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汉语的“手”和彝语的“lot”的语义比较,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揭示了汉彝两种语言中具体的人体词的隐喻认知过程,发现两种语言的人体词在语义发展上具有较多的共性,由于语言使用环境的不同,语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洋味儿"汉话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应运而生,通过以"洋味儿"汉话作为着眼点,对中英语言风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语言风格的时代性,得出"洋味儿"汉话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应对待语言接触有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汉、英语“方位成分+存在谓词+存在主体”的语言形式表示“某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的意义.人们用不同的句式和语词来表达“存在性”或“存在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这一语词根本不同于“存在者”、“存在物”,“存在”是一阶语言的谓词,用来断言一个一阶语言的主词是属于外延语词还是内涵语词.因此,“存在物存在”的错误在于混淆了语言的阶.  相似文献   

4.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均有所体现。恐惧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恐惧情感的隐喻,这些恐惧情感隐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但是英汉语言中也存在互不对应的恐惧情感的概念隐喻,这是源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运用日汉对比研究的方法,着眼于文要素、思维方式、国民性等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结合语言实例,来揭示日汉使役表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的一类,在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得到体现。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孕育于不同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制约于各自赖以生存的历史,传统,其同一颜色词的语用差异也就不言而喻。在英、汉语言中,green和绿其涵义差异较大。对green在英、汉语言中的语用异同研究发现,文化、历史、传统对词义有着较大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藏缅语族一些语言的复辅音声母在沟通藏缅语乃至汉藏语的同源词上,起着桥梁作用,一些复辅音保留了藏缅语或汉藏语某些古老声母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启示我们较易看清那些现代语言意义相同或相近、但语音不同的词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去追溯它们之间的同源关系。本文试图从比较藏缅语“马”的声母入手,探讨藏缅语的“马”与古汉语“(?)”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汉式英语现象,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理论、心理语言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几个层面不同类型的汉式英语实例进行分析。文章旨在通过这样的语言分析尽量避免汉式英语现象的出现,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掌握一些汉英语之间正确的思维转换技巧,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虽然没有对遭遇其他语言冲击的汉字与汉语发表过多的看法,但他鲜明主张积极采用日译汉词中的"新学语"以输入新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大量翻译采用双音节或三音节结构的日译汉词,由此构成汉语的"叠床架屋"的汉语造型,从语言构造内部突破了中国原有的语句结构,从而为述学文体的解放准备了语言造型。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语言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语言又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西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化语义大不相同。文章从“语言相对论”的角度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与文化语义的巨大差异。指出,文化语义其实是语言背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诸多高级情感元素中,爱情是其中最为独特、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由于人们思维存在共性,因此在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常用具体的事物来隐喻"爱情"情感。本文从认知角度来诠释情感概念——"爱情",通过对其认知原型的分析来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关于"爱情"的隐喻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传承客气礼貌,尊敬他人的"汉敬"可提升武汉的文化软实力,而沿袭恶语伤人,可憎可恶的"汉骂"则会削弱武汉的文化软实力。面对"汉骂"的现状和"汉敬"的危机,应该深入研究"汉敬"与"汉骂",在此基础上探讨传承"汉敬"、摒弃"汉骂"的有效对策,比如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积极开展语言调查研究,规范公务用语和窗口行业服务用语等,以提升武汉的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颜色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汉、英语言中举足轻重,相关的修辞表达更是丰富多彩。文章对汉英色彩词汇的修辞文化差异,特别就比喻手法中的色彩词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示了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修辞魅力,并指出对英语教学与翻译实践极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的"民汉兼通"双语教育目标具有明显的政策主导性,其缘起与发展经历了酝酿期、形成期和发展期,并呈现政策性目标移用作教育性目标、学段上的双向延伸、目标内涵的科学化转向、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趋势等政策逻辑。其实施中遭遇的困境为:一线教师对"民汉兼通"目标的精神实质领悟不透彻,能力欠缺;学生学业与"民汉兼通"要求相去甚远;家长与社会在态度和行为之间存在偏差,未能契合"民汉兼通"精神诉求。可取的对策,一是"民汉兼通"双语教育目标落实于文化性教学以增强适切性;二是建构本体性的双语教育目标体系;三是筑牢"民汉兼通"目标实施的社会基础;四是在普通校开设民语课加强民汉间语言文化互学互鉴。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语言在汉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通常可分为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种.汉文学作品的模糊性主要是由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读者对原文的不同的理解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语言教材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语言运用的正确范例。现在人们普遍抱怨学生英语作文中汉式英语泛滥。已有的研究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教材练习和课堂语言的缺陷有关。研究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不少汉式英语表达,这从侧面说明:汉式英语的泛滥与英语教材的语言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套用是汉语的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语法现象,它通过两个句式的杂糅使语言达到经济、简练的效果。本文尝试立足于汉日语言对比,侧重于翻译,从语法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层面对汉语"把""被"套用句这一特殊句型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8.
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是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年来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语言现象的同源关系和非同源关系;必须重视系统参照;必须谨慎判定语言接触现象。语言类型学研究存在对汉藏语系语言事实重视不够的弱点,导致所提取的有些类型学规则不能概括汉藏语的语言事实。汉藏语系语言中的量词问题、韵律问题、声调问题、语音和谐问题、多义分合问题等,都是未被认识、有待开垦的领域,汉藏语的类型学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上古汉语的观察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突破旧来材料和方法上的束缚,同系语言的比较研究为大家所重视,汉语同汉藏语系诸语言的对照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也试图在汉藏语比较研究的道路上作一点尝试。关于“风”字的读音,在汉语、在其他同系语言都是引人注目的。邢公畹先生说: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哲学看,所有语言均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特征.同质性表现为语言的音、词、句、章的层级关系,是语言的本体.语言异质性特征表现在各语种所独有的特性,如英语以虚词为主,被称作"虚用型"语言;汉语以实词为主,被称为"实说型"语言.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对语言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译文的质量.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视域,对"英虚汉实"现象及成因进行解析,并就语言转换过程中的语言补偿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