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贫困与反贫困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体系。实施反贫困战略 ,首先应明析贫困的涵义、程度划分和成因类型。世界范围的贫困问题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但反贫困的行动十分艰难。中国反贫困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依然任重道远。广西的贫困问题在全国较为典型、严重 ,在基本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后 ,巩固成果和继续攻坚都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松动使得中国现阶段贫困问题呈现出城乡二元性 的新特征,由此影响了我国反贫困工作的高效推进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 的观点和方法,将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纳入统一的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针对城乡二元 性贫困的现状,建议反贫困战略和对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解决了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反贫困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的历史路径在纵向演进上,经历了以社会制度变革解决压迫性贫困——以土地制度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广义性减贫实践解决极端性贫困——以益贫性增长、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的三轮驱动式减贫——以精准扶贫解决个别分散性贫困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四个阶段相互衔接,通过不同的农村减贫机制共同谱写了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故事。以史为鉴,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历史路径的分析,能够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反贫困事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反贫困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最重要部分,而西部地区贫困主要体现为教育贫困。西部教育贫困表现为知识贫困、信息贫困和文化贫困,应通过发展西部农村教育来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素质和发展技能,从而达到反贫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反贫困模式的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研究的理论课题。通过对开发式反贫困、小额信贷反贫困、异地开发反贫困、对口反贫困以及企业反贫困等农村反贫困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综合现有各种反贫困模式的优点,认为政府支持背景下农户参与式反贫困模式——“政府+中介组织+贫困农户”模式才是符合农村贫困地区特点、可行、易操作的反贫困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评价与视角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贫困战咯的效果必须经过贫困缓解的状况来评估和考察。从我国农村贫困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来看,反贫困战略的制定与运行尚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强调贫困的物质内涵,忽略了贫困及反贫困的人文特征,因贫困农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状况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发展的内在张力缺损。在新形势下,农村反贫困战略重点应转移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培育上来。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社会制度的分析,邓小平反贫困理论具有特殊的视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贫困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超过了他前面的任何人。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反贫困实践证明:消除致贫的制度因素,并不意味着铲除了贫困本身。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理论与反贫困的伟大实践,离不开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60年四代党中央领导人。他们从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出发,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反贫困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四代党中央领导人的反贫困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启示是:反贫困的原则是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消除贫困的根本在于发展,反贫困的核心在于反制度贫困,反贫困的关键是解决农村的贫困。  相似文献   

9.
贫困与反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5800 万的贫困人口也日益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邓小平同志在深入认识贫困实质的基础上,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反贫困战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的反贫困思想,文章试从贫困的实质、共同富裕的含义及反贫困战略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百色反贫困是中国反贫困的一面旗帜。深入研究百色反贫困 ,将进一步丰富发展经济学、民族学等学科 ,更深刻地认识反贫困规律 ,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反贫困实践。百色反贫困研究内容包括 :贫困特色反贫困 ;发展反贫困 ;创新反贫困 ;结构调整反贫困 ;生态反贫困 ;教育反贫困 ;开放反贫困 ;市场反贫困 ;异地反贫困 ;大会战反贫困 ;科学方法反贫困 ;评估反贫困 ;反贫困前景。拟解决“旗帜、思路、民族政策具体行动、西部大开发”等四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反返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返贫困问题是农村反贫困开发实践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反返贫困已经成为新阶段反贫困的重要内容。返贫困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返贫困问题虽然不是反贫困开发实践的主流,但其出现并存在的意义远远大于其自身的意义。反返贫困既要从返贫困结果上反返贫困,又要从返贫困源头上反返贫困,实现反返贫困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都不能回避的话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反贫困任务尤为艰巨。概括起来,中国的反贫困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以前的反贫困行动;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反贫困“双轨制”模式的形成阶段;伴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与构建,中国政府的反贫困已进入城乡反贫困模式并轨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反贫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实现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建国初期中国农村的贫困现状,科学把握建国初期毛泽东反贫困思想的基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对当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十分突出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宁夏西海固地区是世界有名的贫困地区,也是我国最早进行反贫困的地区之一,因此西海固地区的贫困及反贫困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研究发现在西海固地区的扶贫过程中政府的扶贫政策导向不稳定,扶贫资金缺乏良好的管理与使用,地方扶贫攻坚投入不足,返贫现象严重。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从西海固反贫困战略规划,反贫困法律法规,扶贫资金监管,拓宽扶贫对象的参与渠道,建立政府与市场双导向反贫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扶贫反贫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 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历程,从革命 性全域扶贫、“输血式”救济扶贫,到“造血式”改革扶贫、“开发式”综合扶贫以及新时代科学 精准扶贫,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牢记“人 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不同治贫扶贫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和扶贫开发道路,最终 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百年反贫困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中 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治理优势,同时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40年的反贫困历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贫困道路。明确的反贫困路线、坚实的物质和政治保障、多维的扶贫开发项目和循序渐渐的反贫困策略是中国反贫困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以精准扶贫策略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体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从世界反贫困的动态性和精准扶贫策略的科学性角度看,精准扶贫策略未来具有长期性,无论是中国农村反贫困成果的巩固,还是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治理,或者世界其他国家反贫困路径的选择,都需要借鉴精准扶贫策略。以精准扶贫策略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体系,是这个伟大时代顺应历史潮流的人权改进政策,其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未来长期性,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应于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现实,对贫困根源进行挖掘,对反贫困的途径和现实指向进行了探寻和阐述。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条件下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工人的异化劳动、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阶级的差别和压迫都是无产阶级贫困产生的原因,而究其根本,贫困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认为,要通过无产阶级武装斗争的革命实践来彻底消灭阶级剥削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在生产力、物质财富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和历史的生成中,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实现对贫困的消除和全人类的共同富裕。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观点和方法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以及阶级差别下的贫困问题,他的反贫困理论具有突出的阶级性、实践性、历史性,也是对资产阶级反贫困理论的超越。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对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反贫困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府扶贫职能的转变与农村有效反贫困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中国农村贫困实际,提出反贫困治理结构及其特点;中国农村当前贫困特征及扶贫机制与缺陷;最后指出我国农村有效反贫困治理结构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贫困问题起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反贫困必须加大政府投资、外资注入、内部积累.思想观念的变革是反贫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开发式扶贫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对农村贫困的涵义、标准及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并对中国农村致贫的原因及反贫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总结了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