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成大在入蜀、出蜀途中饱览了巴蜀地区的山川风貌、风土民情,并留下了几十首记录沿途所见、所闻、所感的优秀诗作。以《吴船录》为例,分析其中所展现的巴蜀民情风俗,对探究范成大的创作风格和丰富巴渝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范成大入桂为吏,游历并在诗文中记述、歌咏过大量旅游资源。以南岳衡山、石鼓书院、祁阳浯溪、仰山梯田四个景点为重点,考察范成大《骖鸾录》及其《南征小集》所见旅游资源,可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增添这些旅游景区的文化意蕴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3.
南宋范成大所撰《桂海虞衡志》十三篇,是一部记录我国南方地理、政治经济、物产及风土人情的重要历史文献。范成大(1126-1193),江苏吴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在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至淳熙元年(1175)期间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桂海虞衡志》是范成大以自己在广西的亲身经历、实地调查、耳闻目睹之材料撰写而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该书中记录保存了不少南宋时期华南少数民族及邻国情况的史料,尤为珍贵,常被民族史家所征引。为了便于广大文史研究者利用,1986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胡起望、覃光广两位同志整理标点、辑佚校注的该书铅印本(以下简称校注本)。  相似文献   

4.
<正> 一周密《齐东野语》,载《姜尧章自序》说,范成大评价姜夔:“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这是范成大对他的这位布衣交的高度赞誉,而白石的引述,毫不掩饰对范成大的知己之感,其中包含的自我肯定或者认可这一评价的意思是明显的。两宋人的审美追求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越隋唐齐梁而向慕魏晋(或称晋宋)的飘逸萧散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范成大集大成式的田园诗歌的形成经过及其诗歌中农事题材对田园诗的渐次渗透过程,对范成大从青年时期至晚年时期的田园诗创作进行了研究。范成大的田园诗经历了由最初单纯描绘田园风光,到中、壮年时期,在田园诗中逐渐融入农事题材和悯农情怀的过程。诗人将田园风光、农事题材和悯农情怀三者有机整合,最终成就集大成之作《四时田园杂兴》。  相似文献   

6.
范成大诗歌的创作风格,前人多评述为“清新妩媚”、“奔逸隽伟”(杨万里《石湖诗序》)、“取境雅瘦,力排丰缛,然气韵自腴,故高峭而不寒俭”(陈衍《宋十五家诗选》)、“声调自好,然而浮声多于切响矣。”(《瀛奎律髓刊误》)其实,在范成大现存的一千九百一十六首诗歌中,尤其在大量的景物诗中,委婉含蓄的表现形式也是他诗歌创作中不容忽视的特点。这一点,《四库提要》中虽有论述:“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  相似文献   

7.
杨万里除致力于诗歌创作外,还注重诗歌理论的探索,著述有《诗论》《诚斋诗话》以及若干论诗诗、诗集序言.我们认为,把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正确评价诚斋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继承这份遗产,是有意义的.各自风流每变每进一、诚斋在时人目中的地位在中国诗史上,“南宋四家”的名目发生过一次更替,最初挺立在这面大纛下的是尤袤、萧德藻、范成大、陆游四人.不久,杨诚斋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取萧而代之,甚至被时贤视为“诗坛盟主”:“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洋洋海内服诗声”“授钺君当坐将坛”与他齐名的尤、范、陆也对他的诗作赞赏不已:“文名籍甚更诗声”,“笔与冰瓯雪椀清”(范成大);  相似文献   

8.
范成大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范成大思想的初次系统探讨,本文认为其政治思想是较成体系并注重实际的,“忠君”、“爱民”、“恢复”是其政治思想的三大支柱。政治思想显示了范成大重功利、鄙空谈的政治家特色和深厚的爱国精神。范成大又有自成特色的归隐思想,它是和思乡恋家情怀交织在一起的。和陶渊明的“归隐”不一样,他的归隐思想是志得意满后理想人格的一种追求。他的归隐思想与宋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佛老思想的熏染、长期疾病对他心理的影响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现存诗一千八百多首,内容十分丰富。但目前的研究者多注意其爱国诗和田园诗,很少有人对他的诗进行总体上的研究,更不用说对其诗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了。所以,在这里,我想对范成大诗的艺术特色进行一下有益的探讨,以期能打破对范成大诗研究的狭獈局面。 1 范成大出生于南北宋交替之时,随着大批诗人南渡,影响北宋后期诗坛的江西诗派的烟云随之也笼罩在南宋诗坛上空,和许多同时代的诗人一样,范成大在创作上也曾受到已创作窄胡同的江西诗派的影响,但他又没有囿于江西诗派的篱笆.而是迅速走向了独立发渐入展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61岁的范成大大病初愈 ,这一年 ,他在他的老家石湖养病 ,并写下了《四时田园杂兴》组诗。本文关注的不是作品 ,而是通过对诗作的解读去观照诗人的晚年生活 ,以诗行之物象所建构起来的四时田园来重现一个诗人的生命一瞬  相似文献   

11.
古今学人对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的研究多从思想、艺术着眼,有的涉及到它对传统田园诗的继承,对元,白诗歌的借鉴。本文除在这两个方面有所论述外,还阐发了如下问题:一、范诗在句意、诗境等方面的严重缺点;二、范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三、范成大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田园诗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歌史视域下的范成大,其诗歌地位在不同时代受世风及诗风影响,相应地发生显著变化。整体观之,宋元是范成大诗歌地位的确立时期,作为中兴四大家之一,被视为乾淳诗坛巨擘。明代虽以尊唐黜宋为主流,但范成大等南宋诗人所受影响不大。明人多以南宋四大家为讨论对象,从以唐存宋角度评价其诗歌。到了清代,由于诗坛风气多变且诗人个体的诗学宗尚不同,因此范成大此时期的诗史地位变化亦比较复杂。不过从中可抽出陆、范比较这条主线,从而明悉范成大诗史地位的变化及其与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关系。要之,对范成大诗史地位的接受作历史过程的考察,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对范成大诗歌价值的认识,亦可从中透视古典诗歌内部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诗歌审美趣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范成大是中国田园诗创作的集大成者。他的田园诗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田园生活的全貌。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秀美的田园风光 ,能品味到农家生活的率真 ,而且能看到官府对农民的剥削 ,能体会到田园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14.
关于《暗香》、《疏影》的题旨,证、生平交游和志趣等方面考察,认为《暗香》、望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旨在让范成大加以引荐。历来众说纷纭。笔者从作品的整体阐释、姜夔诗词互《疏影》采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流露出积极入世的愿  相似文献   

15.
范成大从小饱尝国破家亡的痛苦。四十五岁,他又出使金国,耳闻目睹沦陷区的荒凉残破景象和人民的苦难。这种生活经历和当时特定的时代环境,使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产生了爱国思想,从而写下了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的诗篇。范成大出使金国时所写七十二首绝句集中、深刻地表现了爱国思想,因此也最引人注目。这组诗采用写实的方法,随时随地记录下沦陷区有意义的真情实景,成为特定时代环境的历史画卷,而爱国思想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这些诗篇之间,使七十二首绝句成为一个整体。这组诗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艺术上看,均可称为他的爱国诗的代表作,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凭吊古代英雄,借以讽喻当世  相似文献   

16.
姜白石是一代词宗,乐坛泰斗。其实,姜白石的诗在南宋时亦是很负盛名的。姜白石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萧德藻等著名诗人都有唱和,交往甚深。姜白石不仅诗做得好,而且还有一套理论,这套理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萧德藻、尤袤等十分契合。这几个人往来诗文,标榜旨趣,大有开风气之先的味道。他的诗臻时流之上品,他的诗歌理论更是自成格局、影响巨大,透出当时诗坛风气转变之迹,他的理论与创作是统一而完整的。  相似文献   

17.
范成大是宋代南渡诗人中独具风格的一家,成就虽远不及陆游,诗风却也清新自然。尤其是他的田园诗,更为后人所称道,对后世的影响也较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江苏吴县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汉民族遭受金人侵略,国难深重的年代。北方人民横遭大刀铁马的蹂躪,居于水深火热之中;南宋小朝廷却苟且偷生,过着淫靡腐爛的生活。赵眷(孝宗)初卽位时虽有中兴之势,但因为宗代的统治已经从根子上腐朽了,赵眷外部奈何不得“大金”的淫威,内部克制不得统治集团荒淫无恥的私慾,所以卽位不到十年也就任用奸倿,醉心歌舞,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了。范成大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都在孝宗朝,官  相似文献   

18.
乾嘉学者沈钦韩以经史考证见长,并将经史考证方法移植到诗歌注释中。在《范石湖集注》中,沈钦韩发展了孟子的"知人论世"观点,赋予了传统诗歌注释"以史证诗"方法的新内涵,将"证"诠释为"考证",从而将"以史证诗"方法转化为"以考证注诗"的方法,对范成大诗题与诗句中涉及的人物、时事等史实作了严密的考证,尤其将重点放在职官典制、地理方面,从而对范诗的句意、篇意作了完整可靠的解释说明,同时还指出了范成大的不少错误。  相似文献   

19.
北宋四川籍的文豪苏辙有诗说:“蜀吴共此一江水”;南宋江苏籍的诗人范成大有诗道:“蜀江流水贯吴城”。这些都是前人在诗歌领域里反映了蜀吴两地的文化交流历史。这里我想谈一谈范成大是怎样在他的诗篇中描绘巴蜀风物的。范成大(1126—1193),字致仁,号石湖居上,南宋平江府(今苏州市)人,与同时期的陆游、杨万里、尤表并称南宋四大家。进土出身,历任朝官及地方官职,曾出使金国,执行过艰虞的外交使命,以爱国爱民著称。孝宗淳熙元年(1174)为四)11制置使、知成都府,在任Th年,以疾告归。他在接奉赴)11任命后呈奏皇帝的谢表…  相似文献   

20.
朝鲜王朝的赵秀三与中国宋代的范成大是田家诗创作的杰出代表,他们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二者的田家诗都富有农民风味,诗情与画意相结合,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等特征。所不同的是,赵秀三诗中的田家是他心中的田家,是他入乎其内,又出乎其中的生活场景,故其诗具有“字其方言,韵其民谣”的“朝鲜风”特色;而范成大诗中的田家是他眼中的田家,是他审美趣味的象征,是他心灵的暂住之所,故而重修饰,尚巧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