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如书     
文若溪 《社区》2013,(2):24-24
看如花的少女从身旁走过,看年轮渐渐爬上自己的额头,终有一丝没来由的害怕,害怕走向人生的暮季,想来,人生就是一个像朝阳走向夕阳,这样一个简单的历程,就像一本书,有扉页也有末页,一本书内容再多总有终结语的出现,书有厚薄之分.人生亦有长短之区别。每个人的寿命不一样,历程也不一样,内容也不相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写手,都可以写了同属于自色的书本,只是内容和意义的区分而已。  相似文献   

2.
朱成玉 《社区》2010,(2):7-7
上帝阅读着尘世的每一个人,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了一本书。厚的、薄的、通俗的、经典的,还是无聊的?书是自己写的。对人生的理解、对家庭的理解、对爱的理解,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每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面孔后面,都会是一段段的传奇经历,一段段的曲折故事,一段段的心路历程。每个人都在用生命撰写着自己的那本书,无论高贵或卑贱、富有或贫穷、幸福或痛苦,就算只有自己一个读者,也值得每天抽出些时间来书写,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本书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成才与就业》2022,(9):48-49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亦如此,若不提前做好规划,多半惶惶度日或慢人一步。做事不能盲目前行,更何况人生呢?我们每个人都应慎重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样才能在困难挫折中坚定不移、勇往直前。本期分享的四本书,将从不同维度告诉我们,如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合理规划、成就自我。  相似文献   

4.
《四库提要》评价《别雅》为“小学之资粮,艺林之津筏”,说明《别雅》在经书训诂上有重要意义。由于前人对这本 书关注不多,关于这本书的研究也不多,以致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当然,它的价值人们也了解不多。每一本书都有它存在的价 值与可取之处,无论它是否存在问题。通过对《别雅》与《尔雅》在训释方式、训释内容、注文、方言运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比 较,进一步来阐释《别雅》的特点及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包括它所取得的成就与它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在《人生之体验续篇》一书中认为:为俗情世间立一个毁誉的标准十分重要;人生之艰难与哀乐相生;人生立志之道即是使自己之实际的存在成为一理想的实际存在:人生之虚妄与真实相伴,人要成为一真实的存在,须经过一真实化之历程。通过反观人生历程中那些妨碍理想实现的各种艰难、罪恶与悲剧,他要求人们应随时提高警惕,反省自己的人生,以斩断那些人生途程上的荆棘,使人从烦恼、痛苦、罪恶的深渊中超拔出来,以归于人生之正道之思想。  相似文献   

6.
周国平 《社区》2011,(32):7-7
书是人生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路还得自己走。也许有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贞专一的爱情。我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以免受染太深.丧失了自己对书对人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7.
<正>王富仁先生为我的这本书作序,开篇从我与他的缘分谈起,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而人与书也是有"缘分"的。《春秋左传》是我生命中情有独钟的一部书,他凝聚了我人生中太多刻骨铭心的情事与情感。60年前的那一个龙年,我的父母把我带到人间一个温馨的小康之家。我这几年在课堂上讲欧阳修和苏轼,都会告诉学生,人生有一个好母亲是最大的福气。我的母亲是完全意义的大家闺秀,端庄贤淑,心灵手巧,不知书而达理(那个时代,家境再好的女子也多不能接受学校  相似文献   

8.
《周易》哲学的中心论是人生论。在探讨人生问题时,它就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也作出了回答君子是现实中具有普遍示范意义的理想人格,具备“元、亨、利、贞”四德;人性源自天道、本质为善,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因此每个人都有成为君子的可能;教育的作用在于“蒙以养正”,即顺乎自然本质之道赋予之善,依循并长养扩充之,以成就君子之道。  相似文献   

9.
《列子》与六朝文士的演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是东晋人假托的一部极具表演特色的书籍,典型地展现了六朝文士的演生心态。书中意欲消泯魏晋以来的有无之辨,将人生视为生死等量齐观的过程。这与六朝文士对于生死大化的挽歌情结十分相似。《列子》作者进一步对命运进行重新解释,用人力与命运交争的主题来反映当时人的命运观。这些与六朝文士咏叹命运的文学主题十分切近。《列子》一书反映了作者与注解者在生死无法预料的情形下,从狂欢走向悲歌的必然历程,从而展现了六朝文士独特的演生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题为“问题”,是导言性的,它的两章论述了目前所熟知的二十世纪人们走向分裂和非理性的下坡。第二部分称做“预言家”,占本书篇幅十分之九以上。第二部分每一篇文章都描写了一个或两个特别重要的个别人物的特征;这些个别人物的兴趣总起来看就构成一张相当完整的永恒哲学问题的名单,其中包括伦理学和社会哲学。因此本书既是按分析排列的也是按年代排  相似文献   

11.
智者曰:“书是我们生命的盐。“这个比喻平凡而又发人深省。盐,食之有味,又可洁物、防腐,能给人更新、更健康的生存意味。几乎没有一个识字的人可以说他终生不读一本书,也几乎没有一个读书人可以说他从来未受过某一本书的影响。好书的思想光辉历经千年也照样熠熠生辉,而在文明史的历史长河中,凝聚着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艰难探索深刻思考的好书又何止万千!随便捧起其中一本,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智慧的光芒。有大师曾言:“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因为读书,人生得以扩张与延伸,而与高尚思想为伍,使我们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与那个世界相交,现实的世界显得混杂纷乱,书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父母是我们的出版社,生日是我们的出版时间,身份证是我们的书号。男人是汉书,老人是史书,军人是兵书,僧人是经书,多胞胎是丛书,离退休了是闲书,良朋诤友是参考书,那些以刺青、文身、彩绘为时髦的年轻男女是绘本。如果你身高体胖,那是大开本;如果你小巧玲珑,那是袖珍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让坏人成为禁书,让好人成为畅销书,让我们用心血为墨写好自己,我们的印数都只一册,每个人都是绝无仅有的孤本珍籍。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有些人的故事跌宕起伏,充  相似文献   

13.
爸爸的书可多了,书桌上、书柜里、床头边到处都是。吃饭时,他手中捧一本书,不然就吃得不香:睡觉前也得捧一本书,不然不能入睡:甚至连上厕所时也在捧着一本书…… 说到这儿,我想起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趣事。 有一天,爸爸找不到刚刚还在看的一本书了,他急得团团转,忽然他大吼一声:“大臭儿子,看见我的书了吗?”我赶紧跑过去一看:爸爸像只无头苍蝇,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看见我来了,  相似文献   

14.
在名人出书风起云涌的时候,有位出版人注目山川江河之余,神情淡淡地推出了把普通人的笑容和泪水印进书页的《人生中国丛书》。在他的案头上出现了这样的字句:或许不够惊天动地,或许不够辉煌磅礴,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正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群,形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共和国从贫穷走向小康的历程中谱写着绚丽的篇章。我们崇尚真实,真实往往比虚构更离奇更有力;我们关注平民,平民往往比名人更真实更亲切;我们歌颂人生,人生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创造。我们相信,这些关于中国人的生命故事的书,相对历史,它是素材;相对未来,它是历史。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如果这个人是如此真诚、勇敢,和盘托出她的心灵和血肉的话。每本书又都是一个人,书的内容、结构,书的文字、风格,乃至书的题跋,都会向读者展示作者的人格与气质,或高尚,或伟大,或纤细,或敏感。 我读到一本毫不畏惧地真诚坦露自我的小说《东方少女读美国》,作者唐涛是这样地将自己的一切倾诉给读者,是这样毫不设防地把读者当成她的知心朋友,以至于当我读罢小说,掩卷暇思的时候,一位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睁着一双童贞稚气的大眼睛的少女活脱脱地出现在眼前。她在看,在想,在接受,在抗拒,她在以西方的文化教育火焰,锻打着中国文化教育塑就的筋骨,她在东方文化的粗糙表面上,用西方文化进行一番Polish,正如我们给打造好的家俱打蜡上光。 小说的内容是极为丰富复杂的,象少女的心的明镜台,倒映出整个当今美国世界:有人情冷暖,扭曲世态,有倾轧争斗,心灵创伤,有智慧的机锋,有低劣的伎俩,甚至有性的骚扰与强暴。  相似文献   

16.
《追风筝的男孩》又名《追风筝的人》,是主人公阿米尔为儿时犯下的一个小错误而寻找心灵救赎的一本回忆录。实质上,每个人在每个生命阶段都可能犯错,有些人会因为一些错误深深自责,痛苦不已,从《追风筝的男孩》中可以看到逃避是无法弥补曾经犯下的错,只有直面和救赎才能让自己自责的心理得到宽慰。在此从本书的写作背景出发,通过《追风筝的男孩》这本书中的人物与情节,感悟人生救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主要建立在内省的“静”的思维基础上;中国艺术是一种表现的“静”的艺术。鲁迅说。“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自己就沉静下来,与实人生离开。”这句话显然笼统,且带着“呐喊”的激动,却深刻地概括了中国两千年思想文化的大致精神。那么,这种“静’,究竟如何建构起来,又有着怎样的功能呢? 1 从心理学的意义讲,静不只是简单地代表一种心理状态,而意味着人的各 种本能和情感冲动的内抑制与理性的自觉,“人心特征要在其能静耳”“必有自觉于衷,斯可谓之心静;唯此心之静也,有自觉于衷焉。”“本能活动无不伴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研读<画像>入手,介绍了小说的主要结构内容,分析了主人公在各种环境压力下个性意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既有赏析,也指出对现代人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定位都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只求平平淡淡,有的人追求轰轰烈烈,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都有确立自己人生观和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那么,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应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又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  相似文献   

20.
从容真好     
王延群 《老友》2008,(3):1-1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乱云飞渡中劲松的从容,令人钦佩和赞美。人生需要从容,淡然宽怀看春秋。一位明星说得好:"大红不骄纵,冷落也从容。"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主人,当你驾驭生命之舟行进时,遇到滚滚激流或惊涛骇浪,这就需要从容把舵,战胜艰难险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