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程阳桥     
在湘、桂、黔交界处一带的溪河上,架设着一座座侗族地区的特有建筑——风雨桥。风雨桥造型优美、结构坚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既是通行要道,又可挡风避雨,而且还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地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有一座著名的风雨桥——程阳桥,又名永济桥。程阳桥建于一九一六年,是一座石墩木面桥,全长六十四点四米。这座桥有五墩四孔,每孔净跨十四点四米。桥宽三点四米,高十点六米,桥的正梁由五尺围的八根连排杉木分上下三层组成。上面排板、竖柱、盖  相似文献   

2.
正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最诱人。金灿灿的稻谷裹着侗家人辛劳的汗水铺满田垄山坳。悠悠坪坦河犹如一条银光闪闪的玉带,自南向北流入渠水。河水清清,蜿蜒如歌,沿河的17座福桥将两岸珍珠一般的侗寨一个个连起来,共同构成了"百里侗文化长廊"中美丽的风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月桥、中步头桥、中步二桥、永福桥、迥福桥、永定桥、文星桥、普济桥、迥龙桥等9座桥,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坪坦风雨桥"。如此密集的风雨桥群让来到这里的专家及游客啧啧称奇,而这里侗族同胞依山傍水而居、热爱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更是让人大为惊叹。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恩施士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利川市,地处鄂渝边界。巨大的自然神力,将那里的地形打造得独其特色。一条条河流将原本平缓的地势切割成一座座形势险要的台地,当地人们称那些高高的台地叫“寨子”。 利川的寨子就像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充满诱惑。  相似文献   

4.
11月7日,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城,彩旗飘飘,鼓锣喧天,上万余名侗苗同胞身着节日礼服,欢歌载舞,与前往该县的中央、省、市代表们汇聚于此,热烈庆祝复修天下第一风雨桥──长江龙津风雨桥的竣工落成庆典。龙津风雨桥横跨于湘江支流舞水,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  相似文献   

5.
相思风雨桥     
在鄂西山区的万山丛中,有许多风雨桥,大的,小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风雨桥横卧在深沟浅涧上,人们在桥上歇息纳凉、说话谈天,甚至做点买卖,这都是很平常的事。这一次,我去宣恩县的彭家寨,虽然只是匆匆一晤,彭家寨那座小小的风雨桥竟让我不能忘却了。  相似文献   

6.
侗族风雨桥     
在中国南方湘、桂,黔边境地区山清水秀的侗族村寨里,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桥梁,这就是侗族所特有的水上建筑杰作——风雨桥。风雨桥又叫花桥、风水桥,多建在离村寨不远的通衢溪河上,一般都为杉木组合托架简梁式木桥,桥上建有长廊,桥墩上建有亭阁。它采用杠杆式结构原理,以挂枋衔掌的方法,支撑悬桥,托起阁檐。全桥常常不用一件铁器钉铆,只是在各种构件上凿孔穿眼,以榫衔接,直套斜穿,纵横交错,左右吻合。这种桥结构科学,构思独特,造型优美,建筑坚固,融美观和实用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侗族在建筑艺术方面的聪明才智。风雨桥和鼓楼一样,是侗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民族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7.
先学  晓岸 《民族论坛》2001,(2):15-19
你到过保靖吗?  保靖在湖南省西部,秦属黔中郡,汉称迁陵县,现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全县20多万人,县府设在迁陵镇。迁陵镇是一座土家苗族同胞居多、民俗纯朴的古城。城内4万多人口,有一条清澈的酉水河从城边穿过。就在县城东郊约1公里处,有一座小石拱桥跨溪而过。因小桥在夕阳下犹如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人们就将它命名为“喜阳桥”。  “喜阳桥”没有娓娓动听的传说故事,桥姿也极普通,但它却被本文作者所要介绍的主人公──现任湖南喜阳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彭种棠看重,于是“喜阳”便成了该公司…  相似文献   

8.
湘鄂川交界处群峰攒簇、岸石壁立。星罗棋布的土家寨子掩映在千沟万壑密林修竹中。这一带泉溪清美,其中蕉溪为最。传说早年飞来一只凤凰。她的头俯瞰回腾激奔的蕉溪,尾指雄峰巍峨的贵帽。因此,这一带便得名“来凤”,并有了一座今天的小城。然而,最叫人称道的是那对凤眼。传说凤眼的位置在与城东相邻的一座方圆数里的高岗上。高岗上桔树万株,松柏成荫,疏落有致,景色醉人。由凤眼演化而成  相似文献   

9.
花的红光     
正一条河流,一个山坡,一座山寨。那河流就叫洗车河,是酉水河的重要支流。河面较宽河水清澈,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不时地飞来些水鸟在河边觅食,毕竟是大山里流出来的乳汁——她就是那么的纯洁。这座山寨就叫红光。她隶属湘西龙山县苗儿滩镇,离镇政府约二三公里。山寨建在山坡上,背靠大山。寨前一条清澈见底的洗车河,予山寨以灵气。前有长流水后有大靠山,按祖辈人的说法,这寨子风水好啊。的确,这寨子人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岁月静好,那一栋栋依坡而建的吊脚楼、转角楼便是很好的映证。吊脚楼、转角楼是土家族特有的  相似文献   

10.
引子千里酉水向西倒流后,转了一个大弯,才又匆匆向东奔去. 酉水两岸座落着全国两省间距离最近的两个县.一个是湖北鄂西自治州的来凤县,一个是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县.两个县城仅隔7.5公里.为了方便往来,加强交流,两县合资在酉水上建起了一座石拱桥,取名“团结桥”. 自从这桥建起后,两县土家族、苗族群众互帮互  相似文献   

11.
为公桥     
编辑同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三家田公社惹坝大队土家族乡村医生李启培一家自筹资金请石匠,去年初冬在本村前面的惹坝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拱桥。这桥长九米,宽三米,高两米。还修整了桥两端的八华里道路。全家投入了几百个劳动日,花费1,200多元钱,方便了周围20多个生产队的社员群众劳动生产、赶集买卖。大家称赞这座桥是“为公桥”、“共产主义思想桥”,称赞李启培一家的高尚道德和思想。惹坝河位于湖南省永顺县至桑植县的公路边,这里山重水曲,公路盘绕山间,人称九弯十八拐,是河两岸村寨往来的必经通  相似文献   

12.
<正>鼓楼的来历鼓楼是侗寨特有的标志。每个侗乡村寨,几乎都建有一座鼓楼,较大的寨子甚至超过三座。鼓楼结构精巧,飞阁重檐,  相似文献   

13.
盛夏时节, 笔者站在官店镇伍家河的屋桥上,双脚踩着屋桥厚厚的木板,抚摸着桥上的护栏, 不由浮想联翩. 桥很高,桥面宽阔,走在上面有一种沧桑感. 屋桥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伍家河上游,为什么称"屋桥",因为它由11间屋的形式组成, 桥上面盖着瓦,所以当地人叫它屋桥. 又因为除用作过河外,人们还可以在这里躲避风雨,歇脚纳凉,迎送亲友,甚至来此谈情说爱,两岸人民又叫它"伍家河风雨桥". 此桥平时只供人们座谈休闲, 只要空闲时候,特别是到了夏夜,桥上就聚满了老老少少,他们一边乘凉,一边聊天,其乐融融. 风雨桥远望气势恢弘,像一条长龙横卧于宽阔的伍家河面,近看五彩斑斓,桥头两侧写有两条标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  相似文献   

14.
情陷瑶山     
一座座远离现代文明、满盈古朴民风的瑶家寨子,犹如颗颗璀灿的明珠,散落在湘西南隆回县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其中,一支久被民族史料遗忘的古老宗支──花瑶,就繁衍生息在这云遮雾绕的山寨里。  说是瑶,其实他们的语言、服饰、信仰及许多习俗,都与“瑶族”这个大家庭几乎没有任何雷同的特征了。寨子里的姑娘分外爱美,个个着装艳丽绝伦,镶了红布边、缀着红布扣的岱蓝色长衫新奇地撩起,再配条前艳后素的桃花围裙,腰间分层有序地缠上几十圈由五颜六色布料拼接成的筒腰带,小腿扎着绣有黑色花边的白绑腿,全身上下色彩火辣抢眼。尤其…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地灵村,集中了侗族五大风俗产物,近年来被国内外游客所青睐。风物之一是被称为立体晒谷场的禾廊。自古以来,侗族村民就喜欢聚居,吊脚木楼一座紧挨着一座。寨子里空地极少,这就给秋天剪回家的糯禾把的晾晒造成一大难题。200多年前,聪明的地灵侗族祖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从山上砍来杉树,在寨子的小溪旁,房前屋后的坡地上,建造起一座座牌坊似的晒禾架,由于家家户户都种有糯禾,每户的禾架都  相似文献   

16.
在跨越澜沧江中游的那条古老而又凝重的“西南丝绸之路”边缘,盘桓着一个月牙形的大江湾。大江湾斜斜地旁伸出两条矮小的山脉,远远看去,非常像是一双舒展开来的玉色手臂,臂弯里款款地搂定了一个约有三五十户人家的灵秀而小巧的白族寨子。 寨子名叫鹿鸣寨,后依云岭前临大江,进出寨子的门户全赖于一个狭小的岩洞,除此别无他径。因为与陶渊明先生笔下的桃花源相比,鹿鸣寨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明清以来的许  相似文献   

17.
正从湖北恩施州建始县茅田乡政府驻地出发,沿209国道一路前行,约莫十来分钟,眼前忽然闪现出了一个村落。驶进宽敞的水泥路,两旁漂亮的路灯傲然挺立,一座座风雨桥通达农家,一幢幢青瓦、白墙、红木门窗让人目不暇接。在长长土(苗)风情街前,不由惊叹:耍操门到了。耍操门传说因教会曾常在此耍操而得名。昔日耍操门,洪水咆哮,人烟稀少,一片荒凉。今日耍操门,因建始民宗局和当地乡党委、政府在全县打造特色搬迁宜居村寨,而头顶"湖北省第二批宜居村庄"桂冠。  相似文献   

18.
文化部最近拨出32万元,用于修复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湘、桂、黔交界处的一百多万侗族同胞擅长木制建筑,这里有鳞次栉比的宝塔型鼓楼,木楼村寨旁有侗族特有的建筑风雨桥。风雨桥造型精美,结构坚固,是可供  相似文献   

19.
桥魂     
1990年岁尾,中国西部曾爆出一条新闻:陇中农民马良自筹资金40万元修建一座便民桥.《甘肃农民报》将此事评为全省十大新闻.而马良何许人?请看——  相似文献   

20.
在湖北省利川市毛坝乡五一村的一座风雨桥的桥头碑上,刻着这样一幅颂联:“民族民委民心民情,实事实办实在实惠”,这是当地群众对市民委的最高褒奖。利川市民委的工作也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上级民委的充分肯定———连续十三年被恩施州民委评为先进单位、省民委授予了先进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