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耕 《中国社会科学》2023,(4):99-121+206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分结构”体系,初步形成于芬格尔特等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形成于米丁等人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弗罗洛夫的《哲学导论》力图建构一种苏联式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卢卡奇力图以“总体性”为根本原则重建唯物主义辩证法,哈贝马斯力图以“社会交往”为中轴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南斯拉夫的“辩证唯物主义派”力图建构科学性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原民主德国的柯辛则力图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建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凝聚着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独特理解,并明确提出“当作实践的唯物论看的唯物辩证法”这一命题;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了具有“中国内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刘丹岩、高清海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开启了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新探索;肖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力图以实践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和建构原则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现行哲学体系的改革问题多数论者认为,现行哲学体系基本上是从苏联移植过来的斯大林模式。它是以“物”为主线建构起来的自然本体论体系,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应予彻底否定重建。但有人则认为,现行的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仍然正确。缺陷只是在于内容陈旧、僵化,缺乏说服力。应用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及其提出的新原理、新范畴,诸如“系统”、“结构”、“信息”、“主体性”、“价值”等予以充实,以此来丰富和发展。另有人认为,现行哲学体系只是在逻辑上存在着问题。这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究竟是一种体系,还是一种指导研究和行动的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有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没有像先前的哲学家那样,创建一种具有先验性质的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借此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世界观的性质,是否还需要用一个理论系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地再现出来?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如果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方法,是否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日益空壳化,或者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的多元化,并最终消解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值得讨论。我们刊发这组论文,试图引发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以期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体系哲学"作为旧哲学的代名词具有本质主义、结构强制和"终极真理"的共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观点出发,革命性地颠覆了"体系哲学",建立了始终面向现代世界历史,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可开放的哲学体系;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是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在廓清"体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实现了整个人类哲学思维的深刻的变革,哲学的发展因此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笔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贯穿着两条基本的理论线索:第一,是整个人类哲学思想体系的“转型”,即“知识总汇”的、“科学的科学”的旧哲学体系这种“全部以往所理解的哲学”的终结,以及以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主旨的新哲学形态的出现;第二,是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转型”,即从以说明物的存在的客观性为中心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向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出发点、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的转变.完成这两个方面的转变,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伟大变革的基本内容,也是构成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哲学体系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形态”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 1988年7月,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和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发起,在广东省江门市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学术研讨会.围绕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再认识的问题,与会代表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展开自由争论.一方面,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僵化的理解,进行了批评性分析,指出这是当前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深入研究的重要障碍;另一方面,就如何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新见解.在会上,笔者谈到应该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多样化的哲学体系,从结构上看,它包含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这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特别是哲学教材体系还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的工程。我们认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应力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的精神实质及各个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给予科学地表述。过去通用的一些哲学教材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贯串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的精神实质——“科学认识的运动”表现得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的融合——评张岱年的新唯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对话的过程中,张岱年将儒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观念和范畴"综合创新",成功建构了一个由宇宙论、方法论、知识论和人生论构成的新唯物论哲学体系,较好地解释了当时的现实世界.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学对话和融合的经验,对于我们当前思考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是一个多样化、复杂化的世界,没有一个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无法适应这个世界。因此,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繁荣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就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宗旨、理论基础,以及我们所建构的哲学原理新体系,谈一些认识。 (一) 当前,我们探讨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根本宗旨:为了更好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与改造当代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从哲学发展的历史考察哲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也是一个发展的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地概括哲学史上哲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演变过程,对于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从而对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突破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基础上,进入了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建构与反思,是从整体上把握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创新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成果进行了比较集中的梳理,由此反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正在理论和实践中酝酿。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是当前摆在我国哲学界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之一。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哲学体系不是一个单纯形式的问题,它涉及对一系列哲学中的重大问题,如对象、基本问题、结构、性质,功能等等的看法。一个哲学体系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哲学的根本观念的变化。可以说,体系问题也是内容问题,而且是根本内容的问题。如果体系得不到改造,仅仅是一些个别的、具体的内容的变化、修修补补,哲学是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及若干理论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元梁 《东岳论丛》2004,25(5):56-6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重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和当代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性和学术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关系 ;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领袖哲学与学者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一致性与表现形态多样性的关系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新形态与问题研究的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吸取其他哲学成果的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概括具体科学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应用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根据这个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理解为马克思哲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观点、学说与体系是不同的,马克思哲学本身也并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观点和学说演变为一个严整的哲学体系,要经过新的整合和再创造。作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作为观点和学说的马克思哲学,无论在内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科学和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 ,也是对资本主义批判和超  越的思想产物。在今天 ,当人类历史迈入了 2 1世纪的新纪元 ,时代的呼唤 ,实践的需要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 ,都向我们提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要求。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去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已成为一项紧迫的理论任务。“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一个大题目 ,其中包含许多具体、复杂的问题 ,需要我们深入地思索和研讨。只有当我们把有关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意义、目的、内容、方法等诸多问题弄清了 ,我们才能进一步去着手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理论形态和科学体系。为此 ,本刊特辟“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专栏 ,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参与 ,共同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我们的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费尔巴哈论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诞生的标志,因为它彻底摆脱了费尔巴哈,确立了实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费尔巴哈论》则是恩格斯晚年为了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这两篇著作,论述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与一切旧哲学体系的区别。其他经典著作,如《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等,是批判其它哲学体系的产物,因此亦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教材课题组首席专家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应以实践范畴作为核心范畴并把实践论理解为一哲学体系的基础.如何在新哲学教材中贯彻"以实践论为理论核心"的原则呢?作者提出了系统的意见,特别强调要把坚持唯物主义原则作为阐发实践论理论核心地位的前提,把实践论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把实践论同辩证法同一起来,使之成为认识论与历史观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哲学史上曾长期存在哲学与人民关系颠倒的现象,哲学家们以理论活动为原型构造哲学体系,蔑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马克思哲学的形成过程是确立新哲学立场和方法的过程,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哲学是人民的产物,与人民的生活实践密不可分.马克思超出社会分工眼界的局限,把无产阶级作为人民的主体,在现实劳动及其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建构哲学.李大钊、李迭、艾思奇、毛泽东等都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人民实践关系的研究,我们在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应该自觉克服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植根于人民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人学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之一.世纪之交我国的人学研究正处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全面建构时期,迫切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加以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邓会君 《河北学刊》2014,(3):191-193
瞿秋白和李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瞿秋白是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第一人。李达对瞿秋白的思想进行了拓展,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释,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体系进行了整体性的构建,创造性地给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内容和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