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扎龙鹤乡     
郑永康 《中华魂》2008,(12):85-85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齐齐哈尔市郊30公里处的扎龙鹤乡,有21万公顷浅水湖泊和草甸,世界上现存的15种鹤类中这里就有6种,它们是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白鹤和灰鹤。其中丹顶鹤扎龙就有500多只,约占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1987年扎龙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所以,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丹顶鹤的天然故乡。  相似文献   

2.
扎龙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合理地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在充分调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因素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扎龙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候鸟迁徙提供栖息地、防止区域土地荒漠化、蓄水补水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功能价值;面对湿地缺水、植被破坏、污染加剧以及物种数量锐减等诸多问题,应尽快制定《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配套的条例执法管理制度,强化法治,综合保护,以期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旅游价值。该文通过对衡水湖现存的自然、人文景观的考察,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方面,分析了衡水湖的生态旅游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衡水湖湿地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旅游为支撑,建立良性循环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我国湿地资源丰富,但目前湿地面临着面积锐减和功能退化的威胁。法律视野中的湿地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存在着立法进程不快、执法管理不力、公众参与不够的问题。由此提出的对策建议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湿地法》的立法、出台专门的《湿地自然区保护条例》、按“一区一办法”的思路制定地方法规、加大现行法律法规执法的力度、不断扩大公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初见  张笑 《华人时刊》2011,(8):50-51
洪泽湖发育于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从卫星云图上俯视,其水域宛若一只振翅翱翔的天鹅,镶嵌于江淮大地,故又被称为"天鹅湖"。泗洪洪泽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泗洪县东南部,2006年2月11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原杨毛嘴湿地为中心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湖滨珍禽鸟类保护区、生态森林公园、生物多样化科普区、万亩水产养殖生态示范区和万亩无公害稻蟹立体养殖示范区六大功能区组合而成。核心区面积近15万亩,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浮游动物35科63属91种。  相似文献   

7.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认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并行不悖地开展对游客的环境教育。通过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的问卷调查,了解游客获知保护区的途径,游客对保护区功能的认知,游客对保护区管理措施的认知,以及游客对自然保护观点的认知。从而发现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和效果不足,因此有必要借鉴其他保护区的经验,运用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媒体扩大对保护区的宣传。并且设计一些大众活动,使更大范围的群众参与进来,从而增强他们对湿地及鸟类的关注。同时,保护区还要根据不同年龄和层次的游客设计不同的宣教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在管理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限制了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综述了自然保护区现存的问题和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如何实现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搞清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最后构建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下的治理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处于水陆过渡地带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具有多种功能和重要作用,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内陆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沈阳市最北端的康平县康平镇西部,处于内蒙科尔沁沙地南缘,组成了一个比较脆弱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功能。由于该地处于辽宁西北半干旱区向中部平原湿润区过渡的生态敏感带,是阻挡内蒙风沙入侵的一道重要屏障,从而对于沈阳市域的自然保护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针对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资源及保护、开发利用现状,从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提出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一定要把它纳入到沈阳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在保护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关系的经济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地球最具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自然资产富集的资源系统,对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发展和政策等原因,中国的天然湿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湿地保护越来越重视,但湿地的保护仍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展矛盾冲突严重的发展中大国,在湿地保护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该文围绕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基于湿地资源的功能属性和经济特征,系统分析了湿地保护与利用中的利益关系,提出了湿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洞庭湖湿地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重要功能区和全球重要的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地.同时也是支撑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基础.应当以湿地科学为指导.树立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理念,打破条块结合的湿地行政管理格局.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与环洞庭湖地区的整体联动机制,将洞庭湖自然湿地当作统一的省重点生态区进行管理,在长株潭城市群与洞庭湖地区之间建立生态和经济的对接与互补关系,设立洞庭湖管理委员会协调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的湿地管理.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市湿地的发展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是独特生态系统,与农田、森林并列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湿地结合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二者。学术上通常把湿地定义为:无论其为天然或人工  相似文献   

13.
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生产、承受、信息、调节等多种生态功能 ,科学规划和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 ,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具有重要意义。岛屿生物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于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 ,包括保护区网设计、保护区规模的确定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湿地公园今后的景观形象。结合安吉西港湿地公园规划实践,提出了在湿地景观营造中融入乡土景观元素的思路,提炼自然、人工和非物质形态三类乡土景观元素运用于景观营造,增强湿地景观的地域性和文化属性,让湿地公园景观回归朴实无华的自然和乡野特质。  相似文献   

15.
出于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中国政府将许多湿地划为自然保护区,禁止农民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文章从外部性理论出发,提出解决湿地保护区外部性问题的有效手段--生态补偿.同时以天津七里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了在该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即建立湿地保护区对当地农民的发展空间、生存空间和环境权力具有一定的限制,对其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其次,明确提出当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为市县政府、周边地区及当地受益企业和机构;最后,对其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表示,确定了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沿海湿地资源丰富 ,区域特征显著 ,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成为重要的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 ,必须以生态旅游为特色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建设连云港山地海岛湿地自然风景区、盐城国家湿地公园、南通湿地民俗文化旅游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对腾冲北海湿地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腾冲北海湿地是亚热带火山熔岩堰塞湖,是西南唯一高原火山堰塞湖沼泽湿地,是生物物种保护地及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地,其独特的高原湿地自然生态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科考研究价值和富有特色的生态价值。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北海湿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北海湿地受到破坏的原因着手加以分析,并提出加强北海湿地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肇庆市城区湿地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并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肇庆城区主要湿地资源特征和湿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肇庆城区湿地资源丰富,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部分,多种类型的湿地景现是构成肇庆城区景观的主要元素.城市迅猛发展与城市规划滞后,导致肇庆城区湿地面积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建议在修订肇庆城市规划时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城市湿地景观建设,提出了开挖运河构建肇庆环城水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湿地经典--红河哈尼梯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河哈尼梯田是哀牢山区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在千百年勤奋劳作中开创的一套梯田文明系统,它是中国山区稻田农耕的最高典范,更是中国人工湿地的不朽经典。它在原先没有湿地的哀牢山区创造了人工湿地梯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江平原改变天然湿地为稻田和耕地相比,更显出它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20.
国际湿地公约中明确规定:“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样定义,出于一种战略考虑,为了不分割滨岸地区与开阔水体的紧密联系,把集水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