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主要立足于宏观经济系统四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分析,了解这些变量间的制约或促进关系.基于系统的向量自回归(VAR)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同时结合经济学理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国债发行规模及相关影响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确定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并应用协整理论对国债发行规模及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关系检验 ,建立了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 (ECM) ,解释了国债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国债发行规模短期变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社会养老保险普及均会对作为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之一的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基于差分GMM模型,利用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口年龄结构、社会养老保险、宏观经济变量三方面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与通货膨胀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老年抚养比与通货膨胀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社会养老保险对通货膨胀既有推动的一面,也有抑制的一面。因此,通过对上述因素的控制,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控制物价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甘肃省省情的系统认识是进行甘肃经济战略决策的前提。经济系统各变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以甘肃GDP、消费总额、投资总额和出口总额作为一个系统,检验该系统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研究系统各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进而基于ECM模型研究系统各变量的“短期”波动,揭示甘肃经济的本质特征(甘肃省情),并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据自2005年7月汇制改革至2008年12月的相关月度数据,利用多元协整技术,估计我国进出口方程以及中美、中德双边进出口方程,检验汇率、收入和FDI等宏观经济变量与我国贸易收支之间的协整关系,对比分析各变量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识别影响贸易收支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并提出改善我国贸易收支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中的协整和ECM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协整理论和方法,对1979年以来的我国长期宏观经济变量的数据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建立了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ECM),依据于此模型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国债发行规模短期变动的影响因素,同时结果表明该模型也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7.
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然后对国债发行规 模及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单位根ADF和PP检验与协整关系Johansen检验,建立了中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ECM),此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国债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国债发行规模短期变动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 ,该模型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总量平稳性特征或者是否具有单位根,对研究变量的长期趋势以及变量间因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Enders和Lee(2012)提出的傅里叶序列逼近单位根检验研究了中国宏观经济1952—2011年间的实际产出、实际人均产出、实际消费、实际工资和实际进出口5个指标的动态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所有指标为包含结构变化的非线性平稳序列,这对于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趋势以及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也表明以往建立在单位根结果基础上的协整分析及格兰杰因果分析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贸易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随着各国贸易联系的增强,贸易和经济周期协动性呈现较强的正向关系。文章利用1999—2008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我国进出口贸易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出口贸易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存在正向的关系且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进口贸易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存在反向的关系且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比较湘粤两省宏观经济运行当中的几个主要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GDP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说明了湘粤两省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对国内外市场信号反应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变量与股价指数的协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运用协整方法研究中国股价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建立多因素的长期均衡模型,同时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股价波动与经济增长相背离、股票市场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对检验结果出现的原因作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房价也节节攀升,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房价的影响也引起了关注。为了证实房价与宏观经济基本面之间的关系,选用货币供应量M1,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宏观经济的代表变量,通过计量模型对宏观经济与房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基本面的持续繁荣对资产价格尤其是住房价格有积极的影响,货币供应量M1对房价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并据此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我国宏观计划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机制,作为一种事后调节手段,在较好地解决资源短期合理配置的同时,对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等重大经济活动的调节却显得无力。而以市场为出发点的计划机制,通过宏观经济变量与市场运行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借助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DMS模型以高度灵活的模型设定方式描述变量间的关系,能够对变量间关系的时变特征进行更准确的刻画。以麦克勒姆规则作为中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基础模型,运用DMS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具备明显的模型动态调整特征。当宏观经济处于增速与通胀均较低的萧条状态时,货币政策主要关注经济增速,对产出缺口做出反应;当经济处于增速与通胀均较高的状态时,货币政策将主要关注通胀,对通胀缺口做出反应;当宏观经济处于增速居中而通胀较低状态时,货币政策将对产出缺口与通胀缺口兼顾考虑;当宏观经济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状态时,货币政策不做出特定反应。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个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国债负担率模型,利用我国1995~2004年的国债相关数据,对我国的国债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结果来看,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发债空间,但在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下,我国的国债同样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协整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中美两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与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对中美两国政府实施调控政策的偏好和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美国宏观经济波动存在长期的相互关系;中国更侧重于使用政府消费与投资支出作为短期调控措施,而美国更偏向于使用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作为短期调控经济的信号;中国政府在运用货币供给量M2作为宏观调控政策时更具有主动性,而基准利率工具属于弱外生变量,显著受到经济波动的反馈作用.美国政府支出属于强外生变量,政府对其调控的自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中国1997—2014年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研究了公共债务、房产价格、通货膨胀、基尼系数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债务、房产价格和通货膨胀在短期内与我国GDP增长率存在正向关系,但在长期内公共债务与GDP增长率存在均衡关系,房产价格、通货膨胀在长期内与GDP增长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基尼系数与GDP增长率一直存在反向关系。而公共债务、房产价格、基尼系数、通货膨胀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宏观经济波动,所以政府应当实行合理的公共债务规模,缩小收入差距,将通货膨胀和房产价格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促使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乘数与加速原理相结合的理论为基本模型,对中国1978~1997 年的投资、消费和收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模型变量进行反复调整。模拟数据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改革开放20 年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对于银行稳定性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视。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变量与银行稳定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实体经济指标与银行稳定正相关;资产价格指标与银行稳定负相关。房屋销售价格增长率、证券市场市盈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银行稳定指数的Granger原因。政府救助和提高直接融资率会增加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而预算软约束则会增加银行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20.
国债收益率曲线是资产定价、宏观调控以及货币政策制定中的重要参考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可以解释国债收益率曲线大部分变动的三个主成分,并结合多种宏观经济变量对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主成分和宏观经济变量能够很好地拟合国债收益率,并且对各期收益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同时采用逐步回归法,寻找具有协整关系的显著性影响因素,通过研究显著性变量的变化,可以提前对国债收益率曲线未来的变化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