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虚构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中最佳的作品,“对位式”结构的应用给读者提供了三维视角,全景展示了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衰败背景下复杂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2.
略论《喧哗与骚动》的结构艺术郑东艳《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重要作品,也是现代主义的经典小说。威廉·福克纳(WilliamFanlkner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去世后.声誉与日俱增。他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1].又...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以《喧哗与骚动》为自己赢得很高的声誉,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小说《喧哗与骚动》命名独特,颇具深意。作品以作者熟悉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家庭为背景,弥漫着乡土气息,充斥着悲剧色彩。作品采用意识流的描写手法,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4.
“决定论”是自然主义的一个中心主题,人的命运是由环境、遗传及其本能决定的。威廉·福克纳早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昆丁和小昆丁,他们共有着美国南方的社会、家庭背景环境,成为了那种特殊环境的受害者。另外,小说中也体现了遗传和本能的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喧哗与骚动》主要描述了美国南方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南方妇女观及其带给女性的痛苦。凯蒂就是生长在南方社会的悲剧人物。她天性善良,甜美热情,富有叛逆精神,但由于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最终成为社会习俗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在《所罗门之歌》中,人性的异化是导致人类痛苦深渊的又一种毁灭性力量。小说中人物的本性被自身、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成分所压抑,而由此引起了自身人格的分裂,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隔膜,社会关系的分崩离析。小说展现了现代黑人社会中传统与道德丧失后的病态与失落,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揭露了压抑人性的罪恶。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建构了美国南方的道德想像的历史,以建构的载体为标准,可以将之分为三个层面,即意象、南方神话与历史观,从而可看出基于不同的层面所建构的对于社会历史的解释,也即三种道德想像的历史:昆丁的过去与现在的共存及对现在的压迫;旧南方的辩护型的自我安慰;和福克纳的痛苦中的批判反思。与此同时文本中也将三种自我身份的建构呈现出来,即昆丁的他我、旧南方的美化的想象的自我、和福克纳的批判反思的自我。  相似文献   

8.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了意识流、多视点叙事和象征主义等手法,从四个不同角度叙述了同一个故事,追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家庭衰败的历史,反映了父权制社会中的叛逆女性对爱和新生活的追求以及作家对人性和仁爱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尽管福克纳多次否认其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之间的关联性,但有确切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福克纳的小说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从内容到形式都足以证明福克纳在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俄狄浦斯情结”等理论,进而从人的心理性格和精神价值取向角度进一步揭示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衰败和堕落。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也是他运用多种现代派手法来表现故事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里,作者采用四个人的口吻来叙述同一主题,运用了意识流、多视角、复调等手法,描写了美国南方康普生一家由兴到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森一家的家族悲剧,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折射现代人精神生活的迷失、沦陷.从现代主义的角度,首先分析了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展示美国现代南方人扭曲的精神生活;然后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的人性进行艺术化探讨;最后得出人性探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弗洛姆的总体异化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新弗洛依德主义”的创始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和非人道化过程的加剧,以异化作为揭露批判其罪恶和病态的核心范畴。因为异化“触及了现代人最本质的东西。”同时,他接受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尔库塞的“人的总体异化论”观点,提出了他的总体异化论。本文试对他的这一理论作一点探讨。一在弗洛姆看来,无论是“青年”马克思,还是“老年”马克思,异化范畴在其思想中一直占据着“中心地位”。他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劳动异化的四种表现来…  相似文献   

13.
(一)尽管早在1929年,来自田纳西州的南方女小说家伊芙林·斯各特(Evelyn Scott)对《喧哗与骚动》的评论被本·沃森认为是对福克纳的“第一次认真评价”,但那却是为了招徕顾客,由出版社策划的商业行为。①对福克纳的认真研究大致始于1931年。由于《圣殿》中的暴力和恐怖,193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两部意识流小说的叙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作为福克纳的意识流代表作,充分表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造诣和才华,《喧哗与骚动》通过四个对位的世界塑造了女主人工凯蒂的形象,同时也描绘了康普生家族及南方传统旧道德的没落。《我弥留之际》则是采用以女主人公爱迪及其葬礼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这两部作品独特的叙述模式使读者更真实的感受到人物流动的内心世界和深沉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众多研究者对《喧哗与骚动》的创作目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征和表现方法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难点,本文着重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该小说的要点,让学生通过更容易的理解方式达到掌握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6.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力作,它较全面地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与历史的认识和概括能力。作品的情节虽显得扑朔迷离,但通过一个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史性变化的一个侧面,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生活在美国南方向现代化迈进的转型期 ,面对北方工商势力及其价值观念的南侵 ,目睹清教主义思想和某些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摧残与压迫 ,他痛心地感到现代社会正在用各种方式“剥夺”人的个性 ,于是他提出了“个人主义”,甚至表示自己要做个人主义的“传道者”。在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 ,主人公爱米丽公开对整个社区的反抗虽然体现的是一种消极的个主义 ,但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展现了康普生家庭由显赫到分崩离析的过程,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呈现了美国南部的历史变迁。在小说中福克纳着重刻画了三位女性形象,一个是被美国南方传统妇道观扭曲的康普生太太,一个是具有反叛精神的凯蒂,还有一个是象征人性复活的理想人物迪尔西。作者在塑造三位女性人物时,鲜明地折射出福克纳的女性观:他鞭挞、嘲笑的是康普生太太,同情的是凯蒂,满怀激情歌颂的是地位卑微的黑人女佣迪尔西。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原型批评方法分析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科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神话原型,使其作品不但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而且具有特有的价值寓意,揭示了福克纳对人、对社会所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部关于时间的小说——评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所有小说中被评论最多的一部。它之所以能成为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该小说的非凡艺术成就。他对时间的精心处理在《喧哗与骚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使该小说成为一部少见的关于时间的小说。它对时间的独特处理不仅有利于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而且也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