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民思想是戊戌维新思想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改革的转折点,自此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从物质文化的学习和引进转向制度化的学习与改造,从重君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转向重民的自下而上的改革。适应这一转变,维新思想家提出了中西结合的新民观。他们认识到,中国欲富强,必须实行民主政治;要实行民主政治,不能不重视平民的作用;欲动员民众,不能不有民众的自我觉悟。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开启民智。一、以君民共主为核心的变政观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思想家在对前此近代化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君民共主为核心,实行政治改革的变法…  相似文献   
2.
试析梁启超戊戌变法后的启蒙思想□吴乃华戊戌变法的失败,是梁启超思想的转折点。戊戌之前,梁启超以变法的宣传家而著称,为鼓吹变革作了大量宣传工作。但在当时,他的思想还未突破康有为认识的局限。他主张自主人格,但和康有为一样,他把改革的希望寄托于皇帝之身;他...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文学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吴乃华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绩之一。它促进了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和中国人民的觉醒,使中国的近代化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近代化反思与思想启蒙任务的提出辛亥革命失败后,李大钊、陈独秀...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根据对中西近代化的考察与反思,提出了人的思想启蒙课题。认为,近代所以区别于古代,除了大机器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建立等外在标志之外,人的独立自主人格和自由平等权利的确立是更基本的因素。而中国近代的改革.多偏重于物质与制度层面的引进与改造,忽视了人的近代化,即使创办新式教育.鼓吹新民,倡言立宪,也仅仅从技术角度考虑,将人当做工具,为某种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服务,仍然没有使人摆脱从属地位。中国的近代化之所以未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国民素质远不足以承担改革的重任,不仅难以使引进的先进机器达到其功效,即使建立起民主政体也往往带有专制的阴影。中国人若想改变这一状况,迫切地需要发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需要国民性的彻底改造。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日甚一日,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洋务新政在近代化方面虽颇多建树,但终未能转弱为强,反被近代化同时起步的东邻小国日本打得惨败,表明“中体西用”的理论不再适用。在这亟需变革又缺少指导思想的时候,康有为提出了以变政为核心的维新思想,指出了中国近代化的方向。他的托古仿洋的论证方式,也为当时沉闷的中国思想界注入了一些新鲜的空气。  相似文献   
6.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思想家之人格观的转变与近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经历了钢常名教为体、以中化西和确立自主平等人格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一转变与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中西思想的融汇有着很大的关系,它既使中国人民接触到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发展脉络,又使古老的中国思想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出现了某种适应近代化发展方向的转机和再生,并由此影响到中国近代改革的面貌。然而不同阶段的变换并不完全是由中国社会内部新经济、新阶级因素的壮大所推动,而主要是由于对西方入侵所造成的亡国危险的回应。因而中国近代人格观的演变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急就章的痕迹,往往都带有过分强烈的感情色彩,而能以充分的理性来全面分析中西思想,从而影响了对改革的指导深度。研究中国近代人格现的演变,不但有助于人们认清中国近代改革成败得失的原因,也有助于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比较分析中西思想之特点,并在实现两者最优组合的基础上,创立一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人格。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思想家。戊戍时期,中国的近代化正处于转折时期。在亟需变革又缺乏指导思想的时候,康有为不拘祖制,勇于学习,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提出了融汇中西的变法主张。将中国人民对近代化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一、西方文化与康有为早期思想的变化康有为有扎实的旧学根柢。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熟读诗书经史,受到封建传统文化的薰陶。他崇奉程、朱,三纲五常的封建  相似文献   
8.
试析五四思想家的儒道观吴乃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鲁迅、李大利等先进思想家,以近代科学和民主思想为武器,对儒道思想进行了剖析和批判。他们指出,儒道思想是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主体,是中国封建社会赖以生存和长期延续的精神支柱,不但受到封建统治者的信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方近代化发展的考察和对中国以往改革的反思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入剖析,五四时期的先进思想家认识到,近代化的本质在于人的解放和人的精神状况的改变。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将人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高扬了人的自主性和自由平等的权利,导致了近代化的大发展。中国若想实现近代化,也必须有一个人的启蒙、人的解放的过程,由此他们发出了思想启蒙的号召,指出,国民价值准则、伦理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国民性的改造就是近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百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在政治上走向近代的开始。尽管它没有成功,但它在思想上的探讨,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启示。在戊戌变法时期,众多的思想家中,谭嗣同的民权思想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甲午战争的失败使谭嗣同感到,在世界形势大变的情况下,若想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