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语言之间的搭配受一定语义特征的制约。出现在“动词 来 /去”表实指趋向动补结构中的动词 ,在语义特征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考察宾语在“动词 来 /去”动补结构中的位置、语义性质、语用差异及对动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语义指向分析法”考察副词的语义、语用功能时,除了副词自身成为语义焦点外,句中其他成分成为语义焦点时的情况,一般来说都会被分析到。可是副词自身负载焦点重音,成为语义焦点时的语义、语用功能状况,及其与句中其他成分负载焦点重音,成为语义焦点时的语义、语用功能差异,却被忽视了。该文运用焦点关联理论考察了副词“才”的语义、语用功能状况,发现某些副词,如“才”,在自身成为语义焦点时,与句中其他成分成为语义焦点时,其语义、语用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方法论上的提示:焦点关联理论似乎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描写某些副词的语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中双音节动词性组合带处所宾语的情况,对这种结构内部动词性组合的结构类型、位移性语义特征,以及处所宾语的构成和语义类别等进行了分类考察,并通过语言运用实例的考察,发现双音节动词性组合带处所宾语多用于书面语且特别是报刊标题,这是语用对句法结构运用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语序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语法平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表达不同的内容。古汉语句法层面的语序是对具体语言事实抽象的结果,语义层面的语序则要对动词进行“价”类分析,着眼于不同类动词的表层配置形式,语用层面的语序是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而呈现的动态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5.
英语动词"jumped"和"hopped"表示的动作具有间断性,如果在一个时间性参照句法成分激发下,这两个动词可以表示连续性动作,这种由时间参照成分激发实现的语义与该句法结构中的各组成成分语义之和不同,这种语法语义现象被称为"体压"。用英语作为实验材料的论文在证明"体压"这种语法语义现象是否有神经认知上的理据时得出了肯定和否定两种相反的结论。肯定"体压"这种语法现象的学者根据"体压"是"语义转移"还是"语用转移"现象,又分为两派,由此而建立了各自不同的"体压"理论。用汉语的连续义和间断义动词并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征分两个实验检测汉语动词语义的认知加工特征,结果显示体压现象与汉语动词本身的语义和包含这些动词的句法结构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把字句是汉语的重要特殊句式。近十几年来,学者们多注重其语义结构和语境语用的研究。本文结合动词的语义特征分类来考察把字结构中的“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大量的语言事实出发,立论普通话中动词“V着”重叠与“V着”叠用的对立存在。前一部分联系动词带“着”与重叠的情况,讨论了构成“V着V着”重叠式的动词的条件。后一部分区别了与“V着”重叠形同实异的四种“V着”叠用,考察了它们之间在语义、功能、结构和语用上的异同,并指出“V着”叠用的四种不同形式分别属于个人言语习惯的、句法的、语用的和超语言成分的叠用形式。  相似文献   

8.
"V以"类形式动词是语法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选择研究对象的语义、句法及语用功能进行了多角度考察。语义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的语义特征及深层语义结构特征;句法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在句式结构、加宾语及带体貌助词等方面的共性,同时揭示了它们在搭配能力和搭配范围方面的区别;语用功能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具有标记焦点、变陈述为指称、填补谓语的缺失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非使役化中,从使役动词到作格动词的转换,原生及物动词同时受到三种语义选择限制:其一,动词包含"使役义([+cause])"特征;其二,动词是动态动词,表示状态变化;其三,动词的外因可以通过句法(为降级题元,充当介词的补语)或语用(为暗指题元)手段判别.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句式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标。以往很多语法研究者从句法意义、语义意义、语用表达、语气和固定词语等角度来命名和归类不同的句式,这些研究只是从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对句式的一种概括和综合。在凝固的句式中,句式具有四个语义特征:(1)构句成分组成的某种句法语义结构;(2)构句成分的排列次序和句中动词的意义表达;(3)句中副词和某些虚词的衔接意义表达;(4)句中语用成分的意义表达。句式及其构句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力。同时,句式意义的实现都要经过句式的语义角色与句式动词论元成分相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融合过程中,动词论元成分会出现合并(merge)、删减(cut)、遮蔽(shade)、增添(contribute)等情况。从现代汉语歧义句的表达来看,句式意义实现的机制是基于各种模块的典型句式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连接、套合,形成表意更为丰富的句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俄语中的副词就其句法功能而言常用来说明动词,言语中信息不足、含义模糊的动词就需要副词来做必要的补充,但是副词与动词有的能搭配,有的却不能搭配,那么词与词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语义学理论,支配语句中词与词联系的规则是语义一致律,即指的是词汇单位的组合必须符合语义成素相互协调一致的原则。本文将分类介绍一下副词与动词的搭配在语义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从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建构基础和建构过程方面探讨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形成,运用认知语境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违反语用合作原则和违反语义搭配限制的两类低调陈述,认为认知语境对低调陈述语法结构的选择及其隐性意义的确定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同时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建构视角,揭示低调陈述认知语境的人本性、建构性和互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复合动词及其理据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基础上 ,重新评估复合动词的数量和使用现状 ,进一步研究了词的理据 ,认为 :复合动词的语义逻辑含义为简缩性标记语 ;主要语用修辞功能是简炼与强调 ;主要合成方式则是“显性简缩式”的缩造法和“隐性简缩式”的转换法。文章最后预测 ,复合动词在新世纪将有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平面对双宾语句进行重新定义,然后按照这个定义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英语里的双宾语动词进行重新分类描写;同时进行汉语内部的历时比较,汉语和英语的共时对比,发现:古汉语中表"为动"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消失;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表"获取"义的双宾语句在英语中基本没有;而表"制作"服务义的双宾语句在英语中却很常见。  相似文献   

15.
以英语动物名词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用在线词典数据库Wordnet,检索并分析发现:表示类属的动物名词动用的可能性较大,且啮齿类、低等动物、食肉动物、家禽类和鸟类动物名词动用的比例最高。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可能性遵循"特征优先"的原则,其动词具有繁衍后代、动作性格特点或外形姿势特征等语义成分。名词动用是基于转喻和隐喻认知方式的多义词词义扩展过程,而名词动用的理解则是语用推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的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的结构理论,作格动词不准被动化主要与其语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7.
略论格语法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J.Fillmore提出的格语法理论认为:一个句子由动词或具有动词性质的形容词或名词(verbal forces)以及动词的格构成,且动词与其格的关系是相互依附、相互制约的。翻译家Peter Newmark据此提出,如果要分析和翻译一个句子,首先要找出源语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动词或verbal forces,并理解该动词与其格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然后再按目的语中的动词及其各格的语序规则来翻译。运用Newmark的格语法翻译理论探讨了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对verbal forces及格省略现象的处理方法,认为verbal forces宜译为汉语动词,而原文中省略的格宜进行适当的语法及语义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语际间准确传递科技信息。  相似文献   

18.
俄汉语祈使范畴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祈使是俄汉语共同使用的语法范畴。俄汉语祈使范畴的语义基本相同,但语用功能相差较大。汉语是分析语,俄语属于综合语,富于形态变化;汉语动词无体的区别,俄语动词则分为完成体动词、未完成体动词和兼体动词。体是俄语动词的核心语法范畴,与态、时、式、人称等其他语法范畴相比,体处于特殊地位。在祈使句中动词体的不同,表达的意义并不相同。另外,动词祈使式的人称还受到亲疏关系、年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按照词汇性质,作格动词是具有较强动作意义的使役动词,使役性诱因既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内在的,形成其客体既能出现在主位上,又能出现在宾位上的及物和不及物两种句式。基于此,作格动词在词库中被分为一价和二价两个次类。通过比较它们的词汇语义表征,从而认定致使义和及物性是作格动词一价和二价存在的词汇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