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南 《炎黄世界》2013,(1):40-40
李白的一生离不开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了酒,天子在他眼中也就那么回事。在李白这儿,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让他过着“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逍遥无比。以至“李白斗酒诗百篇”成了中国人心目里一个最为动情和完美的故事。那么“斗酒”到底有多少酒?他究竟有多能喝?  相似文献   

2.
肖潇  孙志江 《公关世界》2016,(23):78-83
近来网络上流传一首《一人我饮酒醉》的说唱歌曲,歌词中有"燕嬉,我紫竹林;曲动,我琴声妙;百花,我出芬芳;回首,我曲流觞"之语,现代的说唱曲调配以古风古韵的歌词,颇值得玩味.中国人爱酒,爱诗,也爱水,而把"酒""诗"和"水"(河流)完美结合起来的就是古代诗酒公关文化之雅——"曲水流觞".  相似文献   

3.
张会恩 《老年人》2003,(7):48-49
诗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诗味隽永,历久而弥新,其本身就作出了回答:这就是诗。但从理论上来概括诗的本质特征,却因探讨的角度和研究重点的不同,形成了古往今来的种种诗学观点。诗就是诗,诗就是美,这是属于审美诗学派的观点,得到了诗学界大多数人的认同———诗,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一种审美感受所作出的一种审美表达。请看艾青的诗《相互被发现》:“不知道有多少亿年/被深深地埋在地里/存在等于不存在/连希望都被窒息/一个姑娘深翻土地/忽然看见它跳出来/姑娘的眼睛和钻石/同时闪出了光辉/像扭开一个开关/在一刹那的时间里/两种光互相…  相似文献   

4.
诗人之醉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此言非虚。自世上有酒此物以来,不分古今,无论中外,酒始终在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担当着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一把酒壶酹尽了滔滔岁月,一条无形的酒河流遍了寰宇,而酒河流域中的中国与阿拉伯,乃是我兴之所至,着笔之所在。且以这一支半醉半醒之笔,勾几缕萦回在中阿古诗文中的醇醪浓香。 阿拉伯人饮酒入喉,写酒入诗的历史可谓久远。早在蒙昧时代,即有大名鼎鼎的乌姆鲁盖斯以酒作为诗歌的四大题材之一。阿拉伯帝国形成后,饮酒之风不见收敛,乃至国富民强的阿拔斯朝时期,饮风之炽达到巅峰。“酒风熏得世人醉”不仅富有的民众流连酒壶之侧,连哈里发也有喝得不顾君仪的时候。幸而还有一些诗人保持了些许清醒,撑开朦胧的醉眼,兴酣落笔,把饮酒诗的创作推向繁荣鼎盛之期。 中国人造酒的祖宗,或曰杜康,或曰仪狄。随着历史长河慢慢地流过,中国人渐渐接受了这种既能悦性又会伤人的饮品,从而有了“酒以成礼,过则败德”的认识。商纣营造了酒池而遭万世诟责;众多的诸侯国在彼此邦交会盟中,举樽为礼……酒文化日趋发达成熟。到了魏晋时代,清谈、服药、饮酒成了“如神仙中人”的旷逸标志,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即以饮酒闻名,其态度之狂放,达到了一醉数月,或饮酒时赤身露体的程度,以此  相似文献   

5.
酒,可以使人迷醉,亦可以使人旷达,但因为忙碌的现代人早已忘却了淡泊之趣与逍遥之乐,所以极少有人再去体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境。那种带着迷惘的满足,带着困惑的遐想,带着快慰的期待,再也不是现代饮者的心理体验。 北京“罗杰斯”酒吧调酒师Paul说:现代的酒是用来品的,酒的品位就是人的品位,它结晶了生活最浪漫和抒情的精华。 在酒吧里,品酒的最佳状态是让酒“陪”在自己身边:酒吧从一角斜打过来的灯影里,杯底的一弯暗红可以喝一晚上,醉了屋顶下所有的人,而自己却独醒。 Paul说:现代适合品的酒分为三…  相似文献   

6.
骆远 《老年世界》2014,(6):43-43
一、茶与诗词 早期的文化常以酒助兴。从屈原的“奠桂酒兮椒浆”到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均为酒诗。酒诗常常是天下地上,玄想联篇,与现实却无干碍。恰恰在这时,茶加入了文人列。茶,也从此走上诗坛。左思写出了我国第一首以茶为主题的《娇女诗》。这首诗,写的是民间小事,写两个小女儿吹嘘对鼎,烹茶自吃的妙趣。题材虽不重大,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从娇女饮茶中透出对生活的热爱,透出一派活泼的生机。  相似文献   

7.
诗酒杂谈     
浪波 《老人世界》2014,(1):40-41
诗酒结缘,形成中国特有的诗酒文化,说起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见诸文字记载,《诗经》中就有许多篇章咏酒赞酒,如“君子有酒,嘉宾式宴以乐”(《小雅·南有嘉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小雅·楚茨》),  相似文献   

8.
爱酒是英雄?     
一日,某酒店开业,门前挂出一副对联,曰“官也罢民也罢喝罢,名不要利不要酒要”,横批是“英雄爱酒”。英雄是否爱酒,爱酒是否英雄,权可另当别论,但时下的酒风倒是如火如荼,滚热得很。君不见,个别单位天天有酒席,夜夜有醉鬼,已经以酒量来分优劣和荣辱了。难怪有人说,“触目皆是酒,酒徒遍地走”。也无怪乎国家一年的酒产量可以灌满杭州一个西湖!喝酒喝不出“小康”,醉死也是枉然。杜甫有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等草民,心痛酒钱,倒要问问那些天天买醉的酒鬼,挥霍的是公款还是私款?爱酒是英雄?@唐军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将一片田园作为自己的乐土,甘之如饴,透过诗、酒、书来表达自己对功名、社会与人生的理想,让人感受到他的生命气息。本文主要从陶渊明思想为着手点,重点对其中的自然之美、人格美、劳动美、风骨美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酒成就了文人墨客的无数佳作,给了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赐予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注释,酒文化,根深叶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酒文化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哀,红  相似文献   

11.
五代时,有一位和尚贯休,拿诗去投献吴越国王钱镠,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的句子。钱镠通知他,将“十四州”改成“四十州”才能相见。贯休说:“州也难加。诗也难改,我如同闲云孤鹤。哪一片天空不能飞?”于是离开吴越,到了蜀中。 以区区吴越小地,贯休岂敢为献媚邀宠,提高钱镠的“良好感觉”而随便改“十四州”为“四十州”,那不是  相似文献   

12.
天下四川     
[诗酒四川] 在中国文化之中,诗酒与文章往往相提并论.用“诗为酒侣,酒为诗魂”来形容四川的诗酒文化再恰当不过了.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 四川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年前,在三星堆出±的文物中就有大量与酒有关的陶器和青铜器,如盉、觚、觯、瓮、罍、钵、尊、爵等.巴蜀之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发达的农耕文化为酿酒创造了有利条件.巴人善酿在古书早有记载,据《太平御览》引《郡国志》说:“南山峡峡西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故俗称巴乡村酒也.”到汉代时期,四川酿酒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考古发掘中东汉画像砖中的《酿酒》、《酒肆》和《宴饮》图案最为生动地反映出汉代酿酒、沽酒与饮酒的情景.而这一时期,四川的诗酒文化中还融入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元素.文君当垆、相如涤器成为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3.
学习古典诗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古人云:“美入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世界》2014,(8):43-43
酒,本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饮料,属于人们日常生活饮食中的一部分。《释名》说:“酒,酉也,酿之米曲。酉,怿而味美也。”最早写作“酉”,字形上像一个容器,说明是装在一个容器中的液体。其味道很美,饮了使人心情激荡,兴奋而愉悦。到后来,酒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饮料,人们发现了它许多特殊的作用和价值,于是其功用就发生了变化。如《汉书》中说:“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福之会。”后来梁《春秋纬》也有类似的说法:“酒者,乳也。  相似文献   

15.
老韦子 《老年世界》2014,(23):45-45
陶渊明的《饮酒》确实如王国维所说,已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蔡宽夫《诗话》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其闲远自得之意,自若超然之外。而诗境之所以超远、缥缈、空灵,达到无我无物之境界。而陶渊明所追求的这种忘忧忘俗的境界,又常常于醉酒中获得,此诗中“采菊”即暗含一个酒字,况其诗本自出于《饮酒》诗大题下,诗全写酒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休谟讲过一个关于“嗜好”的例子。两兄弟擅长品酒,某日,受邀参加酒会,主持人特地打开了一桶酒。哥哥先品尝,说:“酒是不错,但有皮带味儿。”众宾客大笑。弟弟接着品尝,说:“还有铁锈的味道。”笑声更大了,但是最后是谁在笑呢?一桶酒倒光之后,赫然发现里面有一条皮带,上面的铁环生锈了。  相似文献   

17.
选择希望     
关邑 《老年人》2009,(12):49-49
酒德,就是饮酒的德行。酒,作为一种饮料,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有人爱酒,把它誉为“天之美禄”,称之为圣人、贤人、欢伯、居士、破阵将军、祛愁使者,褒之为福水,认为是吉祥之物。有人厌酒,贬之为“万恶之源”,称之为狂药、魔液、祸泉,成了酒色财气中的头一戒。我想,对酒的评价,褒也好,贬也罢,饮用之妙在于人,在于心,在于饮用之度。一句话,在于酒德。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度,也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文人那儿,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唐代诗人李白把诗的灵感和酒的神韵融合到了极致:赋诗赋出了酒趣,饮酒饮出了诗情.  相似文献   

19.
孔维克  冯磊 《公关世界》2023,(18):59-60
<正>9月24日,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里,2023中国(兰陵)牛蒡美食文化节乡厨大比拼活动现场,来自全省各地的100位顶级乡厨齐聚一堂,将兰陵牛蒡作为主要食材,各自展现出精湛的烹饪技艺,打造了一场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牛蒡是药食同源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做成菜肴,几乎整株都可以用来入药。牛蒡根从外观上来看形似铁棍山药,有东洋参、“大力子”等别名。  相似文献   

20.
酒是文人的寄托,是文人抒情的工具,甚至是一些文人的生命。诗人的从容和逍遥,不平与牢骚,悲苦与欢笑,常常寓之于酒,寄之于诗,与酒结下了亲密的情缘,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诗酒生涯,体现着传统文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