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00年到1937年,上海的文化精英联合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建构起一个城市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在近代城市精英之中,核心已经让位于资产阶级,但因为资产阶级缺乏社会的文化权威,因此在近代城市社会之中依然离不开城市的文化精英。近代上海的文化精英与资产阶级的战略同盟,不仅坚守着城市的地方自主性,而且以市民社会为后盾,积极地过问国家公共事务,试图影响和改变中央政府的国策。  相似文献   

2.
在藏边社会的研究途径中,影像研究是一种有独特价值的进入方法。从1900年至今,不同背景的影像作者在藏边地区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记录了很多特定时空中的真实事件与历史人物。以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藏边社会的影像文本为切入点,主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观察与研究。第一个时期是1900~1949年,即清朝末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的"闯入者的窥视期";第二个时期是1950~2000年,即"国家/精英视角的审视期";第三个阶段是从2001年至今,即"藏边社会的自主表达期"。通过探讨不同时期的"藏边影像"所呈现的社会形态与文化图景,揭示这些影像背后的文化立场、创作方法与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期《科学画报》刊登了杨振宁教授在哈尔滨发表演讲中谈到下世纪我国科技发展的前景等问题,讲话中说—— 在公元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是领先的;1400年至1600年是举步不前的;1600年至1900年是极端抗拒新科技的引入;1900年至1950年中国以两代人的速度,就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科学;1950年至本世纪末,中国已经加入世界先进科学的国家之列。 那么,有人问:到21世纪会发生什么现象?要想预测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一个长远的社会动态通常都有很深远的因素。我个人认  相似文献   

4.
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是近来广泛讨论的一个问题.文章力图以会道门兴衰为线索,来考察1937~1953年间常州地方社会权力体系的演变.1937年以后,会道门的势力在常州兴起,主要是因为以商会为代表的绅权势衰,使得抗战期间地方自治力量缺失.1946年以后会道门在常州发展到了顶峰,国民政府试图对会道门加以控制,但多流于形式,反映出这一时期国家基层政权薄弱,尤以国民党基层党治之不足为代表.1953年,会道门在建国初期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销声匿迹,政府对会道门自下而上的瓦解反映出国共政权更替以后,国家地方控制力的加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所进行的伟大斗争中,胶东地方党组织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主要介绍从1921年到1950年5月中共胶东区委员会撤消的二十九年间,胶东地方党组织的创建、成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传媒话语历经政治话语、经济话语两个阶段,现在正向人文话语转变,这正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由政治社会转向经济社会和人文社会的历史过程。本文仅以1950年至197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一个关键词"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为例,通过情景分析,深刻揭示中国当代传媒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性,同时展现中国当代社会经历政治社会这一阶段时所留下的历史印迹,说明中国当代传媒就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中国当代传媒至今也没有超越"党报时代"。  相似文献   

7.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研究2005至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竞争与贸易互补关系及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2005至2017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货物出口成倍高于进口,在经济体和产品结构上均呈现出高度集中化趋势,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各种贸易关系向少数国家集中的趋势越来越弱;(2)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贸易互补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强势进出口能力。虽然,波黑、阿尔巴尼亚、马其顿进出口能力相对较弱,但却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出口空间;(3)中国在中东欧竞争关系网络中并不处于中心位置,但随着时间变化,与各国的贸易竞争关系越来越激烈。然而,从总体上看,贸易互补大于贸易竞争,因此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经贸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8.
完整的20世纪北京现代文化发展历史,应该把晚清十年新政和民国历史与共和国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梳理北京文化的整体特点.清末至民国初年、远至1936年,北京文化在政治、历史、经济和文化巨变的背景下发生的现代性转变,直接影响20世纪的北京文化的现代形态,是从1900年代开始的;1949年10月接续的北京文化现代性的前提,并非1900年之前的晚清宫廷文化,而是崭新社会政治内容(民主共和政治基础)、思想内涵(爱国、民主、进步、科学)、具有现代形态(新文化形式)和生活实践(趋向西方生活方式)的北京文化,正是这一现代形态成为连接新中国与封建专制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茶馆》剧本的剖析,论述了该剧的主题与老舍在1950年以后所创作的其他作品在思想上的一致性,分析了《茶馆》中所流露出来的老舍式的悲观气质,这种悲观写作基调在老舍1950年前的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但在1950年以后却是罕见的。并指出:《茶馆》延续和发展了老舍自1937年以来对国家、民族这类宏大主题的关注,表现为他的文学观念和创作继续向左翼文学靠拢,并走向成熟;同时,《茶馆》也反映了老舍在1950年以后文学创作活动中的矛盾性,以及他对这一矛盾的反抗和突破。对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中后期的赋役变革浪潮中,徽州府休宁县在嘉靖、万历年间围绕赋役问题发生了几次焦点事件:嘉靖十七年休宁知县傅灿增加徭赋、隆庆至万历年间的丝绢纷争、万历九年休宁知县曾乾亨主持的田地清丈。每次对赋役的调整,都引发地方社会不同程度的反响,甚至演变为朝廷注目的"民变",凸显出国家与地方利益的某种对立。处于朝廷功令与地方公议之间的知县,其临民理政的具体举措不仅事关官员个人的声誉与前途,也对处理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以及地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以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1705-1708年)江南太仓直隶州、松江府饥荒为对象,探讨当时的粮食价格涨跌、政府赈济措施及地方各种集团的应变之道,思考18世纪初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等问题,利用2010—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数据、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面板因子分析法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至沿线国家的影响,并通过异质性分析研究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至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种类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对书籍和报刊类产品的出口影响最为显著。研究表明,应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与文化交流;深化数字文化产业融合,改善文化产品贸易现状,实现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联系的加强,除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等因素外,文化距离成为影响双边贸易关系的重要变量。孔子学院和华人网络构成的社会网络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两国的文化距离,减轻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的抑制作用。构建以文化距离为核心解释变量,社会网络为调节变量的实证模型,基于200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的贸易数据,探讨社会网络调节下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政策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清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间,古典型霍乱在中国广泛流行,福建也是此次霍乱流行的一个重灾区。通过考察清朝福建的海外贸易,并分析嘉道年间福建霍乱流行的时间和区域,霍乱病极有可能是直接由东南亚国家经过海上贸易传入造成的,而不是通过广东传入福建。  相似文献   

15.
1932年1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开始合作,分任国家军事和行政最高首脑,由此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是南京国民政府一段相对稳定的统治时期,其基调是中央政府统治能力的加强和统治范围的扩大。本文综述了最近30多年来史学界对1932-1937年民国政治史的研究,从政府高层的合作和派系斗争、中央政府的权力集中、"攘外必先安内"基本方针的实施、中央对地方实力派的整合、国民党政权对社会统治的巩固等方面,评述了南京国民政府在这段时期里国家政权建设的举措和成果。对1932-1937年民国政治史研究的梳理显示,最近10年来,许多学者已经在利用新出史料的实证研究基础上、逐渐摆脱了"革命史叙事"的束缚,展现出历史进程的丰富和复杂,并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其研究视野也从单纯的政治史拓展到政治与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相关领域的互动,研究视角转向以国民党政权为主体,以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为叙述主线。这些最新进展虽然还未形成完整的通史叙述,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国政治史研究范式转型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第一代留学生:留学时间在1872年至1900年间,主要包括早期留美幼童和海军留欧学生,总约200余人。 第二代留学生:留学时间大致在1900年至1911年间,人数近两万,90%以上是留学日本。留学专业以政治、法律和师范教育为主。这代留学生的贡献主要在政治领域,无论是参加晚清政府的“新政”运动,还是参加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他们都是骨干力量。 第三代留学生:留学时间大致在1912年至1927年间。这一代留学生中有一群杰出人物,他们的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新型政党在中国的建立。他们  相似文献   

17.
百年中国晚报发展的历史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追寻的是20世纪中国大陆地区晚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1900年至1937年,广播尚未普及,能每日影响市民生活的是日报,作为填补日报出版后空当时段的晚报,主要的功能是为读者提供消遣娱乐服务;二、1937年至1949年,经受战争洗礼的晚报,把"抗日"和"民主"作为自己宣传的两大主题,这是中国晚报的一天进步;三、1949年至1982年,旧时代的晚报升华为社会主义的新型晚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晚报因广播普及而无须填补空当时段,它是日报的补充;四、1982年至2000年,投身改革大潮的中国晚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与各种媒体竞争,创造了报界的辉煌业绩,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晚报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松潘是川西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历史上就是藏、汉、羌文化交汇之边地。元明清以来,随着回族移民不断迁徙进入松潘,松潘成为藏、汉、羌、回多元族群交汇之地。文章通过对元明清以来茶马古道松潘地区回族的迁徙,松潘回族伊斯兰教清真寺与回族文化名人的考察,认为松潘回族伊斯兰教与松潘地域文化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变迁社会中的社会信任:存量与变化——1990—20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任是社会资本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社会信任水平的高低与社会稳定与和谐紧密相关。本文利用1990年至2010年间12个全国性调查的数据资料,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社会信任的动态变迁。研究分析表明,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是一个具有高社会信任程度的国家,并就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国公民的年龄与教育水平是影响其社会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经是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一带一路"背景下,选择并优先发展与支点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是中国提升"一带一路"效率的重要体现.通过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现实基础,揭示双边贸易的发展特征,借助出口贸易强度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国和支点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的演进路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贸易竞争性不断增强;贸易的互补性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