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实践观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马克国实践观的精髓在于实践就是人的现实生活的判断,这一界定蕴含两层含义:一是实践不是思想性的存在,而是实存性的存在;二是实践不是超时空的现成性存在,而是处于特定时空之中的生成性存在。  相似文献   

2.
寻找生态美学观的存在论根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美学寻求突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超越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生态美学应当也不例外。生态美学(不是作为学科,而是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在面对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是以追求两者的和谐、协调为最高最终目标的。所以,生态美学观寻找存在论的哲学基础,是必然的。这方面,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特别是后期的存在论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唯物史观本身就包含着存在论维度。在马克思那里,实践与存在不是对立的,而是完全统一的。我们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为基础,批判地借鉴吸收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一些有价值的因素,阐发马克思没有来得及充分展开的存在论思想的内涵,使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得到充分的展开和丰富,作为一种探索和尝试,这不但不会导致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或者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化,相反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固有的存在论维度的恢复和展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与其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视域转换密不可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置身于世界之中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就是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本体论革命,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二者之间的纠缠。以自然先在性为前提和物质本体论为根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无法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社会实践的新视角重新解读马克思时间观,认为马克思第一次把时间与人的实践联系起来思考,创立了科学的时间观。在马克思看来,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是人的生命尺度和发展空间。马克思的时间观具有主体性、革命性、辩证性等特点。重新认识和应用马克思时间观,对于重视时间,节约时间,把握有利时机,合理利用时间,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关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关怀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路径或逻辑上:从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视角展开,体现在对马克思实践观解读走过了一条从认识论解读到历史观解读,再到本体论解读的逐步转变过程;从人学角度展开把马克思实践观解读为一种人学实践观;从生存论哲学视角展开,把马克思实践观解读为一种生存实践观;最后直接明确提出这一问题,切入主题揭示马克思实践观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本,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在此对费尔巴哈的思想即直观唯物主义进行了一次总的清算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廓清了自己的理论平台。实践、社会关系与革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践是社会关系为主线的革命的实践;社会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的社会关系;革命是立足于实践视阈下的社会关系的变革或革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一步步告别经验主义而拥有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一个标识性文本。  相似文献   

7.


  
  摘要:  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要理解其变革性与具体规定性。把“实践”概念泛化,不符合辩证唯物论的本意。“实践”不能作为“本体”,作为“存在”之源。马克思的实践观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将马克思实践观与海德格尔存在论结合,用实践论阐释“人生在世”是不妥当的。抽象的非历史的实践哲学和实践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存在论”取代“本体论”,就容易将存在虚无化、客体实践化、主体生存化。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应当使辩证法和唯物论得到彻底的贯彻。  相似文献   

8.
称呼马克思哲学的概念很多,有"唯证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等。其实,马克思哲学决不是抽象的知识,也不是课堂上的高头讲章,而是一种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的实践理论。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以自然和社会的分离为出发点的二元论,而是建立在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一元论。"实践的唯物主义"最能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独创性本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从自然→人→社会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只是走对了第一步,即只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后两步都走错了,形成人本主义唯物主义。马克思既不是以主体性来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的客体性,也不是以实践唯物主义来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而是以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结合、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来批判和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因此,唯物主义在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由机械唯物主义、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庸俗进化论构成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阶段之后,必然出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本质上仍是人本主义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异化新论     
马克思完整的异化观不是劳动异化而是实践异化,在此基础上循着马克思异化观的哲学人类学思想维度,力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重新反思异化的根源和历史效应。异化现象植根于人类的生存矛盾,决定了它不可能彻底得到克服。在特定条件下,异化可以成为人类进步的方式,但是异化与合理化的交织互融也决定了异化的扬弃只能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提出的"共同活动方式就是生产力"的命题不仅是马克思共同实践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但这一重要思想却被学界长期忽视。什么是"共同的"活动方式?如何认识"共同的"实践活动?这些基本问题对于全面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普遍价值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在马克思自己的诸多著作中,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是"共同的",即人的实践具有"共同性"。这种"共同的"实践内容应包括现实世界实践关系的共同性、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性、人的形而上存在的共同性,以及人的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存在的共同性。明确实践活动的共同性也就是肯定实践法则具有共同性。马克思的"共同实践"思想为普遍价值奠定了基础。是对传统哲学关于抽象的理性或感性共同性的彻底翻转。通过理解"共同实践"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加深对普遍价值的认识,可以树立真正的"普遍价值观",抵制"普世价值",反思将价值问题狭隘化或绝对化。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基于自身生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人正是由于在自身需要的驱使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和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获得人之为人的真正本质,成为具体的、历史的人。这样,马克思就从具体人性的视角规定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社会历史观中的偶然性既是与必然性相对应的范畴,也是与主体性相对应的范畴,后一种含义很少被人们注意。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偶然性揭示了主体的受动性。这一思想阐释了偶然性范畴的价值观内容,是唯物史观人学思想关于个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偶然性的价值观内涵的人学意义在于,唯物史观正是以个人社会实践观为基础,结合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偶然性与主体性两个认识个人的视角,才把个人存在及历史作用的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反对教条主义的科学态度.他们认为,人的思维不可能在某一时期穷尽对世界体系的认识,根本不存在永恒的终极真理,所以对任何理论都不能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教导人们,理论研究必须从事实出发,对任何事物都必须进行辩证分析,理论必须见诸实践并灵活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思想,为人们正确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用两种视角(基本特征方面和本质方面)对社会主义社会做出预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重新思考马克思社会主义及其在当代的理论与实践,至少可以得出三点重要启示: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二要与时俱进地发展社会主义,三要坚定不移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话语中人的自由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命运.自由是现代性的根本价值.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现代性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都是人类对个体和类的自由价值追求的体现.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解决资本主义现代性矛盾的途径.而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时间是一种原初的时间,是人与自然界显现的条件,因此,就时间作为经验的显现条件而言,马克思继承了康德的先验时间理论。但马克思的先验时间对康德的先验时间有三重超越。第一,马克思通过社会历史时间和实践时间的内容性,超越了康德先验时间的形式化、量化特征,实现了一种更优先的先验时间建构,并且包含更细致的对人的生存的关怀;第二,马克思通过其社会历史时间和实践时间,克服了主观先验时间带来的物自体概念,超越了主观时间对道德起源与结果解释的缺位,并且为主观时间本身奠基;第三,马克思的先验时间超越了康德先验时间的固化,实现了先验时间的自我建构,克服了固化时间在时间的唯一性和同时性等方面的局限性,扬弃了因果时间造成的显象界的不自由,以社会历史中的实践时间的不断进化超越了康德先验时间的故步自封。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理论工作者肩负着理论创新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实践对新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理论创新的步伐远远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在这方面,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因而,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对我国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相对于物质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是研究马克思实践理论的又一个视角。该文以马克思实践理论发展过程为线索,阐述了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的含义,并在两者的对比中,揭示了各自的特点,最后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描绘了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地位变化的完整画面。  相似文献   

20.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哲学史存在着“认识论断裂”问题。此见解的实质是:在理论实践和政治实践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结构具有“双重否定”。在理论实践方面,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所说的科学研究起点问题作了新解,却误读了马克思的本意。在政治实践方面,他以“结构”凸显了社会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础性,却忽略了“现实的个人”的地位。阿尔都塞的“断裂”说有其偏颇之处,但对人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本真精神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