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御河流域山西段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排污和垃圾造成的水体污染、采空区范围大并出现塌陷、地下水超采等。以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自然修复为思路,提出水污染防治、采矿区治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河流水系整治、风沙源治理等保护措施,自然修复为主,辅以人工促进措施,实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跨界流域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水量分配和水污染。已有相关研究涉及了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上下游利益博弈和经济补偿等诸多方面。SJ边界环保联席会议的实践表明:目前以一级政府下属的环保局为主体的跨界流域水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实质上是政府之间的共谋行为,其社会效应体现为该机制有效地协调了上下游的利益博弈,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或避免了因经济纠纷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其生态效应却是联防机制,不仅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而且由于它将污染事件信息控制在内部,其结果往往是加剧了河流的水污染。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环境压力的日益加大,使得水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水污染治理和治理效率评价至关重要.基于水污染密集型行业的经济学特征,以浙江省纺织行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包络法从产业规制的角度,评价纺织行业水污染治理中的规制效率,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环境规制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流域的整体性与地方政府区域化治理之间的矛盾,流域污染中的跨区协作逐渐增多,流域综合治理成为主流趋势,然而河流污染情况依然严重。法律法规中有关政府间协作治理的内容规定较少,流域治理的法规中关于政府协作可操作性规范有待完善。多地通过协作协议的方式实施政府间协作治污,但是政府间协作协议的法律性质不明,协作协议法律拘束力不足。水污染纠纷发生后,解决途径有限且缺乏法定的最终解决手段,导致纠纷解决容易陷入僵局。需在完善协作治污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流域综合管理、协调职能。通过明确协作治污协议的法律性质,完善协议中执行条款、责任条款以及监督条款,增强协作协议的法律拘束力。同时,应拓宽水污染争议的多样化纠纷解决渠道,以促进政府间水污染纠纷解决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国际河流的合作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国际河流水资源的跨界特征和共享特征使得国际河流的合作开发必须始终面对利益的多元化和治理的整体性之间的矛盾。流域治理理论因关注跨界问题而经常被运用于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问题的研究,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可以从3个方面梳理并分析其中的研究进展,即:流域治理理论在国际河流合作开发中的适用性、流域治理理论视角的国际河流合作治理主体分析、流域治理理论视角的国际河流合作政策与机制研究。这3个方面的分析与评述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流域治理理论与国际河流合作开发的研究交叉特征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制定《湖泊水资源保护法》应该以我国现行的《水法》为根据,兼顾协调《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以达到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的。同时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几项具体制度的安排。一是确立指定湖泊水资源的保护计划制度;二是对特定农产品耕作和渔业、养殖业的劝告制度;三是湖泊中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制度;四要实施紧急命令制度。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被视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国际河流共享国之间因国际河流水资源产生的争端与日俱增。其中,流域各国国内需水供不应求、国际河流不合理开发和分配、国际河流水污染严重以及国家领土主权意识增强等现象是水争端现象产生于河流共享国家间的原因。水资源争端具有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样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水资源争端对河流共享国之间的政治、流域各国的经济以及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等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运用柔性战略管理框架,以跨界淡水资源争端数据库(TFDD)中国际河流涉水合作协议为样本,从合作治理议题数量、合作治理组织管理层次数量与管理机构数量、合作收益(成本)分配(分摊)模式类别等方面分析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治理的柔性特征。研究表明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治理具有明显的柔性特征:在国际河流水资源合作中,流域国主要选择柔性化的多元化涉水合作治理战略,更倾向构建层级适度、机构精简的合作治理组织;同时倾向采取更灵活的选择性激励模式以体现“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水已成为世界高度关注的战略资源,在某种意义上比土地更宝贵,湖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这是湖南的宝贵财富.保护好水资源,治理四水污染,是湖南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只有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技术的各种手段和措施才能全面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开发湖南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湖南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并详细分析了湖南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水浪费严重,管理体制落后,水环境恶化,污水处理难题众多。最后,本文提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的对策,即:增加供给,抑制需求,节约用水,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调整水价。本文所反映的湖南当前最新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及应对措施,希望以此能够促进湖南水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年间污染河长增加一倍以上我国水环境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水环境问题研讨会上,专家们说,我国水环境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一是河流水污染比较严重。水利部1995年完成的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的70...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当今的治水思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是黄河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从保护黄河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加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增加可供水量;加强水资源保护,控制水体污染;统一调度黄河水资源,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建立和完善河流污染补偿机制,制定中、长期可持续利用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3.
唐白河水污染分析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白河属于跨省河流,水污染治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本文通过对唐白河流域的概况和水污染的现状,以及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和养殖业等造成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唐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提出对策,并针对中国的水污染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解决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的国际法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河流治理的核心是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各国需要在国际法基础上优先解决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进而实现对国际河流的有效治理.尝试探析解决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的国际法基础.文章简述了国际水法与国际分水条约的现状,并结合国际水法具体条文与国际分水实践,分别论述了国际水法中的分水原则、分水原则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以及在分水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各项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水资源贡献量指标尝试考虑中国国际河流的分水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与水环境价值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环境与水资源概念的辨析,更加清晰地认识它们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着重分析了对水资源价值认识的几个误区,认为水资源的价值,至少包含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两个方面。以湖泊水环境为例,分析了对水环境的认识误区,在澄清湖泊水环境与水资源差别的基础上,说明湖泊水环境、水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认为水环境与水资源的关系应包括四个方面:水资源是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和水资源有不同的保护目的,水环境和水资源对人类的价值不同,对水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16.
淮河警世录     
今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发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9月中旬,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委会主任宋健率领13个部委局的领导及环保、水利方面的专家奔赴淮河,召开第二次现场会,同豫鲁苏皖4省的主管省长共商根治淮河水污染的具体方案。 在此之前,我国还从没有为一个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制定过专门的法规;也没有任何一条河流的水污染治理引起过如此规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摘要]长江流域跨区水污染的防治不仅是政策规划层面的问题,更应该从法律规范层面对跨区水污染的治理模式、相邻政府间的协商合作等予以规制。跨区水污染的治理包括政府主导型、政府指导型、自组织型三种模式。针对长江流域跨区水资源利用中的公地悲剧、地方保护主义和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法律层面的规制应以循环经济理念和流域控制理念为指引,形成完整的流域跨区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以宏观综合性立法规范跨区水污染的防治,健全跨区水污染管理体系和解决程序。同时,完善多元中心府际协作治理机制、环境监测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和流域跨区生态补偿制度等,以法律和制度体系保障长江流域区域间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保护包括水量与水质的保护,水污染防治主要是水质保护。这种关系在立法上表现为:各国水法内容上千差万别,但都将防治水污染作为水法或水资源保护法的一项内容。在我国,水法与水污染防治法之间的普通法与特别法关系更为明显,针对水污染严重、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衔接不够等问题,水法强化了水资源保护的规定,是对水污染防治法的补充完善。鉴于我国现行水事法律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立法切实解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与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污染与环境正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全国环境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和典型水污染事件,研究发现,我国水污染引发的社会不公主要表现为:①上游企业、居民等排污,下游地区居民、政府等承担水污染的后果;②城市将河流当作排污通道导致农村环境致病社区化;③严重的水污染导致水资源与环境代际分配不公。治理环境不公,走向环境正义需要经济高效、社会公正、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观,需要鼓励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和公民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20.
从污染源的空间管理技术、污染排放责任主体的识别技术、污染排放总量的分解控制技术、污染物的转化技术等4个角度,总结了当前太湖水污染治理的特点:“围、追、堵、截”。认为太湖水污染的“非点源化”导致治理对象的转移,从根本上改变了治理结构,使得原有的治理点源污染的措施越来越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从治理观念、治理条件、治理主体和制度措施等层面,提出太湖水污染治理应从工程治理转向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