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女问题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妇女观是指社会对妇女的看法 ,人类的妇女观经历了从“文化人”、“经济人”、“政治人”到普遍人权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演变 ;考察妇女问题有三个维度 ,分别以男人、人和妇女自身作为参照系 ,并对应于平等、博爱、自由三个层面内涵 ;从总体上看 ,妇女问题的症结在于生理基础—分工选择—环境强化综合因素的作用 ,因而需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社会文明三个层次着手加以解决。妇女问题的实质是社会分工所导致的人类生产异化的结果 ,解决妇女问题有赖于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与社会总异化的彻底消除 ,从根本上有赖于社会全面、自由与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及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对美国霸权体系造成严重冲击。为此,美国理论家近年提出全球公域论,将环境资源的全球公域概念加以引申,使其内涵从全球公地、人类共同财产、人类共同遗产拓展到人类共同关切事项,外延从国际法延伸到国际安全与全球治理领域,试图将"全球公域"打造为国际秩序新概念,既要达到让新兴国家分担国际责任又不容许其分享全球领导权的目的,在削减费用的同时又能维护好美国的核心利益和领导地位,实现美国霸权从"霸权稳定性"到"霸权可持续性"的转型,追求"巧霸权"。形成中的全球公域理论与美国全球公域战略对国际体系将带来一系列挑战,值得我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倪世雄教授,1940年生于四川郫县,祖籍安徽舒城,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并留校任教,1972年调至国际政治系,1980年7月至1981年8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国际关系理论,获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证书,其后数十次赴美讲学访问。还曾应邀赴加拿大、卢森堡、比利时、挪威、日本、韩国等国参加国际会议或进行讲学,并多次访问过香港和台湾,进行学术交流。现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常任理事、美国亚洲协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倪世雄教授是我国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4.
再论国际关系民主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本质要求之一 ,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一道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发展和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意志 ,特别着眼于和平的保障、平等的基础、多样化的事实、反霸的需要等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本文分析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实现途径与发展前景 ,指出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对单极世界的历史性、法理性否定 ,也是对霸权民主观、均势民主观、集体安全民主观的时代超越。  相似文献   
5.
布什第二任期,美国外交更具进攻性了。普通人或许不明白这个或那个“主义”,不过看看中亚的“颜色革命”,向亚洲倾斜的军事部署,日益强化的美日联盟,这边拉拢印度。那边结交越南等新伙伴,也大致能嗅到些传统现实主义的气息。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E·H·卡尔把美国称为“在善良的外衣下掩盖其自私的国家利益的艺术大师”。布什第一任期的外交取向,似乎并未给美国霸业增多少分,给世界带来新的乱源倒是确定无疑的。1月20日,当布什终于站在他第二任期的起跑点上,“自由”突然成了布什的口头禅,仿佛民主党和共和党突然倒了个。问题是,一切会如他所宣称的那么简单吗?  相似文献   
7.
“三角和平论”是冷战结束后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综合性言论 ,认为民主、经济相互依存及国际组织是实现现今国家间和平的“三驾马车”。其论证过程与理念具有明显庸俗国际关系理论的痕迹 ,然其价值不在于结论 ,而是其论证过程 ,反映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综合性趋势 ,带动了方法论的辩论 ,是考察国际关系理论困境的很好个案。反全球化时代的发展 ,呼唤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述“三角和平论”的目的正在于揭示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趋势及其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不争的事实.除了贸易与投资的新兴变量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及第三世界的代表这些传统优势,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贡献应该在此基础上超越以往的外交观和国际观.面临失衡和失范的世界,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全球化等种种挑战,国际社会呼吁新的秩序观、文明观.十六大报告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这"四化"作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主张与国家意志,这构成了中国国际文明观的基石.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国际文明观及国内政治文明建设也有个如何国际化的问题,即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如何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如何让国际社会更好接受中国的外交内政理念与国际形象,需要以政治文明为切入点研究中国的公共外交体系问题,探讨如何塑造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舆论环境,以更好地服务于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期,着眼于中国崛起的软国力建设.本文试图在这两方面有所探索.  相似文献   
9.
民族国家的弱化影响被近年来大量涌现的预测它即将终结的书所强调。奥梅(K.Ohmae)在《民族国家的终结:地区经济的崛起》一书中认为民族国家所拥有的权力正在被区域性组织所转移。亨廷顿(S.Huntinton)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断言,文明正在取代国家成为全球政治的基本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①②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指国家主权管辖之外为全人类利益所系的公共空间,如公海、国际空域、外层空间、极地、网络空间等。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全球公域最早出现在经济学研究中。1968年,英国经济学家哈丁(Garrett Hardin)发表《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设想一个古老的英国村庄中存在一片向所有牧民开放的"公地",每个牧民都可以在此自由放牧,但过度放牧会超越牧草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牧场收益下降。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