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心理学上,归因偏差属于一种认知偏差,能影响我们判别一件事或某个行为归因于什么人或什么事情。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归因方式不够重视的问题,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归因偏差的理论依据和具体表现,提出了5种培养教师进行积极教学归因的策略:热爱教师职业,不断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修养;用发展性归因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归因偏差;全面、客观、公正地归因;重视学生反馈,勤做课后总结;反省自己的归因方式,对错误的归因方式进行再归因。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的认知理论阐释及其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在当今社会呈多发趋势,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因素在抑郁症的产生中起关键作用。认知偏差和悲观性归因风格是抑郁症产生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社会规范、家庭教养、他人评价、个性特点等因素影响着个人认知方式和归因风格的形成;归因训练和认知治疗是干预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偏见是个体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依据,并对其他人形成先入为主的负性判断,泛化至群体中则会表现为人们对某群体产生片面或错误的认知。文章从消极刻板印象、期望差异与归因偏差这三个角度解释了医患群体产生偏见的心理机制,在此基础上讨论偏见对医患关系造成的消极影响,并结合社会现实提出减少医患双方偏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和高教改革诱发了大学生群体一定的内心挫折。为了缓和、消除挫折感,大学生一般会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原因推断,即归因。但是,由于不良的自我评价倾向性,或者由于认知信息不足、归因能力有限,大学生的自我归因往往存在偏差。为此,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自我定位,以及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归因训练,是高校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5.
英语学业不良学生在成败归因上存在归因偏差、消极归因倾向比较严重。教师应针对其消极归因倾向,采取归因训练等措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  相似文献   

6.
情绪归因是对情绪的认知归因,分为自我归因和他人归因两类。情绪归因研究最初是从儿童道德认知领域开始的,其后又产生了错误情绪归因研究、一般情绪归因研究等研究方向,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就情绪归因研究本身来说,在研究对象的拓展、研究情境的优化、归因对象的完善、测量方式的改进以及与其他因素的相关研究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未来的情绪归因研究应力求从这几个方向努力,以期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情绪归因是对情绪的认知归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儿童道德认知领域开始的,其后又产生了错误情绪归因研究、一般情绪归因研究等研究方向。但是,就一般情绪归因研究而盲,还存在一些困难,大学生情绪归因研究在此领域内的研究对象的拓展、测量工具的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寻大学新生乐观水平现状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归因风格问卷和伯恩斯的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同时对300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测查。研究发现:大学新生对生活事件的归因风格多呈悲观的倾向,整体乐观水平较低;性别差异对于该群体的归因风格存在显著性影响;该群体的认知功能总体上较为协调,但存在一定的完美倾向和较强的资格感;该群体的归因风格综合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认知功能的诸多因子之间存在多对相关关系。可通过调整大学新生的价值观念来培养其乐观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归因及归因理论进行了论述 ,并指出在运用归因理论教育学生、指导教学实践时 ,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积极的归因 ,还应注意防止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产生各种偏差 ,才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社会认知对于归因理论与研究发展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因研究的发展趋势有四:一是由狭义走向广义;二是归因推理由“内容空泛”走向“内容具体”;三是由规范模型走向归因过程中的各种“错误与偏倚”;四是由规则或算法走向过程。当前归因研究有三条线索:包括ANO-VA模型的复苏、语言对归因的影响和信息加工与归因关系。在此基础上,社会认知对归因领域最重要的贡献是它促进了理论的整合。在社会认知的推动下,归因将成为一个更加广阔的理论框架,用以说明人们如何感知外部环境或构建世界的心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
组成人性的任何要素都具有个体性、群体性及类性。个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之间的关系及类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分别就是个体人性之间、群体人性之间及类人性与其他物类性之间的关系。个体性、群体性及类性三者之间不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存在互相平衡与互相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成败归因量表对重庆市不同职业阶层的民众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民众成败归因的因素既有现实因素也有宿命因素,在成败归因上看重"能力"和"努力"等现实因素,但"缘分"等宿命因素也是其归因的重要内容;成败归因在大多数因素上存在职业差异和事件差异,但基本上不存在性别差异;成功归因与失败归因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立足于在心理学的层面上,从归因偏差这一独特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和审视管理决策。在管理决策中,若能对所发生的事情、出现的结果作出理性、客观的归因判断,则会提高决策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大学生中间流行着形形色色的不良择业心态,这些不良择业心态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养成,也不利于其顺利就业。运用归因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大学生不良的择业心态,打造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科学择业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具有长远竞争力的"就业力"。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医疗诉讼中, 鉴定机构和法院的关系应当是刑法上“归因”与“归责”的关系。归因是因果关系的判断, 是事实判断;归责是刑事责任的判断, 是价值判断。中国刑法中所使用的“归责”不同于大陆法系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使用的“归责”, 区分归因与归责对于准确界定鉴定机构和法院之间的功能与角色以及医疗诉讼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美国心理学家Weiner认为成败主要归因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等方面因素。大学生对自己成败归因的方式不同,对其自我意识、学业成就、情绪、人际关系、就业等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英语本族语学者在SSCI经济管理类期刊上所刊发的研究论文以及我国学者在相应学科所撰写的英文会议论文中立场归因性的对比研究发现:尽管中西学者在立场归因表达方式上总体趋势一致,但是他们在显性、隐性和模糊三种归因手段的使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本族语学者,国内学者不善于利用不同立场标示语来恰当地传达自己对命题内容的评价。这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回避以显性的方式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又不善于利用隐性和模糊立场归因手段来谨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可见恰当地表达立场是国内学者进入国际学术圈时应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归因理论为排球教师提供有效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工作方法,探讨在排球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归因特点,指出教师在排球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归因,从而提高排球技术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探讨经济行为中的归因则是经济心理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主要阐述了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现象,运用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归因理论分析了隐藏在其背后的本质,以期能丰富经济心理学的理论,并指导人们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20.
对Vertinsky的绿色认证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扩充.假设有形质量的生产成本与产品的无形质量(环境友好性)表现为负相关关系.由此得出结论,如果两厂商可自由选择产品的环境质量认证水平,则总质量高的产品的环境质量水平也高.如果两厂商必须通过政府规定的环境质量认证,则产品总质量高的厂商选择通过高质量的环境认证,而产品总质量低的厂商选择通过低质量的环境认证.与帕累托最优时相比,厂商自由选择环境认证水平时产品的环境质量相对低下.但在两个厂商都通过认证的前提下,不能确定单一水平认证和两个水平认证究竞谁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