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历来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审计制度建设中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如何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更是关键所在.文章从历史和理论两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与政治民主的内在关系,强调了国家审计对推动政治民主的积极作用;同时,结合发达国家国家审计的发展经验,提出强化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制约能力应着眼于法律赋予权力的细化及其随环境变化的不断完善,审计涉及国家和大众利益程度的深化、透明度的改善,以及制约与合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法律监督是一个重要的法学基础性课题,而宪法监督模式研究又是法律监督理论的核心。如何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也是世界各国宪政建设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审查一般法律或行政法规是否符合宪法的制度,通常称为违宪审查或合宪性审查,以保证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和地位。相比欧美国家而言,我国现在还欠缺完善的宪法监督体制。通过比较研究西方的宪法监督模式和我国宪法监督的差异,无疑对完善我国的相应制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6,(2):114-117
社会治理需要审计监督,审计是国家治理极为重要的"免疫系统"。我国审计制度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其职能逐渐被固定于对官员经济行为的监督和政绩的考核、对政府财政财务收支和钱粮赋税收支情况的监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家审计职能逐渐多元化和复杂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治理的发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与提升国家审计水平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国家审计要应时合势,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新需要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审计权威是指国家审计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国家审计监督的权威来自宪法、法律规定与制度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审计机关自身行为、被审计单位自觉接受等多个方面,并体现在审计对象、审计工作开展、审计结果使用等各个环节。提高国家审计监督的权威是充分发挥审计治理作用的基本保证,对实现审计全覆盖、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审计权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在立法上明确国家审计监督范围和审计机关的权限,加强对审计违法行为的问责,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的强制性,加强审计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协同,审计机关也应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改革目标,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为进一步研究推进贯通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合理、可行做法,在评估近年来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新时代国家审计的新特征,阐述国家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耦合性,探索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监督体系下的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可能发展模式。当前,贯通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可能模式是:基于国家治理的整体视角,构建党内监督与审计监督的联动机制,将党内巡视(巡察)定性为政治责任审计,并与经济监督的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在联动机制下,坚持经济审计与政治审计相统一,二者相互协调、同步运行、紧密嵌合。  相似文献   

6.
法律监督的本质精神是控权.中国控权型检察制度形成的直接渊源是大陆法系控权型检察制度经前苏联转换的以法律监督为特点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间接根源是中国古代的法典化传统和御史制度所包含的控权精神.现实渊源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选择.控权型检察制度经历了两次发展.第一次发展发生在德国.通过这次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大陆法系特点的以控权为本质的检察制度.第二次发展发生在前苏联和我国.我国法律监督制度不仅全面汲收了控权型检察制度中的合理因素,而且通过法律监督制度,实现了对控权型检察制度的又一次发展.在中国,通过这次发展,以法律监督为本质特点的检察制度不仅全部包含了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制度中"国家权力的双重控制"和"客观公正义务",而且正在形成一种更为全面、更为多元的权力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审计,审计为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由于审计处于超脱、中介、较高层次的综合经济监督的地位,所以它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其他经济监督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考察西方发达国家审计监督制度模式和功能发挥的基础上,就我国审计监督所存在着的独立性不够、职权履行不足、协调互补性不强、监督不及时等不足进行了分析,从而在强调审计工作在国家监督体系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分别从借鉴经验以重新定位、进一步明确审计职责和加强审计立法,以及进一步完善审计组织机构和体系等方面,对如何强化我国审计监督职能、完善国家监督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法财政监督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形成了以议会宏观监督、财政部门日常业务监督、审计法院事后监督的分工明确、协调互补的财政监督体系。在法治发达国家中,法国政治经济体制与中国的相似程度最高,借鉴法国财政监督法律制度的经验,对完善中国财政监督法律制度是大有裨益的。中国财政监督的改革方向应该是通过完善财政监督机构设置、明确其职权分工和程序保障来实现对财政的法律监督,把监督的重心从财政部门监督转移到人大的监督,完善人大的监督机制,建立直属于人大常委会的财政监督委员会,使财政监督权相对集中于中央,审计机关独立于政府,同时协调好财政内部监督和审计机关监督。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人民监督政府主要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是最根本的监督形式,人大监督制度的完善应从自身的制度建设开始。其主要途径是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增设专门委员会,如增设宪法委员会、设立预算审计委员会、设立公民申诉控告委员会;完善人大会议形式;以及通过法律规定人大监督的效力。只有形成了一整套监督制度,才能完善对政府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