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9):22-29
说起中国人近代的大同理想,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康有为和《大同书》,这也在无形中减弱了对谭嗣同大同思想的关注。其实,谭嗣同与康有为一样对大同社会津津乐道,并且对大同社会提出了种种畅想。两人的大同思想呈现出诸多相同之处,一起推出了近代大同形态的第一阶段。比较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相同点,有助于领略戊戌启蒙思想家的大同思想的共同特征,进而深入了解戊戌启蒙思潮的主旨诉求和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的代表之一,在他的思想武库中,有若干关于妇女地位、作用、命运的见解,不乏明智和精到,是他进步思想的组成部分。后来,康有为的保守倒退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在妇女观方面,考察其前后思想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复杂的中国近代社会。一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字广厦,青少年即博通经史。求学之时,他密切注意观察社会生活,妇女受压制的情形给他以深刻印象,他姐姐逸红“甫嫁百日,夫即病亡”,妹妹琼琚中年丧夫,“自贫以伤,数载遂殒”①。乡间妇女缠足所受的苦楚激起他由衷…  相似文献   

3.
本体之辨:从康有为到谭嗣同魏义霞,陈章范同为中国近代早期的启蒙思想象,康有力和谭嗣同对本体的殖构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比较和剖析两者宇宙观之异同,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他们的整体思想以及理解和评估中国近代哲学都是大有神益的.康谭二人在本体论建构上有着相...  相似文献   

4.
略论康有为的对外开放思想陶水木作为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康有为,他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他的这部分思想遗产,对于弄清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对于当今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与康有为人格观的演变吴乃华甲午战争是康有为人格观的转折点。甲午战争前康有为已经介绍了西方近代自主平等的人格思想,但对这一思想如何与中国的改革实际相关联,他当时并没有涉及。甲午战争的惨败对康有为的思想触动很大,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他深感国民的主...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的政治思想研究较为深透,而对其科技思想的研究则不够充分,本文则是对康有为科技思想研究的专文。文章认为,康有为的科技思想是他丰富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大量的事实论证了科学的重要性,尖锐地指出了中国国弱民穷是由于科技落后造成的,并就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传统乃至教育体制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康有为还提出了发展科技的具体主张:设立学会以开风气;大译西书,创办报刊,以使科技思想深入人心;开办博物院和型图馆以开民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为我用。康有为的科技思想在中国的科学发展史上应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与康有为近代化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与康有为近代化观的演变吴乃华甲午战争是康有为近代化观的转折点,它使康有为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此前的近代化。在中日对比的基础上,康有为提出了变政的主张,他融中学西学、民主民本为一体,创立了一种新的近代化观。这一思想缩短了中国与世界进步潮流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化论是先进的中国人民开展解放斗争的主要理论武器,也是中国资产阶级进行哲学革命的根本思想。在戊戌时期,作为资产阶级著名的启蒙思想宣传家梁启超,先是信奉康有为的“三世”说历史进化论,后又通过严复的译著(主要是《天演论》),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进化史观,并认为中国的变法维新是势在必行的。戊戌变法失败后至1902年间,梁启超在日本由于广泛地接触到西方国家和日本的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进步史学思想,他的进化史观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宣传的社会历史进化论,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无疑是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中国近代进化史观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本文试图对梁启超的进化史观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所关注的是思想启蒙。作为探讨严复近代启蒙思想之系列论文中的一篇①,本文想通过对严复政治哲学的探讨,以揭示以下主旨:在倡导思想启蒙时,他如何以西方近代的政治学说破除中国传统的政治意识,以引导广大民众树立近代的政治观。严复的政治哲学,集中体现在《政治讲义》一书里。此著虽系八篇讲稿整理汇编而成,然端的是“清末之第一部政治科学著作”③,因为其主旨在于阐述近代的政治观。在这部著作中,严复通过对西方近代政治学的阐述,告诫人们要破除政治愚昧,把政治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并且着重…  相似文献   

10.
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理想社会的异同臧世俊在近代中国,许多思想家在寻找救国道路的同时,对未来社会前景亦进行过一番设想和憧憬,洪秀全太平天国理想、康有为大同社会蓝图和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共同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空想社会主义的辉煌篇章。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将孔子奉为中国的教主,孔教的称谓既表明孔子是宗教家,又表明孔子是教育家。在这个前提下,他对孔子的教育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宗旨予以探究,从不同角度共同展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康有为来说,正如教育家是孔子是教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样,教育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部分。在中国近代,认定孔子是教育家并阐发孔子教育思想者并非康有为一人,在孔子是教主的前提下发掘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康有为的显著特征,也正是这一点拉开了康有为与同样认定孔子是教育家的梁启超、章炳麟等其他近代哲学家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试论康有为的君主立宪思想及实施策略杨义银戊戌维新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在促使古老中国步入近代化方面有着开创意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是康有为及当时整个维新志士的共同主张,戊戌时期的各次改革,都是围绕这一总的目标而展开的。因此,弄清康的这一思想,对于正确评...  相似文献   

13.
李砂砂 《阴山学刊》2002,15(3):83-86
康有为把教育当作振兴中国的重要手段、国家富强的根本,提出在中国建立一套完整的近代教育体制,并在实践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德育,主张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康有为的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可亭 《北方论丛》2008,4(2):99-102
钱玄同一方面受康有为经学思想很大的影响,对《新学伪经考》也多有誉美之辞,而另一方面二人所走的并不是一条同样的道路。可以说,康有为是近代的今文经学家,近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而钱玄同则不泥家派,超越今古又超越经学,是埋葬经学、变经学为史学的一个功臣。分析认识钱玄同对康有为经学思想的承继与超越,对于认识康有为和钱玄同的经学思想,以及中国近代经学的发展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古老的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特别是在近代社会,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断入侵,中国思想文化中原有的大同思想也呈现出近代特色——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美育的发展罗国萍中国近代美育以外来思想为武器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同时又把传统的人性论、礼乐相济、自然无为的思想融合在外来思想体系之中。用外来思想来整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近代美育的基本特征。中国近代美育的发展经历了启蒙、开拓、分化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为旗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标志着欧洲最终从中世纪走向近代。近代中国虽然并不存在西方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明清启蒙思潮和近代西方思想双重影响下,又的的确确经历了自己的思想启蒙过程,有着一批最早睁眼看世界、不乏真知灼见的启蒙学者与思想家。在近代启蒙思潮中,除救亡、科学、民主等喧腾一时的思想观念外,与工业化潮流和资本主义兴起密切相关的重商思潮,①也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想潮流。以重商思潮为标志的近代商业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冲破封建专制的束缚,走向工业社会和实现近代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拟对近代中国的商业启蒙过程及其内容和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身为今文经学大师的康有为所倡导的“托古改制”,是引人注目的一幕史剧,它的悲剧性结局,不仅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格局有关,而且受康有为本人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本文拟通过对康有为“托古改制”及其思想武器——“经学”进行剖析,进而从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深层的文化意义上解释:为什么类似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在中国不能成功?为什么作为思想武器的近代经学,会由推动改革的工具逐渐变成束缚思想家的精神枷锁?并以此就教于同行与先辈.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近代平等派的启蒙思想家,康有为、谭嗣同都对平等推崇备至,他们的平等思想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第一,为了提升平等的地位,把平等说成是宇宙本体仁的基本内涵,致使平等成为宇宙法则;第二,在内涵界定上,把平等理解为绝对平等或平均,将平等的实现与大同社会联系起来;第三,借助西方传入的以太、电、力等自然科学来论证仁和平等。康有为、谭嗣同平等思想的相同性源于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在本质上带有虚幻、抽象和绝对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康有为、谭嗣同的思想最为接近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两人的思想有同亦有异。无论康有为、谭嗣同还是梁启超都注重同的方面而忽视了异的方面。只有全面审视其间的同异,才能对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的契合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