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热”的普遍兴趣和近年文化学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使乡土文学再度走红并被现代文学研究家们格外垂青,而中国新时期作家和读者也以其特有的热情成为乡土文学的新型跟随者。“70年来,现代乡土小说的艺术发展,一直是在历时性的传统与反传统和共时性的‘民族化’与‘世界化’的争论、冲突中进行的。正是在这对立两极的相互冲突中,现代小说在寻找着自己理想的发展路径。狭隘意义上的文学的‘民族化’与‘世界化’通过相互扬弃,确立了其真正的意义,并指导着创建着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现代文学。”①这一论断确有见地。其实,如果把中国新…  相似文献   

2.
《论语·宪问·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纵观整部《论语》,唯其这句是别人直接评价孔子的话。我的感觉是,门子对当时万人景仰的孔子的言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股话语的反讽,使人感到孔子的悲怆与痛楚。可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是整个儒家的悲剧,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悲剧。“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矛盾的产物。孔子的时代已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宗法制破坏的不可避免性已经是历史的趋势,如果不能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止步,那么人生的悲剧也就难…  相似文献   

3.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鲁迅现实主义小说的总纲。在作品中,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制度,表面上“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犤1犦但“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犤2犦。如果说《狂人日记》高度概括了封建制的‘吃人’本质,那么,《呐喊》、《彷徨》中的其余篇章,则是对封建制度如何‘吃人’的形象化演示,《祝福》正是鲁迅先生具体阐释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经典力作。遗憾的是,对《祝福》这样一部以“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传之于世的不朽名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否定本体论出发 ,提出否定主义美学观的三个基本命题 :“美在本体性否定之中”、“美是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美学只能说‘不美’和‘丑’” ,它们分别涉及“美何以成为可能”、“美是什么”以及“如何言说美”等基本美学问题 ;文章进而对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作出否定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6.
一、“‘都带’,而非‘只有’”警句的遭遇以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审察人。把握人和表现人,这是鲁迅所坚持的一条十分明确的原则。然而,我们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鲁迅对什么是文学中的“人”的意见和看法,除了应牢牢盯住他所认定的“人”具有阶级属性的许多话语之外,万万不能忽视,他还有这样的见解和主张:“在我自己,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之说,则这些就一定都带阶级性。但是‘都带’,而非‘只有”’。①(着重点为引者所加)‘都带’而非‘只有”’,说得多么好啊!这寥寥六个字,不仅充分体…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土小说与俄罗斯、波兰文学石薪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先驱者鲁迅曾多次谈到,是俄罗斯、波兰及东欧诸小国文学触发了他致力于农村题材的创作。他说:“我常常想:俄国文学是伟大的‘乡村文学’。并且想:果戈理更其是首先的一个人。我的比一切的国度的文学,更爱俄...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近向21世纪的前夕,弄清楚走向21世纪的中国人对未来应当有什么样的追求,21世纪的人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中国人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素质,中国共产党应当为提高全中国人民的素质做好哪些工作,这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使中国在21世纪达到跃身于世界发达国家目的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  相似文献   

9.
杨献珍同志说:“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合二而一’,(来自方以智[明末人]《东西均》之第24頁),‘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見7月17日《人民日报》)艾恒武、林青山说:“事物是由两个对立面构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中国古人是用‘合二而一’(見[明]方以智著:《东西均》)来表达的。”“‘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辯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見5月29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0.
实践美学与审美精神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精神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精神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自由.无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还是话语实践,都是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它们表现为精神性,但是离不开物质性;美和审美的精神性和物质性,在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之中是高度统一而显现为形象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山水与风景     
<正>寄居在华夏古文明心脏部位的"天下观念",一向乐于"倡导在人与他人之间(即同族的个体之人或其他种族之人,尤其是其他种族之人),必须遵循我-你关系的提调和统筹……我-你关系意味着‘王者无外’、怀柔远人,意味着化‘你’为‘我’,最终,达到不分‘你’‘我’、甚至没有‘你’‘我’的境地。"①有泯灭人我界限的"我-你关系"拔刀相助,仰仗"意义饱满的厚重概念"(thick concept)②———天下———撑腰、鼓劲,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家有机会组成一个非常打眼,也非常幸运的集团军③:在他们足迹所到之处,在他们极  相似文献   

12.
“妙”之解义六朝美学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范畴:“妙”。朱自清先生曾经这样写道:“魏、晋以来,老、庄之学大盛,特别是庄学;士大夫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欣赏与批评也在长足的发展。清谈家也就是雅人要求的正是那‘妙’。后来又加上佛教哲学,更强调了那‘虚无’的风气。于是乎众妙层出不穷。在艺术方面,有所谓‘妙篇’,‘妙诗’,‘妙句’,‘妙楷’,‘妙音’,‘妙舞’,‘妙味’,以及‘笔妙’,‘刀妙’等。在自然方面,有所谓‘妙风’,‘妙云’,‘妙花’,‘妙色’,‘妙香’等,又有‘庄严妙士’指佛寺所在;至于孙绰《游天台山赋》里说到‘运自然之妙有’,更将万有总归一‘妙’。在人体方面,也有所谓‘妙容’,‘妙相’,‘妙耳’,‘妙趾’等;至于‘妙舌’指的会说话,‘妙手空空儿’  相似文献   

13.
杨荣 《云梦学刊》2013,34(2):95-100
怀旧是对业已逝去的人或事的一种缅怀,它可以是一种情绪,也可以是一种哲学甚至时尚。对历史稍有记忆的人大概都不会遗忘,在1990年代初的中国大陆曾经刮起过一股声势浩大的怀旧旋风。据戴锦华描述说,"90年代初,在北京不同的繁华地段,出现了名曰‘黑土地’、‘向阳屯’或‘老插酒家’的中高档酒店、饭庄。  相似文献   

14.
李玲 《南方论刊》2006,(2):70-70,56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他不仅精辟地说明了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指明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有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人的能力。于是,古人  相似文献   

15.
“世界历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戴世平“世界历史”是人类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不可能真正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道路的。运用乌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这一‘。总的指导’,原理,来考察...  相似文献   

16.
张能为 《学术界》2012,(12):38-49,266,269
学界普遍存在的将伽达默尔解释学与伦理学分而说之抑或将其两者作完全简单等同可以说都有失偏颇,也失之根本。如同海德格尔所认为的"科学技术已经破坏了德国人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伽达默尔深刻之处在于分析了人类生活价值伦理失落之根是实践理性、实践智慧的缺位和沦丧,"实践衰退为技术",价值伦理的重塑意味着实践哲学的重建与复兴,因为从根本上说,"实践就是伦理学实践"。实践哲学就是对人类存在本质和生活行为与状态的一种理性反思,是关乎人类存在、目的、价值与意义的根本性理解,它要求在它所框定的结构中去把握"正确的""共同的"伦理;实践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观念"将再度重视‘伦理学’,即为‘伦理学’进行一般的辩护,但不是针对价值意识的内容,而是针对权利和道德中亦即伦理中的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性"。显然,伽达默尔无意于具体伦理规范讨论,而是从本体论的高度来处理实践哲学与价值伦理的联结的,并把价值的本体论问题当作实践哲学及其伦理学的核心,"价值的本体论问题意味着这样一个关口,如果你不探寻‘价值’之存在所要求的整个道路,就别想通过它。"抑或说,现代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是在实践哲学的恢复与复兴中得到有力的肯定和重建的;实践哲学重又在价值伦理上担当了实践理性的责任与力量。  相似文献   

17.
单纯词与合成词在部颁汉语教学大纲词汇与语法部分里已经正式提出来。但单纯词与合成词如何划分,教学大纲里却无明确规定。现行初级中学汉语课本第一册第二册合编管‘螳螂’、‘盘尼西林’、‘莫斯科’、‘布尔什维克’这种词‘每个字都不表示意义,只有合起来才有意义’的叫作‘单纯词’;管‘学习’、‘照象机’这种词‘每个字都表示意义的叫作‘合成词’。‘一个字的词自然也是单纯词’。汉语课本又把合成词分为‘联合式’、‘偏正式’这是两种主要的;次要的还有‘动宾式’、‘动补式’(这两种名称是笔者给加上的)等等。汉语课本还把用辅  相似文献   

18.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等政策能否成功,有待于一大批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努力,关于人自身的研究日显重要。研究中国人发展应具有全球视野,即在世界范围内考察中国人之传统、现状、未来,才适应“地球村”、人类文明交融的现代化时代要求。汤一介先生论述中国文化研究时,曾说“当今文化的发展必定是‘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结合。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也就  相似文献   

19.
一、知错改错 卢卡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他是反对反映论的。如他说:“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互相符合、互相‘反映’,彼此平行或‘部分重叠’(所有这些都不过是僵硬的二元论的隐蔽形式),而是说它们的同一性就在于它们是同一个历史的、辩证的过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可将人的相互关系抽象为两大类:情感关系、利益关系。很多情况下,两类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如在亲人、朋友、同事之间,往往既包含情感的成分,又包括利益因子。“商品买卖”却为我们考察人的利益关系提供了一个“纯净的标本”。众所周知,经济活动乃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商品买卖又是商品经济时代经济活动的典型形态。放对商品买卖关系的研究将具有“典型意义”。一、商品买卖现象及其本质的分析1、买卖双方都是为着自身的利益而进行交易的。在市场上,作为卖者,虽大肆宣称“买者是‘上帝’,而自己作为上帝的‘信徒’的全部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