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马佩、李振江同志在《中州学刊》1992年第3期发表了《论悖论的本质》一文(以后简称马李文),主张“悖论是人们违反客观辩证法的一种恶果,是客观世界对人们违反客观辩证法的一种惩罚”。这就是“悖论的根本性质”。如此界说,不敢苟同。本文以说明悖论本质为己任,同时与马李文提出商榷意见。 怎样看待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马李文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坚持“整体和部分是有着根本的性质差别”,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点。“在说谎者悖论中,却正是把部分与整体相混淆了”。在集合论悖论中,“元素都是集合的一部分,而集合则是由元素汇集在一起所构成的一个整体”,集合沦悖论“正是混淆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马李文强调两者的“性质差别”,而悖论强调两者相“混淆”,这说明马李文并没有真正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科学关系。  相似文献   

2.
再论人道主义的悖论性质─—从市场的实质看人道主义的局限胡义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本人撰写的《人道主义的‘悖论’性质》一文在《中州学刊》1993年第6期发表后,引起学界的重视,也有的同志提出不同看法。为此,对这个问题再作进一步阐发。本文试图应用控制论,...  相似文献   

3.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陆九渊的一个重要命题。有人把这句话理解为:派生客观世界的本体是“吾心”,“吾心”就是派生客观世界的主体。(李之鉴《论陆九渊的宇宙观及其时代作用》载《论宋明理学》一书)这里,“吾心”被看成是主观意识,并且被提升为派生客观世界的主体。我认为,上述解释不符合陆九渊的原意。首先,陆九渊所说的“吾心”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本心”即普遍的道德本体。他说“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陆九渊集》第444页)心的内容是本体化了的封建伦理道德,“故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对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问题提出的一些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观点,我们曾经发表过《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一文(见《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该文对几本辩证逻辑论著中把“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和“辩证的思维形式”确认为辩证逻辑思维形式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的思维模式并未超出知性分析的思维水平,在本质上仍属于形式逻辑的模式。马佩同志对我们的异议提出了质疑。为了重申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并引起逻辑学界广泛深入讨论,本文对《评〈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一文(以下简称《马文》)作出辩析。  相似文献   

5.
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白朴,曾两次回绝了权臣的推荐,一生未出仕元朝。他拒荐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胡世厚同志《试论白朴拒仕元朝之因》一文(载《中州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一期),根据白朴的词作和其他有关资料提出了新的看法。我们读后颇受启发,同时也觉得其中尚有不妥之处。下文略述己见以就教于胡世厚同志。 胡世厚同志依据白朴的词作、交游、家世以及家人的仕途遭际等四方面的情况,认为:“白朴对蒙元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政策并无不满。”这一观点似乎还可再加以斟酌。 首先,从《天籁集》中的几首词来看,白朴对元蒙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是相当不满的。 蒙古贵族在灭金战争中,实行了残酷的民族屠杀政策,其军法规定:“凡城邑以兵得者,悉坑之”(见姚燧《序江汉先生事实》)。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  相似文献   

6.
《天问》中所见之殷先祖事迹张崇琛殷先公先王事迹,向因书厥有间,难得其详。《世本》、《史记》载其世系,然羌无事实;《山海经》、《竹书》偶语其事,亦不言其本末。惟《天问》问殷先公先王部分,言王亥、王恒、上甲微三世事较详,是为这方面所能见到的最具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论“可此可彼”!──再答复马佩教授(香港)黄展骥1.前言我曾发表《“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并行不悖吗?》(《人文杂志》1994,6。下注的期刊年代期数均指本刊),很高兴获得马佩教授的“回应”:《也论“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1995,3)。及后...  相似文献   

8.
由老子学派编定的《老子》一书,大致反映了春秋末至战国初这一阶段的中国人民的辩证思维成果,表现了古代辩证思维所特有的质朴性,新颖性和深刻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不仅有助于正确把握《老子》哲学的实质,也将有助于划清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的界限,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拙文《〈老子〉中“正言若反”的朴素辩证思维原则》(载《中州学刊》1981年第3期),就是本着这个宗旨而写的。罗炽同志《〈老子〉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一文(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对我的文章提出不同意见,本人十分欢迎。但感觉罗炽同志对《老子》哲学的不少分析和看法还不能令人满意,特提出与罗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9.
我前曾就影印的容与堂刊本李卓吾评《水浒传》,论证其评不是出自李卓吾,而为叶昼假李卓吾之名以行者。今复就当时影印之李卓吾《史纲评要》一书,论证其为吴从先所撰,而非出自李卓吾。不过,前者假李卓吾之名,是由别人指出的,而后者,则吴从先自己即已直言不讳,今天不能再让其久假而不归了。《史纲评要》是吴从先假李卓吾之名以行,他在  相似文献   

10.
杨年同志发表在《中州学刊》上的《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见1983年第三期)和《再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见1983年第4期),周慧超同志的《也谈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见《中州学刊》1983年第一期),对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着重作了探讨。他们尽管引用一些新的材料和术语,却没有什么特别新的见解,文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不是神秘的而是可知的,既深刻复杂,又明白易懂。要能较好地提出和归纳其特征,需对人类思维的逻辑过程作深入研究,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揭示它的内在矛盾。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评《辨证派、形式派“平分秋色”?》──答复黄展骥先生马佩河南大学教授近读黄展睦先生《辩证派、形式派"平分秋色"?)一文(载《人文杂志)1996年第2期),有诸多异议,特写此文与黄先生商榷。l、黄说:"......同一律:'A是A'.这是真理,但是,它...  相似文献   

12.
一般地 ,“吾丧我”被理解为《齐物论》的主旨 ,“吾”之境或与之相关的“物我”问题是文本中的最高问题。对“吾” ,《齐》文并没有任何直接的说明 ,只表明了“吾”的外在样态———“为是不用而寓诸庸”、“两行” ,此时这种外在样态的发出者“吾”显得很神秘。《齐》文存在“吾”和“我”两个空间 ,而以生存论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同样存在着两重境域 ,一是如上所说“我”的 ,一是在“我”之先的 ,而后者 ,是否就是“吾”呢 ?本文在回顾《齐物论》的主旨之后 ,给出了一种解读“吾”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歌词类”卷二十一载柳永撰《乐章集》九卷,同书载北宋其余名家诸集一卷左右。盖词为消遣娱乐之道,诸家用力皆不勤勉,惟《乐章集》煌煌九卷,是证柳永以作词为平生事业。然《四库提要》(卷一百九十八)仍称“宋词之传于今者,惟此集最为残阙。”残阙的原因,不可具知,但有一点可以窥见,即一方面“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一方面文人士大夫以“其词格固不高”(《直斋书录解题》),自始至终鄙弃之。细绎宋人评柳词之语,毁者多讥其“浅近卑俗”(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这…  相似文献   

14.
道与吾/我     
陈亚秋 《船山学刊》2007,(3):119-121
《老子》中的一组重要概念"道与吾/我"的关系在老子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一研究对于揭示《老子》的理性的"道"的概念在汉代被赋予人格神的意味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老子》思维模式,叙事结构和言说方式几个方面来探讨道与吾/我的关系,以期探寻《老子》之"道"在汉代被改造成为人格神是否存在一种理论上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近日,欣闻《松州学刊》创刊发行一百期。在体味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松州学刊》常务副主编张嵘同志电告时的激动之后,做为《松州学刊》的创刊人之一,我的思绪、情感也被难以忘却的回忆所萦绕。于是便想把这有意义的回忆写下来。不仅仅是为了祝资,更多的是纪念和祝愿。  相似文献   

16.
拙作《论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发表后(见《中州学刊》1983年第3期),周慧超同志写了同我商榷的文章《也谈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见《中州学刊》1984年第1期),认为我所揭示的那些特征,只“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因素,而不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些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在讨论实质性问题之前,我认为周文这样提出问题,在逻辑上就有毛病。 什么叫“特征”?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最显著的标志,是构成该事物本质属  相似文献   

17.
一、不是“我手写吾口”南社诗人古直编选的《客人三先生诗选》(仿宋精印线装本,1931年版)及其《黄公度先生诗笺》(中华书局,1935年版),均在卷前载《黄遵宪传》,古直在这不到500字的传记中,特别提到了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理论,其开篇即云...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上半年,《中州学刊》所发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这是《中州学刊》改月刊来也是近几年来取得的一个好成绩。被转载的文章是:《社会变迁背景中的青年问题与青年研究》(2013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2013年第8期全文转载,并在封面上重点推出。《我国配偶法定继承的零顺序改革》(2013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路径研究》(2013年第3期)被《新华文摘》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另外,《中州学刊》上半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摘报》等报刊的文章转载、摘要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论董仲舒与司马迁《史记》著述之关系·王保顶司马迁是董仲舒的私淑弟子,《太史公自序》中自言问学于董仲舒。董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致仕,居茂陵,卒年史无明载,一般认为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司马迁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随家徙居茂陵,次年...  相似文献   

20.
任平,1956年10月生,江苏金湖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现任苏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政治系副主任。10多年来,任平主要从事两个方向的研究。一是发展哲学与现代化理论,主要著述有《悄悄的革命——一文化价值主体的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论行为方式的变革)((光明日报)1985年2月11日);《行为周期与改革》以入文杂志》1985年第4期)以弹性控制与协调方式》以《中州学刊》1986年第4期);《中国现代化制度文明的内在机制》(《江海学刊)1987年第4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