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政府和农资经销商进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文章构建了该博弈的纯战略收益矩阵,并求得其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结果表明,政府提高检查频率、降低检查成本、加重对违规销售环境污染型农资的罚款,可以降低农资经销商违规销售环境污染型农资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在排污费改为环境税的背景下,为研究环境税率的最优设计,从组织行为的视角,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地方政府和排污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在静态环境税率的基础上提出环境税率动态调整机制,并验证该调整机制抑制演化过程中波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环境税率动态调整是必要的;适当降低经济指标权重并提高环境指标权重、提高环境税征收强度、降低政府监测成本均能有效提高排污企业采取完全治污策略的概率,生产规模较小以及初始治污力度较高的排污企业最终采取完全治污策略的概率较低。认为应改善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加强税收部门和环保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适当提高环境税征收强度;加强对小生产规模排污企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博弈论思想,在建立政府、投资商、官员两两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投资商、官员三方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模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提出了降低投资商向官员行贿和官员受贿概率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商行贿行为、官员受贿行为的概率与政府查明投资商和官员之间行贿受贿的能力、政府反腐败的成本、政府对投资商行贿行为和官员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利用信息手段提高政府查明投资商和官员之间行贿受贿的能力、降低政府反腐败的成本、加大对投资商行贿行为和官员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的反腐败效率。  相似文献   

4.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排污权交易制度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难困境的重要策略之一。它具有方式灵活多样、调动企业治污积极性、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和企业治污成本等特点。制约我国排污交易的顺利实施,主要有环境资源产权身份模糊化、排污总量难以科学估计、市场立法机制不健全、交易成本障碍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环境政策是使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迫使企业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动态博弈理论,研究单独的排污税政策和排污税与减排补贴的组合政策对企业污染控制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从污染治理效果和社会福利水平两方面对两种政策的减排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排污税率和减排补贴率均与企业治污量正相关,与社会福利水平的关系均与税率和补贴率的大小有关;政府实施组合政策时企业的治污量和社会福利水平均大于只实行排污税政策时的治污量和社会福利水平,组合政策能激励企业加大治污力度,同时也能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单个排污行业黟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排污权交易机制模型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以考察排污权交易机制在环境治理方面所带来的社会福利影响。建立低成本的完善的排污监管机制是建立有效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关键条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降低监管成本,提高治污能力以及提供相应的减排激励或者提供相应的产品技术研发资金来有效地提高治污效率,提高社会福利,而企业同样具有相应的激励来改进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直接排放量来增加企业福利。  相似文献   

7.
核电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在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中得到重视。几次大型核电安全事故,告诫当追求核电经济效益时一定要注重核电的安全发展,走核电安全经济发展道路。中国核电行业安全监管中存在寻租行为,文章运用博弈模型对公众、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及核电企业三方寻租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监督受到罚款金额和行贿的影响,与惩罚金额呈反比关系,与行贿呈正比关系;政府安全监管部门选择行动概率受到工资、行贿、惩罚金额及监督成本的影响;核电企业行动概率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工资及惩罚金额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新环保税制为背景,将环境保护税与政府其他环境规制行为结合起来,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地方政府与排污企业的策略互动行为,并将公众举报纳入政府收益函数当中。基于地方政府及排污企业不同策略间净收益的大小,得到12种演化路径,以此为基础将企业减排创新的过程分为发展、成长和成熟期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政府监管强度对企业减排的影响程度视后者减排净收益大小而定,而前者强弱与否主要取决于监管成本的高低;企业减排发展初期过低的环保税率并不会引致企业进行减排技术创新;减排成长期的企业进行减排创新的决策则视政府策略而定;处于成熟期的减排企业则会主动进行减排技术创新。因此,在多种规制工具并行的前提下,政府应视企业所处发展周期的不同制定环保税率,同时辅以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补贴力度,以降低企业治污成本,促使排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向减排技术创新演化。  相似文献   

9.
农资品市场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博弈及其政策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资产品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很大。在对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经济学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建立了农资产品双价交易的博弈模型和政府打假的博弈模型,围绕模型中的变量分别从提高伪装成本,加强政府监管,增加打击和惩处力度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要实现农资市场的短期净化,政府应该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增强对政府监管打假部门的激励。最后从政策规制角度,提出了增加打假的制度供给、长短效机制的结合以及缩小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周至猕猴桃”和“眉县猕猴桃”种植户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基于质量安全的政府规制研究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政府规制显著影响农户农资投入行为,降低农户农资成本,有利于农户接受和执行政府规制政策;(2)政府规制促进了农户新技术采用行为,接受政府规制的农户对综合防治技术和果园生草技术采用概率更高,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持续提高和改善;(3)政府规制对农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无显著影响,接受政府规制的农户也没有显著降低膨大剂类生物激素的使用概率,该类激素的使用对猕猴桃质量安全造成负面影响;(4)户主文化程度、户主种植年限、家庭劳动力数、家庭负担系数和猕猴桃种植面积对农户接受政府规制有负向影响,但耕地面积对农户接受政府规制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治理是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资源再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该模式的稳定运营依赖于农业生产者和第三方治理企业的持续参与。受季节交替影响是农业生产的显著特征,构建季节交替下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治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双方参与策略选择,以江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的两个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项目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治理稳定性受季节交替影响而存在两种周期性变化规律,但具体表现出何种变化规律取决于农业生产者合规处理废弃物与违规处理废弃物成本之间的大小关系;提高农业生产者违规处理废弃物成本、降低双方的参与成本均能有效提升第三方治理的稳定性。建议政府根据周期性变化规律制定针对性的短期政策并与长期政策相结合,利用组合政策推动农业废弃物第三方治理的长期稳定运营。  相似文献   

12.
从多利益主体视角出发,构建建筑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考虑政府的声誉成本以及低碳消费补偿因素,研究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内在规律、稳定均衡策略和影响机理,并利用仿真模拟分析相关参数对建筑企业低碳转型演化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和低碳生产时的额外技术成本。政府环境规制力度越大,低碳生产的额外技术成本越低,建筑企业越倾向于进行低碳生产。(2)政府是否进行环境调控主要取决于环境规制的管理成本、声誉成本以及对非低碳建筑企业的罚金。(3)影响消费者低碳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是污染补偿以及选择低碳产品时的额外收益。因此从建筑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低碳交易市场机制、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促进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标准化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因其对技术要求提高使成本增加,致使农户和企业缺乏农业标准化动力。采用供求模型和纳什均衡模型对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利益主体(政府、企业、农户)的行为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取决于其带给农民的利润情况;农户、企业和政府三方面主体要实现纳什均衡,作为理性行为人的政府必须给予标准化生产的农户和企业补贴。基于此,提出明确财政补贴实施机制、保证充分的补贴资金来源、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农户标准化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江西省永县赵村为例分析了产业转移中的空间生产及其对村庄的影响。 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与政绩、工业企业追求利润的合力作用下,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通过产业转移落户赵村。赵村的农业生产空间和人口生存空间因此受到严重侵占和威胁,从而出现农业生产萎缩、商品化加剧、人口和家庭再生产面临困境等一系列问题。 赵村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乡村受工业资本影响而发生变迁的独特路径。 通过分析产业转移现象并与当下突出的资本下乡现象相结合,文章扩展了农政问题的分析视角,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空间视角宏观系统地思考当下中国的农政变迁,深刻理解农政问题背后资本以空间生产进行积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商丘属于典型的黄淮平原农区,随着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环境污染也开始显现。目前污染来源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乡镇企业和养殖业等方面,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和渐进性的特征,治理难度较大,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制度政策、采取得力措施等多方着手,进行综合整治。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农村环境立法,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政策;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减少农业生产污染;全面深入实施中央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减轻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污染;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突出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时期的劝农性科责无论对象还是惩罚的力度都与中国古代历史上通常的劝农形式有别。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由于武则天将劝农与官吏考课联系起来,并辅之以严厉的监察,促使地方官员进一步向基层吏员和百姓施压,从而导致严厉的科罚。另一方面,武则天时期出现大量浮户,劝农与科责既是在民户逃亡后保证农业生产继续的手段,也是巩固劝农政绩、招徕户口归农的措施。武则天时期的劝农性科责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这一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政府的“劝农”本质最终还是促使劝农官与基层农业生产管理日益疏离,劝农愈趋形式化。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生产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通过法律将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环境污染具有外部性 ,在环境产权不明晰的状况下 ,污染造成的损失会完全转嫁给企业外部的社会。如果将环境产权配置给明确的个人或团体 ,则这些产权所有者将通过与企业的谈判达成社会最优污染程度协议。私人部门与企业的谈判可能会由于谈判成本过高而失效 ,此时需要政府在强力后盾的支持下进行干预 ,如用控污津贴、排污标准等措施使污染恢复到社会最优程度。这些改革都需要对环境法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研究对实现白洋淀生态全面治理与修复,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雄安新区白洋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定量研究相对欠缺,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公众参与下政府与农户的演化博弈模型,在政府惩罚金额、补贴金额以及农户减污成本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政府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公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参与度两个因素,更加全面地研究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与演化轨迹。结果发现:政府实施惩罚、农户积极减污是主体可以实现的理想演变稳定状态。新区政府环保政策执行力度提升、公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参与度加强、新区政府惩罚金额增加、农户减污成本降低有助于农户向积极减污的演化发展。对尽快实现理想稳态、确保水质达标、实现白洋淀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影响。据此认为,下一步应重点加强新区政府对农户农药化肥使用的监管力度,高度重视农户减污成本对白洋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响应意愿,积极建立公众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推行清洁生产时的主要障碍有观念障碍、制度障碍、资金障碍、技术与人才障碍、信息障碍。利用环境经济手段,激励龙头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改变依靠政府单方供给驱动机制,完善清洁生产市场机制,建立清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绿色认证是促进清洁生产实践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