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楠 《决策与信息》2009,(11):78-79
近年P2P技术发展迅猛,打破了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互联网格局,在知识产权领域也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侵权与反侵权的较量。本文分析了P2P网络技术的特点,用户和服务商的行为,概括了国内的侵权理论和立法状况,对P2P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突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P2P技术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P2P网络信息服务中心的侵权问题主要有信息网络传播、下载复制、超链接和编译等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本文针对P2P网络信息服务中存在的只是产权问题,提出了诸多规避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马骏 《经理人》2014,(1):34-37
正现行P2P网贷平台的多个创新模式没有错,错在人为!在实际运营中,部分P2P网贷老板及经营者,或隐藏潜在目的,或有意违规,或缺乏风控能力,或根本不具从业资格,正是他们制造出了当下P2P网贷的混乱。被誉为"互联网金融代言者"的P2P网贷(peer to peer lending;个人对个人的借贷),重重地摔了一跤:据网贷之家统计,截止去年底,有近70家P2P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甚至倒闭,涉及投资金额超过13亿。起源于欧美,且在全球发扬光大的P2P网贷,怎么到了中国,却出现如此巨大的嗜人黑洞?是模  相似文献   

4.
《经理人》2014,(1)
正从2007年零起步,到此后6年的自生长,中国P2P网贷行业在野蛮生长中不断壮大,但现在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以平台第三方身份,试图通过"脱媒",改变成金融属性的"越轨行为",引发了巨大争议,也使P2P网贷的整个行业前景越来越模糊。中国P2P网贷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模式表现自己的创新?平台背后的运营者究竟是谁?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驾驭风险?他们在打造行业环境中,做了什么?作为中国P2P网贷行业第一家的拍拍贷,能否一直扛起行业大旗?而在中美对比中,为什么我们的P2P网贷这么热,他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P2P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已经开始受到重视,有许多专家和技术开发组织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目前基于P2P的电子商务的信任模型不断涌现,各个专家学者所提出的信任模型的不仅角度各不相同,而且模型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和丰富。本文选取了基于群组的P2P电子商务信任模型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笔者发现基于组群的P2P电子商务信任模型在信任值的量化的准确性、信任值维护的安全性以及模型实施的复杂程度、对恶意行为的危害范围和抑制程度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常见的P2P电子商务信任模型,笔者建议应该尽快地将其应用到现实的电子商务中去。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的P2P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难免存在种种问题,应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和监管方法,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作者在借鉴美国P2P发展模式与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协同理论对P2P借贷进行了系统分析,讨论了P2P借贷系统中借款者市场系统,出借者市场系统,P2P借贷平台系统以及监管系统四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论证了P2P借贷系统协同发展的基础,证明了中国P2P借贷的生存之道便是协同论下加强监管,最后针对中国P2P借贷缺乏监管提出了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亮 《经理人》2014,(10):104-105
正采用100%资金托管方式,打造360°线下项目审核模式,设定"T+1即时代偿"垫付机制,同上市公司旗下全资小贷公司合作构建"P2P+小贷"新O2O模式,收获宝以一系列创新实践,开拓着P2P网贷的转型之路。互联网金融近年来蓬勃发展,为普通民众提供了除银行存款、股票投资、购置房产外投资理财之外的新选择。在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P2P网贷行业的成长最快,也最引人注目。短短几年时间,全国使用P2P进行投资理财的用户已超过  相似文献   

8.
由于尚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国内P2P网络借贷近年接连爆发问题,损害消费者权益,亟待政策法规出台以整顿行业乱象。"非法集资"是监管部门对P2P网贷划定的红线。年初央行将P2P网络借贷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归为三类,本文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分析三类行为的性质,并从证券法角度提出对P2P网络借贷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郝继涛 《经理人》2014,(1):42-45
正P2P网贷,中国之于美国,一热一冷。主要原因是,美国并不将其看成金融创新,对其定位是类金融,并嵌入到原有的金融体系中,同时在完善的信用体系上,实现利率市场化。核心原因则是,P2P网贷在美国以慈善为导向,在中国体现的是商业利益。经过6年的自生长,P2P网贷行业终于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达到了顶峰,但倒闭数量却也和新成立的数量一样,同时激增,并产生了一种乱象。每当一种金融新事物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总会问,西方,尤其是美国是怎样做的?美国很平静。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  相似文献   

10.
邓春生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11):134-145
由于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监管措施缺位、制度设计不完善等问题,近年来我国P2P借贷违约事件频繁发生。为了挖掘P2P网贷行业问题产生的本质机理,并考虑到P2P网贷行业运行是一个多参与主体的博弈过程,本文建立了监管机构、P2P平台和借款人之间的三方博弈复制动态模型。然后,我们将该复制动态模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问题,转化成一个非线性系统关于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问题。接着,基于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理论,我们首先发现对于三方博弈模型不能简单运用雅可比矩阵的迹和行列式来判断稳定性;然后,对不同情况下的演化稳定策略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得出结论:如果违约借款人在面对合规经营的P2P平台时收益为零、监管支出小于监管收益以及监管机构对违规经营P2P平台的惩罚力度足够,则监管机构、P2P平台和借款人100%都会收敛于监管、合规经营和守约的策略。另外,本文给出了确保期望演化稳定策略的惩罚力度下限的具体值。根据该数据,监管机构可以设定一个相对温和的惩罚力度,让作为金融创新模式的P2P网络借贷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最后,根据相关的假设和得出的结论,完善P2P网络借贷监管制度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违约借款人在面对合规经营的P2P平台时收益为零;②降低监管成本;③增加监管收益;④加大对违规经营P2P平台的惩罚力度;⑤降低违规经营P2P平台的额外收益;⑥降低合规经营P2P平台的运营成本;⑦提高P2P平台长期合规经营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目前已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交易方式,但是日益增加的服务器性能难以满足运行要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P2P电子商务正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起来。伴随着其日益发展,信任安全问题也逐渐显露。这一点不论是于电子商务,还是于P2P技术本身都是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2.
2015年7月4日下午,“互联网+金融”P2P网贷行业高峰论坛在郑州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吸引了河南近30家新兴P2P网贷互联网金融企业到场,300多金融人士参与并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 互联网金融峰会会长陈聚金在会议上表示,“互联网+”涉及行业虽广,但只有“互联网+金融”才能释放出无限的市场空间和潜力,也只有“互联网+金融”才是“互联网+”真正的爆发点.但如今的P2P网贷市场面临一个最严峻的问题:网贷平台的安全问题.所以,P2P网贷平台既然站在了“互联网+金融”的风口之上,那就一定要加强平台自身保值建设,增加外援、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3.
P2P网贷近些年在我国迅速发展,其作为对商业银行体系的一个补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P2P网贷的发展也存在的很多问题。本文从P2P网贷存在的合理性出发,针对其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量闲置物品对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平台构思简介、市场概况分析、营销分析、效益分析及创新与优势5个方面,探讨依靠网络建立一个"P2P闲置物品租借平台"的可行性,旨在解决用户之间的闲置物品发布、分享、及时通信和社交等问题,从而解决闲置物品带来资源浪费的社会问题,传递绿色、理性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5.
有钱的人网上放贷,没钱的人网上借贷.不用跑银行求贷,只要在网上实名注册一个IP地址并通过有关认证,达到一定的信用级别,你就可以申请到少则三五千、多则十万八万的贷款,以解燃眉之急.如果你有多余的钱,也可以在网上放债,年利息至少10%,坐在家里就能获利,比存银行合算得多.成就你上述惊喜的是眼下风生水起的"P2P网贷"正架起一座金融桥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P2P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其网络结构进行了介绍,对P2P技术的业务模式和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P2P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其网络结构进行了介绍,对P2P技术的业务模式和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沈伟民  曹磊 《经理人》2014,(1):28-33
从2007年零起步,到此后6年的自生长,中国P2P网贷行业在野蛮生长中不断壮大,但现在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以平台第三方身份,试图通过“脱媒”,改变成金融属性的“越轨行为”,引发了巨大争议,也使P2P网贷的整个行业前景越来越模糊。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同时,人们对资本的快捷需求,催生了P2P的发展,并流行于国内外。网络借贷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借贷的双方可以只凭借网络完成整个借贷的过程,而无需见面或者找委托的代理人,也不需要银行介入。但是,有利必有弊,在现行的法律与监管缺位的情况下,网络借贷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太利于P2P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受到小微企业和个人小额贷款人的追捧,这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近几年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飞速发展。但是,伴随着高速发展的是一系列问题,我国的P2P网络借贷行业基本处于三无状态:无门槛、无标准以及无监管。本文则专门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准入门槛进行了一定程度地研究,并借鉴英美等国P2P网络借贷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政策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