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是国家经济安全尤其是对外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现我国战略物资储备法治化尤为必要。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也要求实现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法治化。我国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存在制度缺失、立法层次不高、立法内容陈旧且存在冲突等问题。推进我国战略物资储备法治化,需要制定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法来规范战略物资储备的基本问题,并对粮食、石油、矿产等若干重要战略物资的储备进行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重大的战略物资。粮食种植业是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只靠市场调节不行,必须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加以扶持和保护。但是,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粮食保护政策,必然会扭曲市场运行机制,障碍资源优化配置,造成效益上损失。这种效率与安全之间的恶性循环,惟有通过自由贸易方可校正。自由贸易是粮食经济中形成安全和效率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如何调节粮食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物资 ,也是大多数国家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 2 1世纪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与建设 ,关系着国家能不能实现新世纪的宏伟建设目标 ,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石油天然气发展前景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安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就是基于对我国 2 1世纪经济发展前景的考虑 ,高瞻远瞩而慎重抉择的结果。对于中国石油天然气在世界能源发展中地位的认识 ,对于新疆石油天然气发展在全国地位和意义的认识 ,以及新疆今后如何抓住机遇 ,开辟 2 1世纪石油天然气发展的新局面 ,就成为十…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自1993年开始,中国由石油出口大国成为了进口大国,经济增长对石油依赖度加大,进口总量已突破1亿吨,石油安全已经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文章提出了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实施跨国经营、开拓国际资源市场、构建合作安全机制等对策,以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国内资源禀赋极其匮乏的国家,经过20世纪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后,日本对其经济安全的脆弱性有了直接的体验,也更加认识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本非常注重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来防止、排除和化解外部不利因素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虽然日本没有单独的、明确的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但其关于国家经济安全法律的内容都分布在经济法的各个领域。从日本的国情出发,我们着重选取和日本国家经济安全联系密切的能源、金融、农业、反垄断等领域进行研究,首先整理出每个领域的经济安全法律框架,然后对每个领域中和国家经济安全直接关联的问题做重点论述,如粮食储备、能源储备、金融管制等内容,最后给出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一玲 《理论界》2008,(11):211-213
石油被称为“黑金”,是一国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战略资源。由于石油资源具有稀缺性、非均衡分布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对国家安全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维护石油安全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石油需求骤增,中东是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本着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积极对中东国家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的石油外交,进一步巩固同欧佩克等国际组织的石油合作,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石油安全,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巩固政权、稳定市场、保证国家建设的最重要战略物资。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努力搞好粮食的流通和分配,粮食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使我国从一个粮食不能完全自给的国家,逐步变成了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成就举世瞩目。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粮食供求关系的脆弱性,当前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问题的核心已经由短期的数量安全问题转变为中长期的生产能力安全问题。中长期粮食供应脆弱性的原因是粮食生产面临着土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双重下降的约束、人力资本约束、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不足的约束及市场约束等,深层原因有制度性约束和小农生产方式的制约等。粮食供应安全涉及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和体制问题,需要采取多重保障策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制度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优化贸易格局,健全粮食监测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缓和了对非战略物资的贸易管制,但严格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并维持此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北朝鲜的管制水平。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橡胶仍保留在美国战略物资管制的清单上。此间,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在对华出口橡胶问题上爆发了激烈争论。艾森豪威尔政府遏制打击中国的既定国策是推动其政策演变的根源和出发点,国际形势变化、印度尼西亚外交自主性的增强是推动此时期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政策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于春苓 《北方论丛》2010,(2):112-116
苏联时期的石油公司是在俄罗斯帝国时期的石油公司基础上形成的。20世纪东西方冷战的国际关系背景,使苏联石油公司对东欧经互会及西欧的能源贸易,打上了冷战的鲜明烙印。石油公司在获取经济赢利的同时,还担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利益的责任。冷战中的苏联石油成为其经济发展与外交决策的重要因素,石油公司的能源外交增强了苏联经济实力,石油公司所实施的能源外交与苏联的对外政策相呼应并对其整体外交战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大户,而近邻东盟一些国家能源丰富,这就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不断发展则促进了能源合作。此外。地缘之便则有利于合作。中国与东盟诸国间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合作形式多样:首先是油气贸易。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贸易;其次是联合勘探与开发,既包括在双方领土。(海)的勘探与开发,也包括在争议海域的合作,即南中国海的合作尤其值得注意,因为这一合作已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最后,确保石油通道安全方面的合作,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安全合作以及在泰国或缅甸如何开辟替代石油通道。  相似文献   

12.
成键 《社会科学》2008,(5):39-45
石油安全本来是属于国家经济安全的一部分,但随着近年来国际油价的飞涨,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从当前的国内外局势来看,中国面临的主要是石油供应安全问题.由于对进口能源产品依赖的日益增加,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的措施,如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实行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等等.但从长远来看,只有从国内社会和国际市场上同时入手,通过政府、社会和民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在能源安全形势愈发紧张的新世纪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开展石油期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油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 ,石油期货也是全球期货市场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本文试图从石油市场化进程、合约品种、监管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如何开展石油期货  相似文献   

14.
2002年至今美元进入长周期弱势调整,它对中美双边行业产品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基于进、出口动态面板季度数据模型证实:(1)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弱会抑制美国从华4分位产品进口,样本内将近一半的4分位产品美国从华相对进口比重出现了下降.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美国次贷危机也削弱美国从华进口,而美国实际GDP增长、美元对韩元实际升值将增加美国从华进口.(2)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弱并不能促进美国对华4分位产品出口,这一经验结果否定了美元贬值将促进美国对华出口的臆想.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有害于美国对华出口,而中国实际GDP增长、美元对欧元实际贬值会增加美国对华出口.政策建议是:一个繁荣增长的中国经济有助于促进美国对华出口;中国商业银行需要推出人民币汇率避险工具,而不是把我国外贸企业推进大海去裸泳.  相似文献   

15.
二战前期苏德经贸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二战中苏德关系论述颇多,但对其经贸关系却很少问津,本文则着重论述了二战前期苏德经贸关系。文章认为,1939年,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准备趋于完成,由于英法等国执行祸水东引的政策,致使苏联倡导的集体安全努力失败。处于资本主义总体包围之中的苏联为了拖延战争的爆发,调整了其外交战略,走上了与德国握手言和的道路上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双方建立友好关系的标志,而经贸的交往则成为维持双方政治友好的重要手段和双方关系发展的晴雨表。就是在德苏友好这面耀眼大旗的遮蔽下,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梦魇,并从苏联及其第三国取得了战争所必须的原材料和粮食,从而决定性地削弱了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而苏联大量的战略物资运往德国,不但削弱了自身的战争力量,而且由于两个经贸协议的执行,麻痹了斯大林对大战即将爆发的警惕性,从而使苏联在战争前期遭受了本可以避免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1959-1961年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最困难的三年,其中最突出的是粮食危机.为度过粮荒,在周恩来主持下,国家采取了清查粮食、调运粮食、进口粮食、压缩城镇人口、解散食堂等举措,带领人民渡过饥荒,恢复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地域性失衡、“大国效应”扭曲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8,(3):52-60
粮食安全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球粮食产量的地域性失衡问题,表现为全球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以及耕地占有量等均存在严重的地域性失衡,其进而导致世界粮食贸易品种、地区贸易结构亦出现严重的地域性失衡。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国内粮食供给与消费需求、粮食产量与消费量之间存在着缺口性失衡。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粮食作物,但我国粮食进口贸易中却出现了"大国效应"扭曲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粮食安全的四种模式和我国粮食安全的五个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当代石油美元的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平衡、金融与资本市场稳定、贸易与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关注对象.沙特阿拉伯在全球石油美元体系中占有关键地位,拥有全球最大的石油美元规模,其影响力在海合会的依托下呈现出放大效应.石油美元使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经济失衡、全球金融市场、全球投资市场及其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作为掌握巨额石油美元的G20成员国,沙特阿拉伯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治理中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华 《理论界》2008,(10):1-1
当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经济学家们还在对危机进行反思之时,2007年3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愈演愈烈,迅速席卷多个国家,给美国乃至世界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这再次提醒人们,金融脆弱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紧迫的、严重的问题。当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在某种程度上,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危机史,而且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越来越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也就是说金融发展并未降低金融脆弱性,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和金融迅猛发展也没有降低金融脆弱性。这一现象给学术界提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如何认识和探究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脆弱性问题。王东风博士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专著——《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石油进口风险规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 ,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进口石油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 ,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 ,如何在满足进口需要的基础上 ,保证石油供应安全 ,已成为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