量发展。(3)环境规制在人力资本因素调节下对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总体而言,人力资本因素的改善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对高质量发展的倒逼效应;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是当前调控人力资本因素、释放环境规制高质量发展效应的政策重点。(4)中国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在环境问题中缺乏协同治理,削弱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全局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充分激发环境规制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从单纯注重人力资本“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实现区域协同治理,这对有效改善环境规制的高质量发展效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多年来粗放型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重化工围江"的严峻局面,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以快速城镇化为表象的城市蔓延问题逐渐显露,城市蔓延使得城市空间迅速扩张,产业空间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城市蔓延能否促进产业升级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首先利用中心外围理论、集聚经济以及分工合作理论阐释了城市蔓延影响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利用城市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城市蔓延指数,基于长江经济带2004—2013年104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市蔓延与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呈"U"型关系,即短期内城市蔓延显著抑制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升级,长期中,在规模经济和分工协作效应的带动下,城市蔓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城市蔓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先正后负,二者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蔓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先负后正,二者存在"U"型关系.产业升级其他表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表明,城市蔓延与产业升级间存在"U"型关系.最后,文章从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技术创新等角度提出促进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意产业对产业升级至关重要,其对产业升级效应长期未得到相应关注.针对一组研究假说,基于福建省各地市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显示,创意产业对产业合理化统计上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产业高度化在统计上有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剖析创意产业对产业升级效应的作用机制,发现其主要通过两条作用路径:改善人力资本、提高经济增长.以上结论提供了创意产业对产业升级效应存在的证据,对制定和完善福建省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平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否有效促进出口产业升级,成为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和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议题。作者基于2007—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中国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旨在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否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有效推动出口产业升级,同时考虑技术水平、地理分布、“市—片区”布点、设立批次等城市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推动了中国出口产业升级,在开展严格的识别假设条件和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影响机制看,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推动出口产业升级;从城市异质性看,对于拥有高技术水平、地处东部地区以及“一市多片区”以及“长周期”的城市,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层次上,已有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均停留在省级层面,忽略了城市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异质性,而文章作者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更为深入地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内生技术进步模型,论证了金融发展同人力资本、技术差距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一同促进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基于Hausmann模型,剔除加工贸易型进口产品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采用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国家、区域和产业3个层面分析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是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不同金融发展度量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金融效率和区域信贷期限结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影响更为显著;金融发展对不同区域和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不同,东部地区和高技术产业由区域金融效率推动,西部地区和低技术产业由区域金融规模推动;外国直接投资、研发投资和人力资本对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着力提高区域金融效率;优化中西部地区的金融规模;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力资本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的资源集聚能力高低有别,而地区的资源集聚能力又决定性地表现为人口流入与企业入驻规模。因此,从人口流动与企业选址的视角,分析区域人力资本、资源集聚能力与城市蔓延的关系,可以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蔓延现象的形成及其空间分布提供一种微观解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与城市蔓延负相关,人力资本越丰裕的地区,城市蔓延指数越低,城市蔓延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区人力资本不足造成的。由此,根据人力资本的分布来引导城镇土地、产业与人口扩张,是避免城市蔓延现象实现“产-城”融合的紧凑型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采用Lilien指数、More值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等方法,测度2004-2012年合肥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方向,并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合肥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大幅提升,与武汉相当,仅次于长沙;第二产业超前系数虽不及武汉、南昌,但第三产业超前系数高于该两市,位列长沙之后。合肥应当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