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汉语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全球兴起了汉语热,中国境内涌入大量留学生.汉语发展应适应新时期的特点,大力加快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信息自动化的步伐,以科学的态度正视现今出现的新兴语言现象,建立科学、系统的汉语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在"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中,"化"尾动词具有"使……变化"和状态间临界点转变的语法特点,它同时具有致使词功能和致使状态意义。"化"尾动词联系着致使原因和致使对象,共同完成句式的致使意义实现。通过句式比较分析了"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先贤时人对"连……也/都"句式意义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他们所采用的句法语义结构的分析方法,在解析句式意义方面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从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模式理论的视角入手,运用由上到下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连……也/都"句式的产生机制,以及分析像"张三连李四都认识"这样具有歧义的句式,是一个有效的新的研究方式。在运用联结主义模式构拟"连……也/都"句式意义产生过程中,要以理想化认知模式为基点,这样我们才能有观察和把握外部世界事物和事件内在关联性的基本尺度。总之,运用认知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来研究汉语的句式意义,是拓宽语法研究视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豫峰 《中州学刊》2008,(2):246-248
现代汉语中与致使语态相关的致使语态句有五类"使"字句、"把"字句、"得"字句、使动句和使成句.其中,前三类句子为有标记致使语态句,后两类为无标记致使语态句.它们有不同的句式意义,所表现的致使义呈现一种连续统状态.在这五类致使语态句中,"使"字句是典型的致使语态句,使成句是非典型的致使语态句.  相似文献   
5.
"笑"有两个基本义项,具有义项1的"笑"是非及物动词和一价动词,具有义项2的"笑"是及物动词和二价动词。"笑"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构成不同的句型和句模。根据人们的心理状态,"笑"在具体句子中可以分化出不同的动态意义,这些意义呈现连续统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国外语言中的致使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并对汉语致使结构研究给予 了系统的阐述和评价,指出国内先贤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汉语中的致使现象,而当前的研究成果基本 上是在国外致使观的映照下取得的。我们只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视点入手,才能更加深入 地 考察、分析现代汉语中的致使结构。  相似文献   
7.
关于汉语句子焦点问题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豫峰 《中州学刊》2006,(2):245-247
汉语的焦点是一语用概念,表示强调信息。汉语的句子有静态句和动态句之分,句子的焦点相应也分为静态焦点和动态焦点。汉语纷繁复杂的句式是人们为了安排句子焦点,强调客观事物不同侧面的内容信息,调整观察视角而形成的。静态无标记焦点是在长期运用中静下来的,动态焦点标记词是为了突出焦点需要而从动词演变过来的。静态无标记焦点和动态焦点标记词都存在着语法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二解歧义句是歧义句研究的肇始和主体。二解歧义句的形成蕴含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从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模式看,二解歧义句是不同心理框架制约概念域中各种概念要素的激活和扩散所致。由不同概念域部分语言结构交叉重叠或跨概念域的概念要素套合形成的,是显性二解歧义句,其中两种句义易由句法语义结构析出;由两种不同心理评价标准使得同一概念域中共同概念要素进行强弱联结而形成的,是隐性二解歧义句。据其联结意义不同,大体可分为同高同低、此消彼长、非正即反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9.
“有”字句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取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从语用角度对“有”字句特别是“有”字句的变式句进行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使动句是指由使役动词带上宾语作谓语,表致使意义的句子。本文首先对《动词用法词典》中2117条动词义项逐一排查,在描写的基础上归纳出四组与使动句致使意义相匹配的使役动词,提出使役动词的三种形式特征;然后从使动句语义角色和动词的论元成分交叉融合的角度,指出使动句是通过保留、丢弃、增添等表现方式分派句式的表达要素,从而达到句式致使意义的实现;最后结合实例,分析了使动句的语用价值,提出使动句为我们确切表达致使意义提供了句式选择,丰富了汉语致使意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