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私有制诞生之日起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就成了哲学与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虽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的客观现实需要 ,但通过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历史考察与分析 ,并将哲学方法论原则引入经济学领域 ,我们发现 ,公平与效率的良性互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优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
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哲学思考苏敏(南京邮电学院社科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基本的分配原则。随着效率与公平关系讨论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已经越来越不仅仅局限于从分配中去认识两者关系,而是将它们放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等学科...  相似文献   

3.
效率和公平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在分配制度中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分配制度、分配原则认识的深化。因此,要正确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学含义及依据,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论述。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从6个方面论证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经济学中永恒的主题".弄清公平的内涵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前提和关键.公平与平等的内涵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把公平区分为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通过探析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演变 ,认为即使在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 ,空想家们也只是初步认识到效率与公平的联系 ,但并非完整和科学。马克思恩格斯从一般意义上阐明了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内在统一关系。列宁、毛泽东分别结合本国实际 ,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作了不同的探讨。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 ,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国情出发 ,完整而准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内在统一关系 ,我们处理二者关系指明了正确途径本文通过探析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演变 ,认为即使在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 ,空想家们也只是初步认识到效率与公平的联系 ,但并非完整和科学。马克思恩格斯从一般意义上阐明了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内在统一关系。列宁、毛泽东分别结合本国实际 ,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作了不同的探讨。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 ,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国情出发 ,完整而准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内在统一关系 ,我们处理二者关系指明了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效率与公平之间在实践基础上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解决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论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公平与效率油关系问题是经济体系运行的两个评价标准的关系间民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流本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是适用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得决的问题.一、经济理论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现代经济学中的公平一般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公平有两种:一是结果公平,即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上的公平。收入分配是否平等可以用三个标准来衡量:(1)劳动分配率,即劳动收人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果劳动收入在国…  相似文献   

9.
要协调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借鉴西方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西方学者在效率与公平问题上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囿于意识形态和方法论上的局限,不能合理解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及其实现机理具有一般市场经济共同的特点。市场经济的公平有"市场内公平"与"市场外公平"之分,"市场内公平"与效率是同一的,但"市场内公平"的运作会导致收入的不平等,因而需要"市场外公平"的矫正和补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两次分配",借助"两种调节机制",完全可以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公平与效率何者优先,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基本权衡。对此,邓小平首先在理论上理清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的同时,也使公平与效率相互兼顾、协调一致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邓小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成熟程度,作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权衡,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公平与效率及其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基本的分配原则.公平是对人的本质、地位、作用关系的认识与评价,与公平相关的效率是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标志.追求公平与效率,最终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互激效应,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冲突和对立,而且存在着联系和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离开公平去追求效率,反过来,我们也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解决的一个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党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我国市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法律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在加强传统法律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引入法律服务领域,创造性的实现我国法律服务的现代化.为此,需要大力推进法律应用软件和法院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实现"法律服务进万家"和提高法院办案的公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推进公平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能 ,政府推进公平是协调经济利益关系、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是对“市场缺陷”的弥补。公平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之一。政府干预市场是为了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与协调。为防止两极分化 ,我国政府须在推进起点公平、结果公平、环境公平上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要素流动与区域非均衡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生产要素效率和调动生产要素积极性已成为难点问题。要素流动是区域经济这个中观经济问题的一个微观基础,与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关系。从一国之内的区域合作与竞争角度研究要素流动,实现要素的区域优化配置,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特别是知识劳动的认识,不断改革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普通劳动者收入水平,促进中等收入层成长,优化人力资源,强化收入再分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主要是由于起点不同、政策性影响、分配制度的改革、市场体系和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合理的收入差距扩大有利于提高效率、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扩大则对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等方面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要实现收入差距合理化 ,防止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必须坚持我国现有的基本经济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在收入分配调节方面的重要作用 ,扩大就业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依法规范各种收入分配行为 ,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并对富裕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公平与发展的矛盾始终是关乎社会正义能否得到解决的难题.作为现代文明的理念,社会正义具有理想上和工具上的双重效用,对协调利益促进社会发展起到稳定器、推进器、聚合器的作用.西方现代社会实现社会正义的路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制度形态和政策取向,其矛盾冲突在于如何既能够实现社会正义又能够不损害经济发展的效率.眼下中国社会正义的诉求具有特殊性与艰巨性,如何绕开西方国家公平与发展的难题,建立健全能够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制度与政策,则有赖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开展对社会主义广告伦理问题的研究,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进一步拓展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视野,广告伦理作为经济伦理的一个分支,是应用伦理学发展的新领域。本文从我国广告伦理的产生、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作用三个方面作了阐释,以示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问题严重,信用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信用机制与财产权制度有内在的联系,从财产权角度分析信用缺失问题,为我国重建信用制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效率优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转轨”时期公平问题更加突出。十四大文件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起了重大历史性指导作用,但这一提法也有不足之处,把“效率”和“公平”看成两码事,看不出其间正面因果关系。笔者认为,我们不仅应继续倡导“效率优先”,而且应正面面对效率—公平关系,笔者倡仪采取“效率优先,增进公平”的提法,即表明“效率优先”是发展经济、增进公平的前提,而“增进公平”则是“效率优先”的目标与归宿,是政府为弥补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缺陷而努力(通过再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方向,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及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