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及其动因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金属铸币产生时代的春秋时期的商业开始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近3000年,分为5个阶段,依次简要分析了在商业兴衰的发展过程中货币制度的变迁,并从中得出结论:商业发展上的每个阶段内都伴随有货币制度的变迁,且货币制度在迂回曲折的变迁中始终追寻着使商品交易更加便利,更加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认为目前的国际货币制度存在种种重大缺陷,它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生和蔓延负有很大的责任。为防止此类危机的再度发生,提出必须对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进行改革,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评价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得失,须对其在八十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和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加以分析。本文的讨论表明,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不是本世纪末叶多次国际金融危和的主因。但是在预警和救助新兴市场经济体制所引发的新型国际金融危机问题上,现行国际货币制度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中的人民币与港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统一的、独立的货币制度不仅是国家主权的象征,而且也是国家经济的命脉。然而,货币制度作为一种制度也是可以创新的,也即货币制度可以在更新的意义上体现国家主权并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香港回归中国后的情况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晚清以后,我国的传统白银货币制度历经近代化变迁和整合,最终由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其制度安排与创新的变革过程,从而为继续改善我国国内的金融和投资环境、整顿国内货币流通秩序、推动我国货币制度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毅夫教授是国际、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广泛,而核心理论则集中于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自生能力、农业监督问题与农业制度变迁、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粮食供给问题等方面。林毅夫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际经济学界的相关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改革进程本身也产生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和现状两方面来考察,现行国际货币制度已不适应WTO体制所确立的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重建。以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功经验为借鉴,从区域联合着手,逐步向全球范围推进,最终建立新的世界中央银行,发行世界统一货币,是未来国际货币制度重建的目标,也是中国最根本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旨在从经济史的角度揭示董必武对新中国金融事业做出的可贵探索。新中国成立前夕,董必武提出建立独立的统一的国家银行制度并领导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使新中国新型的银行制度得以建立;提出建立独立的统一的货币制度并主持发行人民币,使新中国新型的货币制度得以建立;此外,董必武还对新中国金融稳定的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环境问题与国际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努力随着其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经历了从变革国内政治经济体制到改变世界秩序 ,诉诸国际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视角转移。建立起全球公平合作关系 ,将个体理性转化为集体理性 ,是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 ,环境问题又为广泛的国际制度变迁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理性 (国际环境保护制度 )与鲜明的价值理性 ,推动着创造出符合人—社会—自然系统和谐发展的国际制度体系。作为工具理性方面 ,其影响重在制度创新 ;作为价值理性方面 ,其影响重在制度变迁。在国际制度变迁视角下 ,国际环境保护制度是价值理性有余而工具理性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